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主轴力—热耦合建模研究
【摘要】:高速电主轴由于高效、高精、高刚度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制造业,但是其内部的力-热耦合作用经常导致主轴故障的发生。主轴内的力-热相互作用复杂,设计难度大,只有通过建立高精度的力-热耦合模型系统,研究主轴内的力-热相互耦合作用,才可以达到指导高速电主轴结构和运行条件设计的目的。
本文针对现有的主轴建模技术中结合面力学和热学特性综合考虑较少,耦合参数不能随运行条件变化这些问题,提出一种考虑高速电主轴内可动和固定结合面力学、热学参数耦合的力-热耦合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简介高速电主轴的主要构件和功能,分析高速电主轴内各部件之间的力、热相互作用,并提出高速电主轴力-热耦合模型框架。
然后,在Hertz接触和Jones轴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滚珠负载的轴承可动结合面接触刚度、接触热阻理论映射模型;在分形接触理论和W-K接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速电主轴固定结合面负载、刚度和接触热导率的理论映射模型。
接着,在ANSYS中建立了高速电主轴有限元力-热耦合模型,设计了可动结合面和固定结合面嵌入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以及各类结合面参数更新的方法,系统总结了主轴内的热源和散热系数计算方法,设计有限元模型的仿真流程。
最后,在HMC80机床主轴上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建模方法在高速电主轴温度、变形预测方面的有效性及精确性。
|
|
|
|
1 |
闫红卫;徐同申;;国内高速电主轴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制造;2007年05期 |
2 |
阎树田;许庆鹏;张树锟;;高速电主轴冷却系统设计与研究[J];机械与电子;2012年03期 |
3 |
赵月娥;王美妍;;浅谈高速电主轴技术发展[J];河南科技;2013年16期 |
4 |
郭力,李波;机床高速电主轴的原理与应用[J];磨床与磨削;2000年04期 |
5 |
郭力,李波;高速电主轴的原理与应用[J];机电国际市场;2000年03期 |
6 |
杨军,郭力,卿红;机床高速电主轴原理与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1年04期 |
7 |
沈福金;高速电主轴的刚度问题[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年03期 |
8 |
黄晓明
,张伯霖
,肖曙红;高速电主轴热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10期 |
9 |
孟彬,杜世昌,王乾廷;高速电主轴技术的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年01期 |
10 |
李松生,崔钦华,杨柳欣,陈长江,黄昆;精密高刚度高速电主轴[J];轴承;2004年03期 |
11 |
李合周,周洁稚,刘云,王继峰;瑞典高速电主轴的修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4年06期 |
12 |
杨柳欣
,郭丽娟
,朱嫩霞;高速电主轴的特点及选用[J];现代零部件;2004年06期 |
13 |
刘静香,任春红;高速电主轴的热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年07期 |
14 |
储开宇;;数控高速电主轴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机床与液压;2006年10期 |
15 |
张明华;袁松梅;刘强;;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高速电主轴热态特性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年04期 |
16 |
陈锋;陈小安;孟杰;;高速电主轴的工作模态试验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08年08期 |
17 |
孟杰;陈小安;康辉民;陈锋;;高速电主轴加载试验的研究[J];机械强度;2009年04期 |
18 |
王卫东;;木工机械用高速电主轴的结构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年05期 |
19 |
韩江;王二镇;;高速电主轴原理与结构设计[J];装备制造;2010年01期 |
20 |
杨贵杰;秦冬冬;;高速电主轴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J];伺服控制;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