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平三相单级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研究
【摘要】:AC/DC 变换器是电力电子装置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变换器,为了减小其对电网的污
染、提高输入功率因数,人们正在广泛使用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
目前,单相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已比较成熟,但三相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仍处于需进
一步研究开发阶段。采用 Boost 电感型的三相 PFC 电路由于具有总谐波失真 THD 较小,
功率因数接近 1 的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单级性结构使得在中大功率的实际应
用中受到开关电压应力因素的限制。
本文在多电平变换技术、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以及软开关技术这三个电力电子技术
领域的研究热点之间找到了一个应用的契合点,研究了一种新颖的三电平三相单级性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该电路的优势之处在于其实现输入端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的同时,
开关器件承受的电压应力为直流母线电压的一半,便于开关器件的选取;而且通过合
理的设计可以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ZVS)开通,降低了开关损耗。
本文首先给出了几种常见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方案,分析了单级性功率因数校正
变流器产生高电压应力的内在原因。接着对本文研究的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和功率因数
校正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输入电流进行了傅立叶分解和谐波分析,并利用
PSPICE 软件仿真验证了该变换器的合理性。然后设计了一台实验装置,介绍了主电路
中一些重要参数和元器件的选取,提出了一种基于 TMS320F240 DSP 芯片的新型移相
数字控制方案。最后给出了实验装置的实验波形和实测数据。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证实了这种三电平三相单级性功率因
数校正变换电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变换器的输入功率因数较高,基本在 0.99 左右。
|
|
|
|
1 |
宋文祥,陈国呈;三电平中点箝位式逆变器SVPWM方法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4期 |
2 |
桂红云,姚文熙,吕征宇;基于控制因子三电平空间矢量方法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1期 |
3 |
石勇,杨旭,王兆安;一类新型三电平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
4 |
马运东,阮新波,周林泉,严仰光;全桥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最佳开关方式[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2期 |
5 |
徐小杰;侯振义;;无输入电压检测的平均电流型功率因数校正[J];电源技术应用;2003年08期 |
6 |
钟小芬;吴捷;;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及其滑模控制方法[J];电源技术应用;2003年08期 |
7 |
钟小芬,吴捷;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三电平变换器中的应用研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年02期 |
8 |
白志范,白建国,孔祥天,沈跃;移相控制零电压开关三电平弧焊电源研究[J];电焊机;2004年11期 |
9 |
姚文熙,吕征宇,费万民,钱照明;一种新的三电平中点电位滞环控制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7期 |
10 |
袁佳歆;陈柏超;田翠华;沈煜;;基于免疫算法的定频三电平全桥逆变器最优控制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3期 |
11 |
张课;李晓迅;孔令军;刘绕龙;;基于内模控制的三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7期 |
12 |
詹长江,韩郁,赵良炳,韩英铎;基于电压空间矢量PWM脉宽调制方式的新型三电平高频整流器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9年02期 |
13 |
石勇,杨旭,王兆安;新型三电平交流斩波电路的输出频谱结构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
14 |
薄保中,刘卫国,苏彦民;三电平逆变器PWM控制窄脉冲补偿技术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
15 |
石磊;陆治国;于萌;栾尚德;;带有源浮充平台的Boost型单相PFC变换器的研究[J];电气应用;2006年07期 |
16 |
丁坤;姚河清;范兴辉;王守艳;;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在逆变焊机中的应用[J];电焊机;2008年09期 |
17 |
白晨光;杨茜;刘宗昂;;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在AC/DC恒流源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0年08期 |
18 |
陈世浩;冯晓云;蒋威;韩坤;;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铁道机车车辆;2008年S1期 |
19 |
朱一凡;王清灵;徐铎;张志;;三电平PWM整流器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5期 |
20 |
董业宗;;三电平变流器在船舶驱动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1年1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