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分割的非线性医学图像匹配
【摘要】: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经典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较大的难点之一,而医学图像分割因为其形态的多样性,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一直是一个比较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图像匹配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并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近年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面。它能更好地便于人们研究人体本身,能更加精确地确定器官以及病灶的位置,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在经典活动曲线算法中,首先在头部外初始化一圈边缘点,然后将他们看作物理对象,通过迭代过程使它们不断向真实边界逼近。活动曲线算法表达式是由内部能量项和外部能量项组成,通过获取能量项的最小值使得活动曲线逼近真实边缘。经典活动曲线算法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医学图像分割中,尤其是在组织结构复杂的情况下,活动曲线向边界的演化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活动曲线算法,新的外部能量项能使活动曲线正确地逼近真实边界,而新的内部能量项相对于传统方法则大大减少了时间消耗。
医学图像匹配融合在现代医学图像处理中是非常有效的。它不仅可以将同一病人的切片图像进行配准融合以便于医学诊断,而且可以将不同病人之间以及病人与标准图谱之间进行处理。医学图像匹配可以分为刚性匹配和非线性匹配,对于同一病人的同一位置的配准图像适合于刚性匹配,而其他很多情况下非线性匹配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一些。
本文采用非线性匹配方法对同一病人的不同切片进行配准。在利用活动曲线算法提取边缘之后,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匹配对应点的提取算法,成功地提取了两幅图像的对应点,然后用EDT算法对两幅图像进行非线性匹配处理,成功地使两幅图像达到了空间一致性。为融合以及三维重建等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
|
1 |
田金文;耿远明;程辉;于秋则;;基于图像分割的SAR图像匹配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0期 |
2 |
刘峰,梁勇强;图像分割技术在多媒体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3 |
刘峰;图像分割技术在多媒体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研究[J];电子工程师;2005年08期 |
4 |
郑晓霞;;基于区域的图像检索技术[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5 |
王忠丰;;基于区域的图像检索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
6 |
张志佳,张瑜,史泽林,黄莎白;基于区域模板相关的图像匹配方法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年06期 |
7 |
孙怡;陈顺翔;高大鹏;;人体腿部运动图像的跟踪[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1年01期 |
8 |
冯志全,张少白,董吉文,成谢锋,王永燕;迭代函数系统IFS吸引子图像匹配技术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年09期 |
9 |
彭真明,张启衡,魏宇星,张覃平;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图像匹配模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3期 |
10 |
姜凯,陈海霞,汤建华;一种快速图像匹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1期 |
11 |
孔晓东,屈磊,桂国富,梁栋;基于极约束和边缘点检测的图像密集匹配[J];计算机工程;2004年20期 |
12 |
周兵,沈钧毅,彭勤科;一种新的基于对称色彩空域特征的图像匹配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年01期 |
13 |
国澄明,李铁盘,朱永松,张凤珊,肖瑞珠;基于TMS320C6415的图像匹配处理机的设计和实现[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年04期 |
14 |
杨延西,刘丁,辛菁;模糊遗传图像相关匹配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11期 |
15 |
江和平;沈振康;;基于局部交叉熵的图像匹配跟踪算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年06期 |
16 |
杨扬;刘志镜;;一种基于相机平移运动模式的图像拼接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16期 |
17 |
许林林;王国宇;;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图像匹配[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03期 |
18 |
蒋新土;吕岳;;基于改进的加权Hausdorff距离的图像匹配[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4期 |
19 |
殷润民;李伯虎;樊淑萍;;面向角度一维投影模板的图像匹配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20 |
刘永林;王新宇;于勇;;Hough变换在图像匹配中的应用[J];遥测遥控;2007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