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不同降解模式担子菌影响木质纤维素热解特性机制研究

曾叶霖  
【摘要】: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物质能成为可再生能源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生物质可以通过多种技术途径转化为不同形式的生物质能燃料,有可能在将来替代化石燃料。热解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质能热化学转化方式,但受限于生物质木质纤维素结构及组分影响。在生物质热解前进行生物预处理可以有效的改变其组成及结构,进而改善热解性能,但尚不明晰木质纤维素不同降解模式是否对热解反应存在不同的影响机制。因此本文选用不同降解模式的两个担子菌菌株,研究了担子菌不同降解模式对生物质及其组分热解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明晰了白腐菌Irpex lacteus CD2促进木质素热解、褐腐菌Fomitopsis sp. IMER2促进纤维素热解的机制。 通过木质纤维素组分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晶度分析、孔隙度分析和稀碱溶出物组成分析,从生物质组分及分子结构变化角度研究了白腐菌I. lacteus CD2和褐腐菌Fomitopsis sp. IMER2对玉米秸秆不同的降解模式。白腐菌I. lacteus CD2主要降低了生物质中木质素的含量,并对其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生物质稀碱溶出物中表观木质素含量降低而酸溶性木质素含量升高。褐腐菌Fomitopsis sp. MER2通过分泌草酸使生物质细胞壁孔隙增大,利于胞外分泌的纤维素酶对无定形纤维素的降解,使生物质的结晶度显著升高。 玉米秸秆经不同降解模式担子菌预处理后,热解动力学特性显著改善,热解失重率及反应速率增大。同时,担子菌预处理也分别促进了纤维素与木质素组分的热解反应,热解动力学特性的改善程度因菌株不同的降解模式而异。褐腐菌Fomitopsis sp. IMER2预处理后,ADF组分的热解失重增大,热解产物中生物油含量从32.7%显著增加至50.8%,表明其在促进秸秆纤维素组分热解反应方面优势明显。白腐菌I. lacteus CD2预处理后,促进玉米秸秆木质素组分热解反应的效果更加显著,玉米秸秆ADL组分的热解失重率显著增大至58%,热解液体产物得率也从16.8%增加到26.8%。不同降解模式担子菌预处理后,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组分热解液体产物的转化差异显著。褐腐菌Fomitopsis sp. IMER2预处理后的ADF组分,热解液体产物中羧酸、呋喃和酮类的等纤维素热解转化产物的含量显著提高,白腐菌I.lacteus CD2预处理后的ADL组分,热解液体产物中苯酚类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液体产物总量的50%,理论上为通过生物预处理实现生物质热解液体的定向转化提供了可能。 通过分离纯化玉米秸秆EMAL木素,研究其结构变化与热解特性变化的关系,明晰了不同降解模式担子菌改善木质素热解特性的机制。白腐菌I. lacteus CD2对木质素的改性作用显著,通过破坏β-O-4连键、β-5’和5-5’碳键等苯环间的连键使木质素聚合度降低,对苯环的骨架结构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使愈创木基、紫丁香基、对羟苯基等木质素苯环结构组成单元的含量下降。这些结构的改变提高了木质素在后续热解反应中的活性,反应速度加快,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通过分离纯化玉米秸秆纤维素,并用离子液体溶解再生的方法制备结晶程度不同的结晶纤维素,研究纤维素结晶度与热解特性变化的关系,明晰了不同降解模式担子菌改善纤维素热解特性的机制。结果表明,褐腐菌Fomitopsis sp. IMER2主要通过提高秸秆纤维素中结晶型纤维素的相对含量,使其结构更加均一规则,从而改善了纤维素组分的热解性能,使热解失重率和失重速率增大。 初步研究了白腐菌I. lacteus CD2和褐腐菌Fomitopsis sp. IMER2预处理对毛竹及其木质纤维素组分热解特性影响的规律。白腐菌I. lacteus CD2的降解作用使毛竹木质素的含量减少,木质素红外特征吸收峰的强度减弱,从而促进了木质素组分的热解。 本论文深入研究了担子菌菌株不同降解模式影响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特性的规律,并明晰了白腐菌I. lacteus CD2降解模式促进木质素热解的机制以及褐腐菌Fomitopsis sp. IMER2降解模式促进纤维素热解的机制,为担子菌生物预处理用于生物质的热解转化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梁朝宁;薛燕芬;马延和;;微生物降解利用木质纤维素的协同作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2 李绍木;丁爱云;金绪德;赵洪斌;乔德生;;猴头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3 翁海波;高建民;韩绍印;杨德良;;基因工程改善植物生物质能利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7年06期
4 翁海波;韩绍印;高建民;杨德良;;植物基因工程改善生物质能利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7年04期
5 张裕卿;付二红;梁江华;;超声波对木质纤维素糖化过程影响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年09期
6 韩燕峰;梁建东;董旋;邹晓;杜文;梁宗琦;;戴氏霉属的利用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7 徐文玉;王玉万;;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对蔗渣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作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8 ;环境保护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87年12期
9 ;环境保护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89年12期
10 王宏勋;杜甫佑;张晓昱;;白腐菌选择性降解秸秆木质纤维素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1 刘青山;吴玉龙;赵刚;吕宏燕;;生物质能源研究与大型分析仪器的配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10期
12 张晓昱;孙永林;黄慧艳;;白腐菌胞外羟自由基清除物质的产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3 张毅民;杨静;吕学斌;马沛生;;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酸水解研究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年01期
14 习兴梅;曾光明;郁红艳;陈芙蓉;黄红丽;李峰;;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及产酶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15 王宏勋;杜甫佑;张晓昱;;白腐菌对稻草秸秆中木质纤维素降解规律的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07年04期
