带时延和扰动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网络诱导时延(被控对象到控制器时延,控制器到被控对象时延,系统模型时延),无论是固定的或时变的,都能恶化控制系统的性能。一类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首要考虑带数据丢包和带宽制约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协议发展问题,成为被研究的热点。其次,网络控制器的设计和分析中,稳定性和最优性能也是一类研究重点。本文的研究,集中在上述第二个问题上。该论文主要研究了,在随机时延和扰动影响下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当前研究者对此有着很大兴趣。
特别地,对于一类存在网络诱导时延,数据丢包和不确定性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时延估计方法。史密斯预测数学模型,结合模糊自适应控制器,被设计用来根据系统的输出变化在线调整它的参数。
然后,我们考虑网络诱导时延和被控对象随机时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存在扰动和噪声的影响。我们推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有效地减少扰动,噪声和时延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影响。这个所谓的新自适应史密斯预测器,有两个闭环组成,内环带扰动观测器来降低干扰因素,外环用来补偿时延影响。智能识别和估算方法采用在提出的模型中,其不仅有简单史密斯预估结构的特点,而且还有自适应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最后,我们研究存在网络诱导时延和被控对象随机时延影响的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控制问题。鲁棒稳定性的充要条件和带自适应史密斯预测模型的网络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给出了一般形式。通过采用H∞环路成形—基于互质因子的鲁棒性和线性矩阵不等式的麦克法兰和格洛弗控制器设计方法,得到了一种新的鲁棒控制器。我们所提出的模型是十分高效的,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更可行,更方便。
|
|
|
|
1 |
陈超;史志才;陈波;;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1期 |
2 |
;用网络控制机器人,探测海底世界[J];技术与市场;2010年07期 |
3 |
孙雁飞,王彦光,王健;新型网络控制系统在烧结控制改造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03年07期 |
4 |
朱其新,胡寿松;网络控制系统的随机输出反馈控制[J];应用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
5 |
黄四牛,陈宗基,魏晨;网络控制中传输延迟的接口延迟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6 |
任旭东,王智,黎善斌,孙优贤;并行网络控制系统服务质量管理[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7期 |
7 |
龙承念,代双凤,关新平;网络控制系统的补偿策略[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4期 |
8 |
刘海峰,戴国骏,曾虹,张翔;网络控制系统的安全机制与防范技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年09期 |
9 |
刘峙飞,王树青;网络控制系统的仿真平台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06期 |
10 |
朱妙贤;伍冯洁;邓耀华;刘文豪;;基于多线程技术的热处理网络控制系统[J];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4期 |
11 |
窦连旺,刘鲁源,陈玉柱;基于时滞理论的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2 |
卢立明,杨灿,孔万增,朱善安;网络控制系统实验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年09期 |
13 |
康冰;赵宏伟;任丽莉;闫冬梅;;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综述[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1期 |
14 |
关守平;孙兰香;;长延时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6年03期 |
15 |
黄蜜娜;仲崇权;史彦军;滕弘飞;;网络控制系统中信息调度的研究进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6年03期 |
16 |
赵妍;肖冬荣;李元媛;;几种网络控制系统的比较及典型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10期 |
17 |
李毅;胡保生;彭勤科;;随机长延迟同步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最优控制[J];信息与控制;2006年03期 |
18 |
胡向东;张俊;徐笑尘;;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密码器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1期 |
19 |
纪志成;赵维一;谢林柏;;δ算子下的网络控制系统最优控制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6年12期 |
20 |
宣浩;王华强;;网络控制系统中的稳定性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