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电旅游城发展模式研究

王新祝  
【摘要】:伴随着人类大规模、高水平的水能开发活动,水电旅游城悄然兴起。建设水电旅 游城,是城市发展实践中的一个崭新课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水电旅游城这 类特色城市缺乏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科学研究,导致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的 需要,并进而制约到水电旅游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因此,对水电旅游城这类 特色城市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是城市发展理论和实践共同而迫切的需要,具有十 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对水电旅游城的典型特征及发展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是水电 旅游城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重要环节,科学把握其本质特征是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从水电旅游城及其形成过程的特点出发,依据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学、 大坝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流域经济学、水库移民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充分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对水电旅游城进行了全面阐释,在揭示其典型特征、 把握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水电旅游城的产业发展模式、经济区发展模式、 移民管理模式和文化建设模式。 本文分析研究了水电旅游城的起源,对水电旅游城的内涵、形成和发展趋势进行 了全面阐释,揭示了水电旅游城的典型特征。水电旅游城是以水能开发为契机,以水 电产业、旅游产业和它们的相关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城市。水电旅游城是社会生产 力发展到对水能开发形成了迫切需要和充分可能的产物,是水电要素高度密集和旅游 资源相对集中的社会有机体,是所在区域的中心,与区域的联系十分紧密。水电旅游 城既具有一般城市的共性,更具有独特而丰富的个性特征。 本文研究了水电旅游城的产业发展模式。揭示了水电旅游城产业具有密集性、朝 阳性、可持续性、先导性和关联性等特点和优势;揭示了水电旅游城产业发展的四大 特殊规律:水电旅游经济政府主导开发规律、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规律、主导产业 的开放性成长规律和水电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规律;研究了水电旅游城产业结构的 调控原则、政策方向和发展重点,提出了水电旅游城产业发展模式,即优先发展水电 产业、水电配套产业、载电体工业、电器制造业以及水电工程旅游、生态观光旅游、 历史文化旅游、旅游商品和文化产业开发等特色产业;研究提出了水电旅游城的产业 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水电旅游城资源、环境、人口与经 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具体措施。 I WP=4 本文研究了水电旅游城经济区发展模式。分析研究了水电旅游城经济区的基本内 涵,水电旅游城经济区是由水电旅游城和与它联系紧密的地理上相连接、经济形态上 相趋近、文化传统上相承接的地区共同构成的城市经济区;提出并论证了水电旅游城 经济区具有流域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独特性的典型特征和功能定位;分析 总结了水电旅游城中心城市的形成条件,提出了水电旅游城经济区区划模型并揭示了 其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并提出了水电旅游城经济区的发展模式、政策取向和 发展趋势;以三峡经济区为个案,分析论证了水电旅游城经济区的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并提出了水电旅游城的移民管理模式。分析总结了水电工程移民具有强 迫性、系统性、风险性和建设性的基本特征;在分析研究开发性移民理念的基础上, 提出并研究了水电旅游城移民管理模式及政策取向;研究并论证了移民管理在水电旅 游城建设中的动力作用;提出了水电工程移民对水电旅游城建设具有基础作用、推动 作用、桥梁作用和整合作用的观点。 本文研究并提出了水电旅游城的文化建设模式。揭示了水电旅游城文化品牌的独 特性、城市形象的鲜明性和精神动力的多样性等特征,进而提出了水电旅游城文化建 设模式的具体内容: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和创造强大的精神动 力;引入“文化品牌”构建了水电旅游城文化品牌的基本模型,分析研究了水电旅游 城文化品牌打造的内容和途径;研究了水电旅游城形象设计的一般问题,提出了水电 旅游城形象的基本模式和主要特征,探讨了水电旅游城形象设计的一般规律和要求; 分析研究了水电旅游城精神动力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水电旅游城精神动力模型构建的 途径和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宗先;;海峡经济区的角色[J];理论参考;2009年07期
2 张玉香;刘德华;;促进山东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基本思路[J];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3 马常青;;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J];西部金融;2009年10期
4 ;马飚:抓住“八大重点”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发展[J];当代广西;2010年04期
5 郑洪庆;中心城市·经济区·经济网络[J];瞭望;1983年03期
6 ;上海经济区[J];国际贸易;1983年11期
7 王世贤 ,叶运达 ,孙志中;建设发展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城市经济区网络[J];河北学刊;1986年04期
8 刘谓福;安徽开发皖江经济区[J];瞭望;1990年42期
9 钟广,沈海铭,吴少鹰;构建闽粤赣边经济区的探讨[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5年Z1期
10 许荣茂;建立闽台经济区的构想[J];港口经济;2003年03期