16 张杰;李岩;许海朋;张晓东;孙立;;纤维素乙醇发展现状[J];山东科学;2008年05期
17 曾晶;叶媛;龚大春;田毅红;李德莹;王栋;;表面活性剂对纤维素酶水解过程的影响[J];酿酒科技;2008年12期
18 刘长莉;王小芬;牛俊玲;吕育财;郭鹏;沈海龙;崔宗均;;多功能细菌复合系NSC-7的菌种组成多样性[J];环境科学;2009年07期
19 李洪兴;张笑然;沈煜;董永胜;鲍晓明;;纤维素乙醇生物加工过程中的抑制物对酿酒酵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20 杨登峰;潘丽霞;关妮;米慧芝;左文朴;黄日波;;利用木糖-葡萄糖为原料产乙醇酵母的筛选、鉴定及发酵试验[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宏仓;金保升;仲兆平;兰计香;黄亚继;董长青;李锋;;聚2-萘酚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A];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孔远;谌伦建;马爱玲;;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叶俭慧;梁月荣;;茶梗木质纤维素选择性吸附茶儿茶素类及其机理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4 姜晓云;王家德;;纤维素酶及其在废木质纤维素制可还原糖中的应用[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阳;杜健超;丁恩勇;薛锋;;马来酸酐接枝木质纤维素及其热稳定性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美君;何秀风;陈小利;常丽萍;;铁基矿物质对西部弱还原性煤热解特性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郭思慧;区骏恒;覃詠恩;关海山;;香菇木质纤维素降解系统[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8 任天宝;马孝琴;徐桂转;宋安东;张百良;;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分析[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谈敦礼;马艳萍;李琰;;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所需原料的可生产性与成本分析[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樊俊杰;金晶;代纪邦;;超细煤粉热解特性的试验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叶霖;不同降解模式担子菌影响木质纤维素热解特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韩斌;聚氯乙烯等塑料废弃物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余洪波;三种类型木质纤维素的白腐菌降解异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乔庆安;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过程的流体力学与过程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建;木质纤维素原料生物转化生产纤维素乙醇过程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艳;城市生活垃圾中低温热解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邓娜;医疗废物热解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张雯;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及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9 孙晓琦;硬质阔叶木木质纤维素乙醇发酵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方磊;神华煤液化残渣及水煤浆的燃烧特性研究与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京禧;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晓初;生物质两级热解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刘竞;微藻热解特性分析及其资源化利用生命周期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智楠;木质纤维素来源发酵抑制物的生物降解以及光合发酵制氢[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媛媛;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及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效率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赵志锋;生物质焦油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陈森;生物质热解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冯玉滨;煤的热解与硫析出特性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崔美;木质纤维素预处理与高固含量分批补料酶解糖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李晓贝;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酶系的构建[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利用木质纤维素缓解能源短缺[N];中国包装报;2004年
2 ;缓解能源短缺的新途径[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夏明;全球乙醇生物质原料开发加快[N];中国贸易报;2009年
4 张彦;乙醇生物质原料开发渐行渐近[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江苏大学 张明平 霍建伟 朱政;孙建中 与白蚁打交道的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苏志国;生物化工技术聚焦三大领域[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赵伟;让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N];长春日报;2009年
8 蒋巧莲;中瑞生物能源第八次研讨会南宁举行[N];科技日报;2009年
9 李光;绿色化学让21世纪的地球干净[N];北京科技报;2000年
10 记者 袁新文 通讯员 王琪珑;山东大学实现“211工程”建设目标[N];光明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