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改性沸石复合吸附剂处理含磷废水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水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淡水环境中,总磷作为主要污染指标,与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有着密切联系。如何对含磷水体尤其是低磷废水进行有效治理,对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着重大意义。本研究将Mg-Al-La三种金属元素以一定比例负载到人造沸石上制得MALZ复合吸附剂,并将其用于含磷水体处理。实验研究了MALZ复合吸附剂的静态吸附性能,并利用响应曲面模型对吸附参数进行了优化。此外又对MALZ复合吸附剂进行了动态实验研究,以及颗粒化小试研究。在静态吸附实验中,研究了固液比、初始磷浓度、pH、共存离子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磷浓度为10.0mg/L的溶液中,固液比仅为1.25g/L就能将磷酸根去除到检测限(0.01mg/L)以下,其去除效果可与未负载到沸石上的MAL相当。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认为该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通过吸附热力学模型拟合,认为其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通过响应曲面模型,得到最佳吸附参数为初始磷浓度10.0mg/L、固液比0.200g/L、反应pH为5.79、反应温度为35℃,在同等条件下验证得到反应平衡的吸附容量为15.80mg/g。在金属稳定性实验研究中,发现在初始pH=5.0~10.0范围内,没有明显金属溶出的情况,说明MALZ复合吸附剂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中,考察了床层质量、运行流量和温度三者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利用Adams-Bohart模型、Wolborska模型、Thomas模型、Yoon-Nelson模型等对穿透曲线进行研究,通过模拟证明Thomas模型和Yoon-Nelson模型拟合情况较好。通过对吸附剂颗粒化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随着颗粒吸附剂固液比的增大,其除磷效果逐渐增强。
|
|
|
|
1 |
杨艳玲;范茜;李星;李圭白;;晶化温度对铁铝复合吸附剂除磷效能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2 |
张兰泉,崔金贵,肖举强;沸石复合吸附剂除磷性能研究[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3 |
刘晓勤,光辉,梅华,戴岳,姚虎卿;稀土复合吸附剂变压吸附混合气中乙烯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
4 |
刘业凤,王如竹;空气中取水用的新型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和解吸性能[J];化工进展;2002年10期 |
5 |
陈恒;吴静怡;李廷贤;王如竹;;氯化锶-膨胀石墨吸附制冰系统固化复合吸附剂性能[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
6 |
林宝凤;李术东;吕彦超;刘小舟;杜予民;韦尉宁;;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对油的吸附性能[J];化工环保;2009年05期 |
7 |
鲁秀国;翟建;;TiO_2复合吸附剂去除三氯甲烷的试验研究[J];供水技术;2008年01期 |
8 |
杨家玲,于桂生,胡守国;粉煤灰复合吸附剂的研制及其在工业废水除氟中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4期 |
9 |
林皓;胡家朋;穆寄林;饶瑞晔;刘瑞来;吴代赦;;羟基磷灰石/活性炭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7年07期 |
10 |
张志旭;王政;谢燕静;李益琳;吴艳玲;;粉煤灰壳聚糖复合吸附剂用于净化景观湖水的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
11 |
徐景峰;;复合吸附剂对印染废水的脱色性能研究[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12 |
李星;范茜;杨艳玲;;铁铝复合吸附剂去除水中痕量磷效能及机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3 |
李素玲;吴静怡;陈传涓;王如竹;;块状氯化钙和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的热物性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11期 |
14 |
谢治民;陈镇;戴友芝;;海泡石复合吸附剂研制及处理染料废水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
15 |
仝耀天;赵明;伏世民;;吸附式制冷中对规整复合吸附剂的性能测试[J];制冷;2018年03期 |
16 |
张凡;霍然;;几种新型复合吸附剂对铀的吸附作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17期 |
17 |
赵建明;张妮娅;魏金涛;齐德生;;复合吸附剂对饲料中有毒重金属的脱毒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0年08期 |
18 |
陈恒;李廷贤;王丽伟;吴静怡;王如竹;Oliveira R G;;太阳能吸附式空调固化复合吸附剂性能[J];化工学报;2009年05期 |
19 |
鲁秀国,梁淑轩,于泊蕖;TiO_2复合吸附剂处理六价铬废水[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20 |
张娟利,李艳琦;用复合吸附剂精制石油蜡的研究[J];炼油设计;2001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