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二级学院研究是大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的分权趋势越来越明显,大学治理关系发生调整;治理理念逐渐进入中国大学乃至二级学院领域,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改革逐渐兴起并不断深化,给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带来了新的严峻考验。为了进一步完善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的内部治理体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办学积极性、助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本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法和实证定量研究法,从“结构”与“文化”相结合的范式出发,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实现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内部善治”为最终目的,展开相关研究。首先,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治理”、“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的概念界定明确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理论、治理理论、组织理论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随后,从纵向上对国外大学内部的主要学术组织进行了介绍,从横向上对以法国、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外大学及其学院内部治理情况和特点进行了概述,探究、挖掘出了六点启示。接着,总结了中国大学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历史变迁的七个阶段,探讨了分权趋势下中国研究型大学改革及其带来的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职责的扩大,分析了中国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职责背后其所拥有的五种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学生权力以及相应的权力主体、权力来源,从治理主体、权力配置、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服务模式四个方面指出了现阶段中国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存在的严峻问题。为了挖掘国外大学及其学院内部治理呈现不同模式以及中国大学及其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模式的根本原因,找出其作用因素,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出现的严峻问题,本研究对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一方面,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通过三级编码初步探究了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的影响因素,初步构建了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影响因素模型,利用“利益相关者”和“行动者”这两个概念,初步构想了模型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另一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效度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深入剖析了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的影响因素、因素维度、影响机制以及作用效果等,进一步完善了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影响因素模型即“五角星模型”。最后,提出了完善研究型大学二级学院内部治理的五点对策建议。即行动者策略:建立“五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环境策略:营造内部治理的良好外部环境;目标策略:以善治为理念,以SMART为原则,合理建构二级学院目标;结构策略:通过顶层设计、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资源策略:合理加强资源的获取、配置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