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血氧饱和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无创血氧饱和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由于缺氧在临床上重要特征是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因此,监测人体SpO2的变化对肺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手术室和其他科室,也需要利用SpO2监测低血氧症的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临床监护已从以医院为中心向社区和家庭转移。小型化,便携式,多功能的监护仪成为医疗监护的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创血氧饱和度测量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接着对各种情形下的光电容积图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设计了信号预处理算法和参数计算方法,同时对运动和低灌注情况下的血氧饱和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全数字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了全新的血氧饱和度测量的数据采集系统,并对该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性能评估。该数据采集系统可以用来构建波形数据库,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深入研究。最后,基于数据采集系统验证过的前端信号调理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在STM32F103的嵌入式系统平台上,设计了功能完善的无创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并对该测量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
本文设计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用于建立各种状态下的PPG信号的数据库,对于PPG信号特征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新的血氧饱和度计算方法以及各种去噪算法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可以很方便的扩展为对其它数据的采集。同时论文按照系统工程的设计思想,采用从顶向下的设计思路,每一步都进行了详细设计和系统评估,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这种设计方法也可用于其他行业的系统设计中。
|
|
|
|
1 |
卢敦诒;李剑敏;钱士仁;;激光-CCD及微机测径系统[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
2 |
张维华;用点到点测量系统测量车身表面的采点技术[J];汽车技术;1990年10期 |
3 |
刘传榕,李学忠;装载机载重测量系统数学模型[J];工程机械;1997年01期 |
4 |
马义中,赵逢余,徐济超;测量系统的质量监控技术[J];中国管理科学;1998年01期 |
5 |
张晓芳,贺顺忠,蒋诚志,陈林才,张宵元;激光多普勒纵向位移测量系统的研究[J];计量技术;2000年10期 |
6 |
涂三,骆子夜;基于LabVIEW平台的斜拉桥索力测量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年03期 |
7 |
蒋兴加,李正兵,陈刚;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测量系统的抗干扰技术[J];火箭推进;2005年03期 |
8 |
汪涛;李冬梅;李现华;刘开伟;谢文;;CCD多功能实验仪的设计与应用[J];物理实验;2006年03期 |
9 |
邬昌峰;;一种测量高压快脉冲用电阻分压器的设计[J];高压电器;2006年05期 |
10 |
张蒙正;汪亮;杨国华;;混合比和燃烧组分浓度测量系统的原理和设计(英文)[J];光子学报;2007年S1期 |
11 |
李翰山;雷志勇;王泽民;高洪尧;;交汇光幕立靶测量系统计时数据采集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8年02期 |
12 |
杨云珍;;汽包差压水位计压力补偿的在线修正[J];工业锅炉;2008年02期 |
13 |
葛涛;李振国;;高精度直流电源测量系统的研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年00期 |
14 |
;尼康非接触测量系统[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10期 |
15 |
徐享钧,叶章光,胡杰,沈权;计算机软件定点采样主轴回转精度测量系统[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
16 |
R.Rackauskas;孟昭先;;光电式向量脱靶量测量系统[J];飞行器测控学报;1985年03期 |
17 |
陈泽先,苏显渝;采用准正弦投影光场的三维面形测量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1989年04期 |
18 |
王鹤鸣;;数控6MB的宏程序测量系统[J];现代制造工程;1989年01期 |
19 |
黄明智;;核电站建设工程的控制测量系统[J];工程勘察;1991年02期 |
20 |
林宝军,郭作扬,许顺国;电磁式喷油器针阀落座滞后时间测量系统的研究[J];汽车技术;1992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