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地壳中两种典型动态过程的计算仿真研究

胡志奇  
【摘要】:数值模拟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探讨仿真技术在地球科学的研究中的应用,我们利用国际通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作了地球物理学问题的模拟。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包括两个方面:岩石的流变性质和地震的动应力触发。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岩体,模型由依次接触的三层介质组成,层间定义为不可入的接触面。在岩体流变性质的模拟中,为了突出流变性质在岩体变形中的重要的作用,定义材料的蠕变关系。模拟结果表明,流变性质是地质构造中形成石香肠构造的主要因素。也初步确定了波长与流变参数之间的一些关系。 在模拟地震动应力触发时,我们发现,在库仑力小于岩体的最大内摩擦的时候,岩石块体不会发生错动。若附加静态压力将使摩擦力变大,岩石块体更不容易产生错动。但是加载一个压缩性冲击载荷,反而导致岩体的错动,随后能够停止运动。模拟表明这种现象是由于动态应力波的反射造成的,应力波在自由表面的反射后,相位改变了180度,发生了半波损失,压缩性冲击波变成了拉伸性冲击波,因而导致了岩体的错动。因此地震的动应力触发是一个合理的过程,并被我们的观察所证实。 我们的研究表明,有限元模拟是研究地球科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晓佳;张怀;石耀霖;;岩石宏观流变性质的数值模拟[J];岩石学报;2008年06期
2 徐明;;橡胶的平均分子量对流变性质影响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2期
3 刘援朝;倪志耀;蔡学林;;塔里木盆地北缘幔源岩石包体特征及岩石圈上地幔流变规律[J];矿物岩石;2010年02期
4 臧渡洋;张永建;Langevin Dominique;;SiO_2纳米颗粒单层膜流变特性的双Wilhelmy片法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5 张鸽嫒;UHppO和UH3070表面膜的流变性质[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6 张丽莉;徐继润;;氧化铁-水悬浮液的流变性研究[J];过滤与分离;2007年01期
7 许丽丽;章军锋;;大陆下地壳流变性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6期
8 门福录;上海粘土流变性质及地面沉降问题初步研究(一)[J];自然灾害学报;1999年03期
9 万永革,沈正康,甘卫军,齐福荣;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大地震之间的弹性应力触发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3年01期
10 万永革,吴忠良!中国北京100081,周公威!中国北京100081,黄静!中国北京100081;几次复杂地震中不同破裂事件之间的“应力触发”问题[J];地震学报;2000年06期
11 石耀霖;关于应力触发和应力影概念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一些思考[J];地震;2001年03期
12 沈正康,万永革,甘卫军,曾跃华,任群;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大地震之间的黏弹性应力触发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13 陈兵,江在森,车时,王庆良,朱桂枝,王继英;玛尼7.9级地震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触发作用及动力背景初探[J];中国地震;2003年01期
14 周永洽;;浑水的流变性质[J];化学学报;1965年01期
15 陈化然,李轶群,马宏生,王建国;基于断层相互作用理论的强震成组孕育发生初步研究[J];地震;2003年03期
16 邱泽华,石耀霖;地震造成远距离应力阶变的观测实例[J];中国科学D辑;2003年S1期
17 邱泽华,石耀霖;观测应变阶在地震应力触发研究中的应用[J];地震学报;2004年05期
18 王琼;王海涛;;伽师强震群活动过程的应力触发作用研究[J];中国地震;2007年01期
19 周龙泉;马宏生;夏红;周俊杰;邵志刚;;2007年苏门答腊8.5级、8.3级地震强余震库仑破裂应力触发研究[J];地震;2008年01期
20 豆甲立;魏西莲;;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致液晶的流变性质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惠敏;张怀;李菡;石耀霖;;火星冰石混合物流变性质的有限元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张路;张磊;黄玉萍;李宗琦;罗澜;宫清涛;赵濉;俞稼镛;;悬挂滴方法研究界面扩张流变性质及其应用 2.不同结构烷基苯磺酸盐吸附膜的扩张流变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彬;杨选辉;陆远忠;;孔隙压力扩散与地震应力触发[A];2007年地震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魏娟;王仲妮;周武;魏西莲;魏增斌;;Brij97/蔗糖溶液体系层状液晶的相行为和流变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锐;周仕勇;;基于黏弹性应力触发的地震活动性研究——以玉树、汶川等大地震为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石耀霖;;地壳地幔流变性质对比的悖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张磊;王晓春;宫清涛;罗澜;张路;赵濉;俞稼镛;;悬挂滴方法研究界面扩张流变性质及其应用 3.2,5-二丙基-4-十一烷基苯磺酸钠的表面动态扩张流变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刘昌程;郝京诚;;脱氧胆酸对TTAOH/LA体系相行为和流变性质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路;张磊;黄玉萍;李宗琦;罗澜;赵濉;俞稼镛;;悬挂滴方法研究界面扩张流变性质及其应用 1.基本原理[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崔晓佳;石耀霖;张怀;;岩石宏观流变性质的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树磊;空气重介磁稳定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的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汪建军;同震、震后和震间应力触发[D];武汉大学;2010年
3 陈化然;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4 陈海华;亚麻籽胶的功能性质、结构及其应用[D];江南大学;2005年
5 肖安红;常见膳食纤维微粉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邱泽华;钻孔应力—应变观测与地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7 王志俭;万州区红层岩土流变特性及近水平地层滑坡成因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8 李丹丹;牛蒡菊糖的制备、对双歧杆菌的增殖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9 万永革;地震物理过程模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10 刘晓光;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低成本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奇;地壳中两种典型动态过程的计算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庄文刚;姜膏的加工制作及流变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倩;莼菜多糖的提取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4 孙美娟;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性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涛;聚合物改性沥青流变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黄钰;薜荔籽果胶的流变性质及其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顾敏锋;涂抹再制干酪的制备及其质构流变与风味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8 纪永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蠕虫状胶束的流变性质及三次采油驱油剂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于巍;草鱼盐溶蛋白的提取及凝胶保水性和流变性质的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08年
10 郭立红;一种聚酰胺酸溶液的流变性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李兵;可动凝胶调驱成为砂岩油田提高采收率主导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殷萍;海藻复合抗菌纤维开发及性能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纺织报;2008年
3 赵雪 李颖;验血到底能不能验出未来的病?[N];科技日报;2005年
4 吴一福;第四军医大学找到艾灸作用依据[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庞皎明;粉煤灰的作用[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张宏 林向阳 朱榕璧 彭树美;影响淀粉类制品加工特性的因素研究[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敬;玉树劫后新生的背后[N];计算机世界;2010年
8 甲丁;地质科技,为防震减灾提供强力支撑[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