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电池磁悬浮支承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
【摘要】:飞轮电池由于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已经成为电池行列一支新生的力量,并在许多方面有取代化学电池的趋势。随着新型复合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电机技术、磁悬浮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涉及到航空航天、电动汽车、分布式发电系统、电力质量与蓄能发电、不间断电源等等领域。本文对飞轮电池系统方案、磁悬浮支承系统的理论与计算方法和飞轮电池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本文所做工作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磁悬浮轴承(本文称它为电动磁力轴承)。对电动磁力轴承的工作机理、转子受力、轴承刚度以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电动磁力轴承的悬浮力、刚度、最低稳定运转转速和临界阻尼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永磁体空间磁场计算的理论与方法。分别利用永磁体的两种等效物理模型(等效磁荷模型和等效电流模型),推导出永磁体空间磁场计算的数学表达式,还对具有对称形体的永磁体推导出其轴线上磁场计算的解析式。利用有限元理论,提出了包括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在内的永磁体空间磁场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提出了永磁磁力轴承的构形综合,发展和完善了磁力轴承悬浮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按照拓扑学理论研究了永磁磁力轴承的构形综合,给出了几种常用的永磁轴承构形。利用并矢、矢量和张量运算理论推导出Maxwell磁场张量,发展和完善了基于Maxwell磁场张量的永磁轴承悬浮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利用虚功原理,结合有限元理论和矢量微分运算法则,发展和完善了基于虚功原理的永磁轴承悬浮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提出了永磁磁力轴承刚度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利用标量和矢量的微分运算法则,结合有限元理论,给出了永磁轴承刚度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对平面磁隙和锥面磁隙两种永磁轴承的轴承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利用电动磁力轴承和锥面磁隙的永磁轴承,提出了用于飞轮电池转子支承的一种全新的磁悬浮支承系统方案。结合分布式发电,提出了用飞轮电池调节小型太阳能发电站输出特性的系统控制方案;分析了用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原理调节电动机/发动机输入/输出电压的幅值、频率和波形的原理和方法。以民用家庭2kW负载为例,仿真了飞轮电池储能变化、电动机/发电机的功率变化以及飞轮转子的转速变化。
|
|
|
|
1 |
杨志轶,赵韩,王勇,何世娣;飞轮电池磁轴承系统结构及控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2 |
严宝德;形形色色的电动汽车[J];汽车科技;1998年06期 |
3 |
郝德清;胡业发;彭江涛;;车载飞轮电池磁悬浮刚性转子的数学模型[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年08期 |
4 |
刘怀喜,马润香,张恒;飞轮蓄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能源技术;2003年01期 |
5 |
李纪刚;徐鹏云;秦红星;赵树鹏;;飞轮电池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的应用[J];微特电机;2008年06期 |
6 |
李晓东,王仲范;车用飞轮电池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7 |
郝德清;胡业发;彭江涛;;车载飞轮电池磁悬浮刚性转子的数学模型[J];机械制造;2006年02期 |
8 |
郭晋晟;王家明;马兹林;杨林;;混合动力车用飞轮电池可行性分析及性能仿真[J];汽车技术;2008年11期 |
9 |
汤双清,蔡敢为,杨家军,廖道训;用于飞轮电池的电动磁力轴承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0 |
吴华春,胡业发,王晓光,江征风;车载磁悬浮飞轮电池系统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5年08期 |
11 |
蒋宇;汤双清;李志雄;刘侃;;基于BP网络的飞轮电池电力转换控制研究(英文)[J];控制工程;2010年02期 |
12 |
孙今英;黄允千;;磁悬浮轴承飞轮电池在燃料电池电力推进中的应用探究[J];电气技术;2006年06期 |
13 |
邱巨峰;Nd—Fe—B飞轮电池[J];稀土信息;1995年12期 |
14 |
付雄新;谢小鹏;;电动汽车用飞轮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7期 |
15 |
李远景;张安喆;;飞轮电池控制技术与发展[J];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
16 |
汤双清;李志雄;蒋宇;;基于Simulink的飞轮电池充放电控制设计与建模[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4期 |
17 |
蒋宇;汤双清;赵新泽;李志雄;;基于飞轮电池的应急电源在电厂中的应用研究[J];水力发电;2009年07期 |
18 |
商国华;新型蓄放电装置加速HEV的普及[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0年12期 |
19 |
苏志刚;汤双清;;脉宽调制技术在飞轮电池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7期 |
20 |
付雄新;谢小鹏;;飞轮电池动态摩擦特性与控制补偿技术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