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基大块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铜模吸铸法成功地制备了直径3 mm的Zr(65-x)HfxCu17.5Ni10Al7.5(原子比)大块非晶合金及非晶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OM)、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差热分析仪(DTA)、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MT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含量的Hf替代Zr后对淬火态Zr(65-x)HfxCu17..5Ni10Al7.5(x=1-65)合金的微观结构、玻璃形成能力、热稳定性、晶化动力学、压缩力学性能以及断口形貌的影响。
XRD和OM实验结果表明,1 %的Hf替代Zr后形成了大块非晶合金。而2-10 %的Hf替代Zr后形成了大块非晶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是由微米级的树枝晶弥散均匀分布在非晶基体上组成的,且枝晶尺寸随Hf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DSC和DTA的实验结果表明,淬火态Zr(65-x)HfxCu17.5Ni10Al7.5合金在x=15-65时,其玻璃转变现象已不明显;在x=1-10时,随着Hf含量的增加,非晶基体的热稳定性逐渐提高,故Zr55Hf10Cu17.5Ni10Al7.5非晶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但合金系玻璃形成能力随Hf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Hf完全替代Zr后合金结构为完全晶态。另外,热分析结果还表明,淬态结晶相的体积分数随Hf含量增加而增大。
非等温晶化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大块非晶复合材料具有和单相大块非晶合金相同的动力学特征,即玻璃转变和晶化都具有显著的动力学效应。与淬火态Zr64Hf1Cu17.5Ni10Al7.5大块非晶合金相比,Zr60Hf5Cu17.5Ni10Al7.5非晶复合材料的晶化表观激活能稍大。进一步证实了大块非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要高于单相非晶合金。
压缩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分析表明,淬态结晶相的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对非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完全非晶合金Zr64Hf1Cu17.5Ni10Al7.5而言,大块非晶基复合材料Zr63Hf2Cu17.5Ni10Al7.5和Zr60Hf5Cu17.5Ni10Al7.5中枝晶相的存在,阻止了单一剪切带的扩展,诱发了更多剪切带的形成,从而使得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而复合材料Zr55Hf10Cu17.5Ni10Al7.5的枝晶相体积分数较高且晶粒尺寸较大,从而导致其脆性断裂。
|
|
|
|
1 |
李喜峰,杨元政,赵德强,唐德文,谢致薇,匡同春,白晓军;Zr_(57)Nb_5Cu_(15.4)Ni_(12.6)Al_(10)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及显微硬度[J];热加工工艺;2003年02期 |
2 |
金延;Zr_(55)Al_(10)Ni_5Cu_(30)大块非晶合金的加载循环软化[J];金属功能材料;2004年05期 |
3 |
晓敏;Fe基大块非晶合金的软磁性能[J];金属功能材料;2001年03期 |
4 |
司鹏,程饶雄,李细,江王健,张荻;大块非晶合金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制备技术[J];材料工程;1998年11期 |
5 |
郑准备,梁工英;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01年05期 |
6 |
刘芳;孙民华;王淑英;牟洪臣;程伟东;孙永丽;;Cu-Zr-Ti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
7 |
张志豪,刘新华,谢建新;Zr基非晶合金精密直齿轮超塑性成形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8 |
汪卫华;董闯;石灿鸿;;大块非晶合金[J];科学观察;2007年05期 |
9 |
谢建新,周成,张志豪;非晶合金精细零部件的超塑性成形技术[J];材料导报;2003年02期 |
10 |
景勤,刘日平,邵光杰,王文魁;Zr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热膨胀与超塑性[J];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
11 |
肖华星,陈光;板状Fe-基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及其断裂韧性测定[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
12 |
孙兵兵;王艳波;文军;杨海;隋曼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对非晶合金结构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
13 |
汪卫华;;非晶合金塑性研究的新进展[J];自然杂志;2006年06期 |
14 |
汪卫华,王文魁,白海洋;新型Zr-Ti-Cu-Ni-Be-C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J];中国科学A辑;1998年05期 |
15 |
汪卫华,王文魁;新型多组元大块非晶合金材料的发现与研究进展[J];物理;1998年07期 |
16 |
饶雄,李细江,司鹏程,汪卫华;具有极大玻璃形成能力的多元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1999年09期 |
17 |
富莉;铁磁性大块非晶合金的最新动向[J];材料导报;1999年04期 |
18 |
王晓东,齐民;缓冷大块非晶合金的发展现状及其形成能力的考虑[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1期 |
19 |
申玉田,崔春翔,徐艳姬,韩瑞平;大块非晶合金制备原理与技术[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5期 |
20 |
赵德乾,汪卫华,潘明祥,季颖斐,马学鸣,董远达;新型Zr-Ti-Cu-Ni-Be-Fe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及性能[J];中国科学A辑;1999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