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光声显微成像用于在体微循环的初步研究
【摘要】:微循环是微血管范畴内的血液循环,其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很多重大疾病都涉及到微循环的异常改变,因此对微循环的在体成像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诊断意义。微血管网络的空间结构错综复杂,而且管径在几微米到200微米范围内变化,因此单一尺度的成像技术不能很好地对复杂的微循环网络进行成像。光声显微成像(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PAM)技术将光吸收编码成超声波,能够对生物组织的同一对比度源进行多尺度的成像研究,而且,由于超声波在组织中的散射远小于光的散射,该技术的成像深度更深。因此,PAM能够在深层组织对微循环网络进行多尺度的在体三维成像,在微循环的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旨在发展和利用多尺度PAM系统对微循环进行成像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为了在深层组织对微循环进行成像,利用声学分辨功能光声显微成像(functional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fPAM)系统对微循环进行了在体成像研究。通过对系统的性能参数进行评估,得到系统的侧向分辨率为45μm,组织中的成像深度为3mm。通过对大鼠背部皮下、脑皮层以及人手掌皮下的微循环进行在体成像,证明系统具有在深层组织对微循环进行结构成像的能力。
(2)由于声学分辨的fPAM系统的分辨率不足以对毛细血管水平的微循环进行成像研究,同时为了提高高分辨率PAM系统在组织中的成像深度,采用一种新的光声探测结构设计,研制了一套基于反射物镜的高分辨光学分辨PAM系统。反射物镜一方面实现近光学衍射极限的光学聚焦,另一方面使得超声探头能够放置于其中间的空心光锥里以实现直接的超声探测,避免了超声传输过程中多界面反射造成的额外的超声能量损失,从而提高超声的收集效率。超声探头采用具有高灵敏度的聚乙二烯二氟化物(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 PVDF)薄膜作为压电换能材料,高效地探测到激发的超声波,使得系统具有足够的灵敏度探测单根毛细血管以及离散的红细胞的光声信号。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显示系统的侧向分辨率为1.2μm,同时具有相对深的穿透深度,在生物组织里最大成像深度可达到0.9mm,能够在体分辨单根毛细血管和离散的红细胞。通过对小鼠耳廓的微血管进行在体成像,证明该系统具备在相对深的组织范围对毛细血管水平的微循环进行在体成像研究的能力。
(3)为了实现对大脑皮层微循环的多信息成像,联合fPAM技术和LSI技术对大鼠大脑早期低灌注的脑皮层微循环进行了多参数成像研究。利用大鼠脑瞬时低灌注模型,在大鼠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即刻检测同侧脑皮层不同深度处微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氧饱和度和总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在结扎后6s时刻,各参数均下降到最低,分别为结扎前的37±3%、72±7%和93±2%。随后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血氧饱和度的恢复明显滞后于血流速度和总血红蛋白浓度的恢复。从整个过程来看,结扎后血流速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具有相似的响应速度和变化趋势。
|
|
|
|
1 |
格桑,李永红,张建国;显微成像显示系统在组织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8年02期 |
2 |
齐振华,黎盛蓉,曹萍,李学渊,解勤芝,万方扬,刘政威,谢新军;血液光声光谱测量用于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初步报告[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年03期 |
3 |
冯永振,刘金龙,唐志列,陈更生,余晓光;光声光谱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
4 |
程海英,骆清铭,曾绍群,岑建,梁文锡;对药物作用下大鼠肠系膜上区域性血流变化的实时动态光学监测[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
5 |
王征,骆清铭,程海英,骆卫华,龚辉,鲁强;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研究坐骨神经刺激时大鼠躯体感觉区的血流活动[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
6 |
田小丽;用MR显微成像及图像处理法对前臂海绵骨容积及结构行非损伤性评价[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9年01期 |
7 |
曾常春;钟会清;刘汉平;郭周义;何永红;Ruikang K Wang;;应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对大鼠舌的在体显微检测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
8 |
周篪声,郭周义,吴宏岳;癌变组织的光声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5年04期 |
9 |
钱盛友,邢达;光声结合用于生物组织成像的研究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
10 |
;PerkinElmer公司推出UltraVIEW VoX活细胞显微成像分析系统[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7年04期 |
11 |
梅武轩;曾常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
12 |
;近红外光学成像与光学显微成像[J];国际学术动态;2001年02期 |
13 |
刘金龙,唐志列,徐险峰,刘金龙,冯永振;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光声光谱技术的改进和实验研究[J];激光杂志;2002年04期 |
14 |
张丽;李鹏程;倪松林;曾绍群;骆清铭;;超深低温作用下大鼠脑血流变化的激光散斑成像监测[J];生物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
15 |
苏昊;郑启新;骆清铭;;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脊髓血流动力学的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
16 |
;阐释非稳态条件下脑皮层血流激光散斑特性[J];光机电信息;2010年01期 |
17 |
陈志华,潘琳,李红艳,黎刚,徐波,王自强,朱佩平,赵天德,姜晓明,吴自玉,唐劲天,陈惟昌;X射线相位衬度显微成像的原理与进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5年01期 |
18 |
曾常春;董海新;钟会清;周正;郭周义;刘颂豪;;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脾胃湿热证大鼠舌诊中的量化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
19 |
刘谦,周斯博,张智红,骆清铭;利用激光散斑成像监测光动力治疗的血管损伤效应[J];中国激光;2005年06期 |
20 |
曾常春;董海新;周正;郭周义;钟会清;刘颂豪;;应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舌象的量化分析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