11 郑道溪;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找准位置多作贡献[J];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12 朱铁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把握区域发展规律的战略举措[J];福州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13 林金忠;全面阐释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福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构想[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4 杨志平,李禹臣;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中部城市群战略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5 马学信;;山东建设半岛现代渔业经济区[J];农业知识;2005年27期
16 曹玉书;;加快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J];当代广西;2006年16期
17 高国力;;海峡经济区区域规划的重点领域初步构想(下)[J];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15期
18 闫柳;;生态都市走廊:沈阳经济区的闪亮节点[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09期
19 叶飞文;;海峡经济区生产力布局设想[J];理论参考;2008年09期
20 胡宏业;唐志军;房兆灿;;山东蓝色梦寻[J];商周刊;2009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鸿;杨英;;抓住十二届全运会契机,快速发展沈阳经济区体育产业的对策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打造西部现代物流港 造就成渝经济区新引擎[A];2011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资料汇编[C];2011年
3 郑慧;高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生态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王恭;段葆强;;以“农民特区”为载体加速 推进关天经济区城镇化的新思考[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郝俊卿;;基于关天产业集群演变的关天经济区城镇化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徐茂盛;;构建和完善沈阳经济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的对策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加快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 主动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四辑)[C];2011年
8 宋炳海;;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机制探析[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9 毛农念;周宏;;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科技创新带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的着力点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延成;柳同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祝;水电旅游城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肖红艳;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韩斌;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的成渝经济区产业关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涂妍;南贵昆经济区开发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王德忠;区域新型工业化目标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刘存宽;中国教育电视文化品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海霞;商业品牌参照下的少林文化品牌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牛凯龙;基于历史视角的(货币)经济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于畅;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璟;经济区视角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2年
2 吴妮;东莞厚街城市文化品牌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孙祎然;从张艺谋的“印象”系列看文化品牌的打造[D];云南大学;2012年
4 苏伟豪;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5 桑义明;汕头经济区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郑媛;关中—天水经济区民间资本运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关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特征及特色海洋经济区构建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8 刘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刘洋;交通因素对中心地及扩散域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赖凡英;塑造湘绣品牌形象的设计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连山;辽滨经济打造文化品牌[N];盘锦日报;2006年
2 黄鼎军 班靖 本报记者 黄福强 陈自林;三大文化品牌提升钦州城市品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3 王永昌 陈海雷;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打响热贡文化品牌[N];青海日报;2008年
4 YMG记者 牟涛 通讯员 延亮 其鹏;“百千万亿”锻造海洋文化品牌[N];烟台日报;2009年
5 记者 林业霞;打造好“魅力北部湾”群众文化品牌[N];北海日报;2009年
6 记者 冯杰;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聂金星;蓝猫:卓越的卡通文化品牌[N];市场报;2004年
8 石家庄市社科联主席 任新社 石家庄市委党校教授 申玉兰 石家庄市委党校讲师 郑颖;宣传先进文化的阵地 普及社科知识的平台[N];光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党淑琴;“延边读书节”成为城市文化品牌[N];延边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唐晓颖 通讯员 高彦春;平原恩城鸽子会擦亮文化品牌[N];德州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