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中两种典型动态过程的计算仿真研究
【摘要】:数值模拟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探讨仿真技术在地球科学的研究中的应用,我们利用国际通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作了地球物理学问题的模拟。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包括两个方面:岩石的流变性质和地震的动应力触发。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岩体,模型由依次接触的三层介质组成,层间定义为不可入的接触面。在岩体流变性质的模拟中,为了突出流变性质在岩体变形中的重要的作用,定义材料的蠕变关系。模拟结果表明,流变性质是地质构造中形成石香肠构造的主要因素。也初步确定了波长与流变参数之间的一些关系。
在模拟地震动应力触发时,我们发现,在库仑力小于岩体的最大内摩擦的时候,岩石块体不会发生错动。若附加静态压力将使摩擦力变大,岩石块体更不容易产生错动。但是加载一个压缩性冲击载荷,反而导致岩体的错动,随后能够停止运动。模拟表明这种现象是由于动态应力波的反射造成的,应力波在自由表面的反射后,相位改变了180度,发生了半波损失,压缩性冲击波变成了拉伸性冲击波,因而导致了岩体的错动。因此地震的动应力触发是一个合理的过程,并被我们的观察所证实。
我们的研究表明,有限元模拟是研究地球科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
|
|
|
1 |
崔晓佳;张怀;石耀霖;;岩石宏观流变性质的数值模拟[J];岩石学报;2008年06期 |
2 |
徐明;;橡胶的平均分子量对流变性质影响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2期 |
3 |
刘援朝;倪志耀;蔡学林;;塔里木盆地北缘幔源岩石包体特征及岩石圈上地幔流变规律[J];矿物岩石;2010年02期 |
4 |
臧渡洋;张永建;Langevin Dominique;;SiO_2纳米颗粒单层膜流变特性的双Wilhelmy片法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
5 |
张鸽嫒;UHppO和UH3070表面膜的流变性质[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6 |
张丽莉;徐继润;;氧化铁-水悬浮液的流变性研究[J];过滤与分离;2007年01期 |
7 |
许丽丽;章军锋;;大陆下地壳流变性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6期 |
8 |
门福录;上海粘土流变性质及地面沉降问题初步研究(一)[J];自然灾害学报;1999年03期 |
9 |
万永革,沈正康,甘卫军,齐福荣;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大地震之间的弹性应力触发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3年01期 |
10 |
万永革,吴忠良!中国北京100081,周公威!中国北京100081,黄静!中国北京100081;几次复杂地震中不同破裂事件之间的“应力触发”问题[J];地震学报;2000年06期 |
11 |
石耀霖;关于应力触发和应力影概念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一些思考[J];地震;2001年03期 |
12 |
沈正康,万永革,甘卫军,曾跃华,任群;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大地震之间的黏弹性应力触发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
13 |
陈兵,江在森,车时,王庆良,朱桂枝,王继英;玛尼7.9级地震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触发作用及动力背景初探[J];中国地震;2003年01期 |
14 |
周永洽;;浑水的流变性质[J];化学学报;1965年01期 |
15 |
陈化然,李轶群,马宏生,王建国;基于断层相互作用理论的强震成组孕育发生初步研究[J];地震;2003年03期 |
16 |
邱泽华,石耀霖;地震造成远距离应力阶变的观测实例[J];中国科学D辑;2003年S1期 |
17 |
邱泽华,石耀霖;观测应变阶在地震应力触发研究中的应用[J];地震学报;2004年05期 |
18 |
王琼;王海涛;;伽师强震群活动过程的应力触发作用研究[J];中国地震;2007年01期 |
19 |
周龙泉;马宏生;夏红;周俊杰;邵志刚;;2007年苏门答腊8.5级、8.3级地震强余震库仑破裂应力触发研究[J];地震;2008年01期 |
20 |
豆甲立;魏西莲;;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致液晶的流变性质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