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三维生长的Kinetic Monte Carlo模拟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薄膜生长过程的研究从实验到理论都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因为薄膜的原子尺度的生长过程会影响薄膜的各种应用性能,如光学性质、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及催化性能等。实验上可以利用STM和AFM等来观察形成薄膜形成过程中原子的扩散等行为;理论上,利用计算机模拟薄膜的微观生长过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一方面计算机模拟可以得到实验中无法观察到的某些过程,另一方面,计算机模拟可以很方便地改变薄膜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沉积温度、沉积速率、沉积粒子的入射角等,计算机还可用于研究实验上难以实现高沉积速率、高沉积温度等极端生长条件下薄膜的生长情况。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动力学蒙特卡罗(kinetic Monte Carlo)方法的三维模型。在该模型中,我们考虑了沉积速率、沉积温度以及沉积角度等影响薄膜生长的参数。在计算中,我们构造了一个哈希散列来存储原子的位置和扩散速率,利用哈希查找技术来进行扩散原子的查找,从而得以模拟出较大规模的粒子沉积和生长过程。利用该模型,我们详细考察了沉积粒子的入射角对薄膜形貌的影响,研究了薄膜中柱晶的生长角随沉积角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在高沉积速率和大得沉积角下,薄膜表面易形成柱状(柱晶)和多孔结构,随沉积角的增大,柱晶也由小长大,柱晶间的微空洞增多,并逐渐发展成为大的裂缝和空洞区。当沉积角大到一定程度时,柱晶完全被大的空洞区分隔开而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柱状结构。我们较详细地研究了柱晶生长角与沉积角间的关系,发现柱晶的生长角与沉积角之间并不符合Lodder等人提出的tangent关系,经分析其原因是薄膜生长中悬垂粒子的存在会使生长角偏小,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
|
|
|
1 |
吴全德;薄膜生长与形象艺术[J];科技导报;1998年01期 |
2 |
李洪,高和蓓,钱昌吉,高国良;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薄膜生长的计算机模拟[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
3 |
谭天亚;李春梅;吴炜;郭永新;韩宇;张静;苏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PVD薄膜生长的研究进展(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4 |
朱祎国;;薄膜生长初期的蒙特卡罗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5 |
曾令军;冯倩;钟克华;蒋丽钦;黄志高;;Ni在Ni(100)面的薄膜生长的蒙特卡罗模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6 |
王戴木;朱辉;吴韬;;超薄膜多中心生长的多重分形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7 |
张佩峰,郑小平,贺德衍;薄膜生长过程的Monte Carlo模拟[J];中国科学G辑;2003年04期 |
8 |
于光龙,朱建国,朱基亮,芦苇,肖定全;PbTiO_3薄膜生长的Monte Carlo模拟Ⅰ:模型与算法[J];功能材料;2005年10期 |
9 |
徐振峰;;超平坦化Gd_3Ga_5O_(12)(111)基片用于石榴石结构材料薄膜的生长[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
10 |
李化鹏;孙大智;于春花;陈希明;杨保和;;溅射沉积温度对薄膜生长影响的计算机模拟[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1 |
谭天亚;李春梅;苏宇;徐广文;吴炜;郭永新;;超薄膜生长的Monte Carlo模拟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
12 |
刘祖黎,魏合林,王汉文,王均震;薄膜生长的随机模型[J];物理学报;1999年07期 |
13 |
李亚平,安霞,薛成山;碳化硅薄膜生长技术的研究进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4 |
于光龙,朱建国,朱基亮,芦苇,肖定全;PbTiO_3薄膜生长的Monte Carlo模拟Ⅱ:模拟结果与讨论[J];功能材料;2005年10期 |
15 |
宋殿友;赵红东;胡和智;张凡;;薄膜生长的Monte Carlo模拟[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6 |
熊礼威;汪建华;满卫东;曹菊琴;;化学气相沉积光学级金刚石薄膜的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年07期 |
17 |
石林;倪军;;利用外延生长中动力学各向异性制备有序取向周期转变超晶格的方法[J];物理;2007年02期 |
18 |
单英春;徐久军;赫晓东;何飞;李明伟;;基板温度对PVD薄膜分维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1期 |
19 |
谭浚哲;肖定全;张青磊;吴家刚;朱基亮;朱建国;;氧化物异质外延薄膜生长的计算机模拟[J];功能材料;2008年03期 |
20 |
刘方旸;;基于Monte Carlo方法模拟薄膜生长[J];大学物理实验;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