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VS的两性可行能力实证研究
【摘要】: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目的被认为是获得令人满意的幸福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这一目标的追求更显执着和坚定。很多极具智慧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理论和方法,以期能给人们获得幸福生活提供普适的理论参考和指导,如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正义理论等。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在实践的检验下,这些社会伦理或正义理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局限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为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提出了可行能力理论。他的这一方法借鉴了罗尔斯关于“基本物品”的经典分析,重视功利主义对后果的考量,集中注意人们实现他们有理由珍视的实际生活的自由,为衡量人的发展、人的福利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信息基础和更具包容性的价值标准,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在社会发展、福利研究和贫困测量等方面新的规范性理论。
本文通过对可行能力方法内涵的澄清,理论框架的梳理,应用的原则、条件和存在的争议做详细分析,以期能使这一理论明了透彻地呈现出来,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同时本研究试图以WVS数据的中国部分为支撑,归纳总结出适合现实环境的可行能力清单,探索两性的可行能力状况,分析不同性别人群的可行能力的差别,找出人们认为重要的可行能力并给予优先考虑。由此对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起到参考作用,更好地满足不同性别人群的可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