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体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制备
【摘要】:块体非晶、纳米晶磁性材料因其呈现的优异磁性能,已成为新型磁性材料研究
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非晶、纳米晶磁性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
通过大量的设计和实验,研究了铁基块体非晶、纳米晶合金的成分设计、制备工艺、
微观结构、各种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针对制备铁基块体非晶合金所需高纯 FeP 合金原料难以获得的问题,提出了一
种用纯 Fe 和纯 P 合成高纯 FeP 合金的新工艺:低温扩散+快速加热。用该工艺可顺
利合成 Fe89.87P10.13wt%、Ni81P19at%,、Fe68.4S31.6wt%、Ni77S23wt%、Co88.5P11.5wt%等共
晶合金。
本文提出了制备块体非晶合金的复合工艺:助熔剂净化+铜模铸造。自行设计了
一系列铜模,可以简单方便地制备多个系列合金,包括柱状、片状、筒状以及圆环
状等各种形状试样的块体非晶材料。
采用助熔剂净化和铜模铸造相结合的工艺,用工业纯原料制备出块体非晶合金
(Fe40Ni40P14B6) 100-xGax(x=4~6)。样品为直径 3mm 的圆柱体或宽 6mm、厚 1mm 的
片材,长度都在 10 至 15mm 左右。实验表明,适量 Ga 元素的加入提高 Fe-Ni-P-B
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Ga 提高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Ga 对合金中的
Fe3Ni3B、(Fe,Ni)23B6 等难熔相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实验表明,对有较强非晶形成能力的合金(Fe40Ni40P14B6) 100-xGax(x=4~6),用
适量的 In 取代 Ga 对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影响不大。而金属 In 的价格远比金属 Ga
低,因而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用 In 取代 Ga 具有工程意义。
用助熔剂净化+铜模铸造复合工艺,制备了块体非晶合金(Fe40Co40P14B6)95Ga5。
试样为厚 0.8mm、宽约 6mm,长约 20mm 的片材和直径 2mm,长约 20mm 的圆柱体。
对六种成分铁基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进行了对比,认为六种铁基合金非晶形成
能力的顺序为:
Fe65.5Cr4Mo4Ga4P12C5B5.5Fe72Al5Ga2P11B4C5Si1~(Fe40Ni40P14B6)96Ga4~(Fe40Ni40P14B6)94
Ga4In2(Fe40Co40P14B6)95Ga5(Fe40Ni40Mo4B16) 95Ga5。
研究了 Fe40Ni40P14B6 合金的深过冷凝固组织,发现 Fe40Ni40P14B6 合金经助熔剂
净化后,在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深过冷凝固时,随过冷度增大,显微组织由棒状共
晶转变为几百纳米大小的网状调幅结构;在冷却速率较大的凝固条件下,将得到枝
晶状组织。且随净化程度不同而导致凝固前深过冷能力的不同,快速凝固组织呈现
含有三次枝晶的树枝晶、只含有二次枝晶的树枝晶、胞状晶的变化趋势,且胞状晶
I
WP=4
的间距 λ 非常小,呈现为纳米纤维状结构。
研究了块体非晶合金(Fe40Ni40P14B6)96Ga4在 Tg至 Tx附近进行退火时的非晶晶化
组织。发现块体非晶合金(Fe40Ni40P14B6)96Ga4在 Tg至 Tx之间进行长时间退火时,试
样将发生晶化。在不同退火条件下,块体非晶合金(Fe40Ni40P14B6)96Ga4晶化后将得到
由放射状纳米晶组成的球状晶团和由网状调幅结构断裂而成的纳米等轴晶等晶粒形
貌。当退火温度为 710K,退火时间为 60min 时,获得了较为均匀的纳米晶组织,晶
粒直径约为 8nm。
|
|
|
|
1 |
顾德夫;;粉末软磁材料及其应用[J];微特电机;1990年01期 |
2 |
徐泽玮;;电源用软磁材料[J];电源技术应用;2001年Z1期 |
3 |
陈绍楷;纳米晶软磁材料用于现代电子设备的优越性[J];稀有金属快报;2003年05期 |
4 |
马德通;罗明飞;;软磁材料精密磨削的试验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1987年05期 |
5 |
杨振坤,邓国臣,陈国联;软磁铁心磁性能的自动测试[J];电测与仪表;2001年05期 |
6 |
杨君友,张同俊,胡镇华,李星国,崔昆;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发展、磁特性及展望[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6年01期 |
7 |
;粉末冶金软磁材料──Accucore[J];金属功能材料;1999年01期 |
8 |
刘亚丕,何时金,包大新,任旭余;软磁材料的发展趋势[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3年03期 |
9 |
梁工英,刘怡,陆文华;铌、钼含量对FeCuNbMoSiB超微晶合金磁性能的影响[J];钢铁;1996年02期 |
10 |
李世普,谭永忠,李建华,程祥荣,王革;用于口腔修复的生物活性陶瓷涂层的软磁材料复合体[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1 |
樊建勋,王茂林,李殿凯;155mm自行炮身管温度报警装置的研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4期 |
12 |
唐谟堂,彭长宏,杨声海,唐朝波;钢铁厂烟尘直接制取低功耗软磁铁氧体[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3 |
马德通;;电化学抛光改善软磁材料的加工表面质量[J];电加工与模具;1986年02期 |
14 |
马德通;;利用电化学抛光改善软磁材料加工表面质量的实验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
15 |
芦晶,雒克家;烧结软磁材料的性能及在电动机上的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2004年11期 |
16 |
陆伟,严彪,殷俊林
,杨磊;非晶态软磁材料的结构与磁性能的物理基础[J];上海钢研;2003年02期 |
17 |
林钢;杨会平;白彦峥;周泽兵;;高精度空间磁通门磁力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
18 |
杨振坤,邓国臣;燃气具安全阀铁心磁性能的自动测试[J];实用测试技术;2001年04期 |
19 |
陈国钧,艾多文;采用非晶态合金,降低铁耗,节约电能[J];电气应用;1983年03期 |
20 |
李震,邱进军;软磁材料矫顽力的高精度测量方法研究[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