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仿真及新型纵联保护研究

陈卫  
【摘要】:随着电网规模越来越庞大,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安全、可靠地提高输送能力,是我国电网日益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美国、欧洲等相继发生的大停电事故,波及范围之大前所未有,这充分说明了寻求安全、可靠的电网保护控制措施是当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课题。继电保护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屏障,始终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微机保护面临更新换代的要求,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围绕新一代超高压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的仿真和开发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同时,系统地对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本文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工作方向。 利用正、反方向故障时补偿电压与母线电压故障分量的变化规律,本文提出了基于补偿电压故障分量的方向判别原理。在详细分析该判据在各种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动作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该保护判据的基本整定原则,指出了实际运行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该方向判别原理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在开发超高压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的过程中,创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变量的保护软件体系结构,彻底改变了传统微机保护的编程方式,使保护开发对计算机编程技巧的要求大为降低,为微机保护事故分析能力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该保护装置现已经通过动模验收,并投入现场试运行。 针对超高压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的开发,建立了面向微机保护研发的通用仿真平台,并详细给出了该保护仿真平台的构成方法。由于该仿真平台的应用,极大地简少了保护开发过程中对各种硬件试验平台的依赖,提高了保护开发效率。 本文还针对由架空线路和海底电缆构成的混合输电线路对线路保护各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混合输电线路的暂态过程的特点,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对线路保护中各种常见的保护原理在混合输电线路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动作 WP=5 行为进行了全面仿真,分析了现有保护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行波极性比较式方向保护的原理及其实现的初步方案,通过电磁暂态仿真程序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指出了尚须改进的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邬竞;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J];湖南电力;2003年01期
2 潘仁军;邓正文;谢玉辉;陈三友;;110kV环网线路纵联保护停用时的保护方案探讨[J];湖南电力;2008年02期
3 张林涛;张慧琳;;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5期
4 杨艳;;纵联保护与自动重合闸技术在线路保护中的运用[J];科技传播;2011年07期
5 张克元,罗静,赵明;利用GPS实现高压线路保护的远距离双端测试[J];继电器;2000年01期
6 王黎;郭东梅;许军;武玲;杜月曼;;闭锁式纵联保护停信的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年06期
7 赵志华,张保会,李瑞生,张克元,王强;超高压线路保护的几点设想[J];继电器;1999年01期
8 姚勇,杨丙权;光纤保护在武汉电网中的应用[J];湖北电力;2002年04期
9 张延,雷雨田,吴云;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方案研究[J];继电器;2004年13期
10 曾伟忠;一起500kV线路纵联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继电器;2005年15期
11 甘景福;刘宝志;;允许式纵联保护代路的相关问题[J];继电器;2006年22期
12 康玉函;;浅谈纵联保护的发展[J];新疆电力;2004年02期
13 郭林;;闭锁式纵联保护停信[J];企业导报;2009年11期
14 陈皓,滕福生;利用调度通信网络实现纵联保护的高频信号传送[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3期
15 孙磊;;安全稳定控制装置通道压板投退操作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08年01期
16 王强,王尔寒,樊占峰,王伟,桑仲庆,朱景云;数字通道对纵联线路保护影响的探讨[J];继电器;2003年12期
17 季学军,周爱敏;利用纵联保护通道实现远方备自投的方案[J];江苏电机工程;2004年05期
18 季书文;吾斯曼·托乎提;艾尔肯·阿部都热合曼;;关于输电线的变压器纵联保护方式分析和使用方式[J];煤矿现代化;2009年02期
19 付连元;张慧;;区外故障弱馈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J];宁夏电力;2009年S1期
20 王政;;高压线路纵联保护基本原理与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风然;张洪;周纪录;孙利强;;单电源线路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凯;索南加乐;康小宁;;输电线路综合阻抗纵联保护原理分析[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卓文合;;光纤纵联保护通道的安全性措施探讨[A];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索南加乐;孙成;杨铖;谈树峰;袁晓辉;张军民;杜斌;;基于参数识别的双端带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纵联保护[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5 曹娜;董骊;;一种新型的异步电动机微机保护硬件电路设计方案[A];第十二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2年
6 董兴海;周志新;;新型微机保护校验方法的研究[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韩宏亚;;智能化微机保护浅析[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2年年会山东电机工程学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周铁军;;煤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与应用[A];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型煤炭企业发展与信息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徐育军;;最小二乘算法在电流保护中的应用分析[A];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夏逢两;;铁路配电所微机保护控制系统探讨[A];浙江省铁道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仿真及新型纵联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俞波;超高压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微机保护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3 张璞;多直流馈入受端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焦邵华;电网智能保护新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5 邹贵彬;输电线路积分型行波方向纵联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张艳霞;微机保护自适应算法和暂态特征量算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哈恒旭;超高压输电线路边界保护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2年
8 赵庆明;六相输电线的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D];天津大学;2008年
9 孙景钌;分布式发电条件下配电系统保护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及洪泉;基于OCT的线路差动保护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士敏;输电线微机自适应分相方向电流差动纵联保护[D];天津大学;2005年
2 滕云;CAN在微机保护硬件检测中应用的研究[D];华北电力(北京)大学;2002年
3 赵兵;小容量发电机组微机保护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4 王岳锋;基于DSP与ARM双处理器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谢培元;基于μC/OS-Ⅱ和DSP的微机保护方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鲍斌;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7 吴文志;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8 吴迪;110kV线路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黄雄;超高压输电线路微机保护与故障测距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王翠霞;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组态软件的开发[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姚雷 记者 黄奉初 通讯员 王春先;电力微机保护 中国的成就令人瞩目[N];国家电网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静;勇于创新 事业才会前进[N];石家庄日报;2011年
3 湖北钟祥市供电局 叶建辉 马兵;让县级电网微机保护发挥最大作用[N];国家电网报;2008年
4 太原铁路分局临汾水电段 安晓华;铁路变配电所微机保护的应用[N];山西科技报;2003年
5 董立天;如何应对供电系统微机继电保护事故[N];中国电力报;2005年
6 江西 陶波;DWP2XX系列微机保护控制高压柜原理简析与故障处理(下)[N];电子报;2010年
7 司俊杰;创新课题谁作主[N];工人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严佩鑫;电气技术改革的尖兵[N];辽宁日报;2008年
9 韦延安;浅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N];黔西南日报;2010年
10 本报通讯员;电网调度“第一人”[N];楚雄日报(汉);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