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含硫有机废水处理中厌氧颗粒污泥增殖的研究

王超  
【摘要】:针对含硫有机废水厌氧处理中厌氧颗粒污泥缺乏的问题,本论文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了顶部敞开的升流式厌氧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增殖方面的系统研究。 本论文采用硫酸钠和面粉配制而成的模拟废水,以厌氧颗粒污泥为种泥,在温度为35℃±1℃,水力停留时间为2.5~3天的条件下,在厌氧反应器中分别投加不同浓度的Ca~(2+)和Al~(3+),研究这些离子对厌氧颗粒污泥增值率的影响及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效果,同时对其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另外,应用生物固定化技术,初步研究了以球状黑曲霉为载体对污泥增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当Ca~(2+)浓度为150mg/L时,厌氧颗粒污泥的增殖率最大,达到了29.76%;当Ca~(2+)浓度为100mg/L时,厌氧颗粒污泥的增殖率也达到了25.00%,且出水中COD去除率和SO42-残留量明显优于Ca~(2+)浓度为150mg/L的效果。综合考虑,选取Ca~(2+)=100mg/L为最适合厌氧颗粒污泥增殖的浓度;进水中含有Ca~(2+)=100mg/L时,当SO42-为3000mg/L时,经厌氧处理后,其残留量在1300mg/L左右,比本实验室已有研究的处理效果高出20%;当Al~(3+)浓度为200mg/L时,污泥增殖率最大为55.78%,但增殖的污泥为暗白色絮状物并不是颗粒状污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污泥量减少,属于假性增殖。在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60r/min的条件下,经过3天培养而出的球状黑曲霉在粒径和沉降速度方面与厌氧颗粒污泥相似,但由于不能在反应器中长时间保持固有形态,最终菌体解体消失。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蓉蓉;任洪强;张志;魏翔;;用厌氧、好氧污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比较[J];中国沼气;2006年03期
2 刘双江;胡纪萃;顾夏声;周孟津;;啤酒废水厌氧颗粒污泥代谢有机酸产甲烷特征的研究[J];中国沼气;1990年04期
3 刘荣荣;杨波;周建冬;陈季华;;厌氧颗粒污泥启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4 熊小京;叶均磊;;牡蛎壳粉末投加UASB反应器的启动特性[J];环境卫生工程;2009年05期
5 叶芃铖;;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蛋白质废水启动特性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1年02期
6 王长辉;微量元素在厌氧生化处理中的应用[J];福建环境;1999年03期
7 杨秀山,周孟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豆制品废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8 陈忠余;李毅军;刘东渝;王慧钦;;一种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与化学组成研究初探[J];四川环境;1991年04期
9 刘效梅,辛宝平,徐文国;微生物颗粒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5年08期
10 陈志强;;厌氧颗粒污泥中毒的判断及处理方法[J];中国造纸;2006年05期
11 向敏;杨冠;;厌氧颗粒污泥技术[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2 徐宏英;李亚新;苏槟楠;王慕华;;厌氧颗粒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机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9期
13 朱学庆;吴唯民;胡纪萃;徐元生;张辉;;pH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沼气;1988年01期
14 何仕均,王建龙,赵璇;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15 赵志宏;李小明;廖德祥;曾光明;杨麒;;厌氧氨氧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净水技术;2006年05期
16 朱静平;胡勇有;;不同污泥源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比较[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17 徐宏英;李亚新;岳秀萍;刘美霞;王慕华;苏槟楠;;厌氧颗粒污泥对有机物的初期吸附[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9期
18 龚安军;;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反应器生物相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14期
19 李建金;黄勇;李大鹏;;厌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培养及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科技;2011年03期
20 赵旭东;贺延龄;梁继东;张鹏翔;;废纸制浆造纸废水的厌氧可处理性研究[J];中国沼气;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洪强;除坚;伦世仪;;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工作特性[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方骁;张选军;蒋柱武;张亚雷;杨海真;;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用于低温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的中试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左剑恶;邢薇;孙寓姣;;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研究[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进;张振家;;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的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5 周洪波;陈坚;伦世仪;;氨氮对UASB和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生物学性质的影响[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周洪波;陈坚;伦世仪;;应用EGSB反应器处理含五氯苯酚的废水[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孟范平;张聪;刘娇;;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培养海洋微藻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8 杨小红;杨秀山;路静;赵军;骆海朋;;甲烷八叠球菌扩大培养及固定化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9 路青;张振贤;付秋爽;徐伟涛;党酉胜;;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进展[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刘国;万腾飞;于静;杨在文;任丽;;磺胺嘧啶对厌氧污泥的毒性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荣;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退浆废水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黄爱群;氯酚/硝基苯厌氧降解体系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王进;高效厌氧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林海转;零价铁与微生物耦合强化含氯含硝基芳烃类污染物转化和降解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顾平;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反硝化甲烷化复合工艺特征分析及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李晓然;基于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D];复旦大学;2011年
7 倪寿清;厌氧氨氧化过程性能和微生物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超;GSBR和HBR处理城市污水的效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9 吕永涛;厌氧生物转盘的氨氧化与SBR单级限氧自养脱氮的基础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许科伟;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含硫有机废水处理中厌氧颗粒污泥增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朱邦辉;厌氧颗粒污泥特性和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胡梦蝶;造纸废水中2,4,6-三氯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毒性影响及其还原脱氯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亮;工业化厌氧颗粒污泥重要菌群及相关功能基因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永超;厌氧颗粒污泥法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研究及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柯;几种饲料添加剂在水溶液中吸附和堆肥过程中降解转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曾国敏;常温下IC厌氧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马俊科;工业化UASB处理阿维菌素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功能菌群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丽;厌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剂处理含铜废水的应用基础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曾金樱;麸皮纤维作载体对IC反应器启动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张庆飞;市污水处理厂实现通水调试[N];长白山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晓宁 通讯员 樊棣;韩城加快污水处理厂整改步伐[N];渭南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