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干涉表面形貌测量系统及3D-MOTIF评定研究
【摘要】:工程表面的测量和评定是当今计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当今表面形貌测量及评定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作者在工程表面形貌测量及评定方法上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如下:
在对传统的Form Talysurf光学轮廓仪进行重大改进的基础上,研制了适合工程表面形貌测量需要的大量程、高精度触针式激光干涉HST光学轮廓仪。该系统垂直测量范围10mm,垂直测量分辨率0.01μm。二维工作台行程40mm×40mm,最小步距0.5μm。其主要改进及创新如下:
(1)将传统的Form Talysurf光学轮廓仪的动触针式扫描改为动工作台式扫描,解决了原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2)采用绝对零位与查找表相结合的方法消除了原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理论误差,使本文研制的HST光学轮廓仪具备大量程,高精度的特点;
(3)采用共基面二维工作台,解决了原系统不具备二维测量基准面的问题;
(4)研制了基于CCD的分级干涉细分装置,提出了通过傅立叶功率谱计算CCD接收干涉条纹初相位的方法,使传感器的测量分辨率从原来的λ/4提高到λ/100。
该轮廓仪可满足目前绝大多数工程表面形貌测量的要求,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传统的二维MOTIF评定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MOTIF滤波器,与通常的中线制滤波器相比,MOTIF滤波器是一种无相移,具有鲁棒性的自适应最优滤波器。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3D-MOTIF评定体系,给出了3D-MOTIF及相关参数的定义,详细论述了3D-MOTIF的合并算法,并进行了实例演示。本文提出的3D-MOTIF评定体系克服了已有的3D-MOTIF评定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三维表面的评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
|
|
1 |
;小型激光干涉仪[J];光机电信息;1994年05期 |
2 |
静波,陈之炎;机械振动测量的激光干涉技术原理及其应用[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5年05期 |
3 |
罗庆芳,郭述文,李宝清,邹道文,夏至洪;薄膜应力快速测量系统的研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7年02期 |
4 |
大舟;微型激光干涉仪[J];光机电信息;1995年08期 |
5 |
刘铁根,赵彤,蔡怀宇,靳永铭,张凤林;基于干涉定位的光电自动调焦系统[J];天津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6 |
周伦彬;外差式激光干涉振动一次校准[J];计量学报;2003年03期 |
7 |
李茂山;气体折射率的测试光路——用激光干涉条纹计数原理[J];中国测试技术;2004年01期 |
8 |
齐永岳,赵美蓉,林玉池;二维纳米激光测量系统的研究[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04期 |
9 |
陶卫,金增伟,赵辉,浦昭邦;激光干涉任意转角测量信号的获得及误差补偿技术[J];光学技术;2005年01期 |
10 |
杨旭东;李家春;谢铁邦;;机械零件三维表面形貌测量与评定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08期 |
11 |
工程力学系激光技术组;激光干涉测报仪[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3年02期 |
12 |
史广安,刘兵,齐正强,刘建华;微米和毫微米线量的激光干涉式测量[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1997年04期 |
13 |
自动分步重复相机研制小组;激光干涉定位自动分部重复相机[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3年03期 |
14 |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激光技术组;激光干涉测振仪[J];物理;1974年01期 |
15 |
张凤林,刘铁根,武进田,赵彤;激光干涉自动调焦原理和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16 |
张述礼;记录激光散斑照相的三环孔径法[J];燕山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17 |
晓晨;环境分析用的小型中红外激光干涉仪[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5期 |
18 |
吴先梅,钱梦騄;用于换能器校准的激光干涉测振技术[J];声学技术;2000年02期 |
19 |
管学根;薛敏勤;陈星;杨甬英;孙海鹏;朱曙峰;;LC—1型激光干涉定心仪的研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
20 |
沙金;;超小型、超高性能激光干涉测长系统[J];工具技术;199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