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岩土工程仿真中接触单元和相关参数研究

董必昌  
【摘要】:在土木工程界,存在着大量的介质非连续性问题,例如土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介质内部的间断面问题等等。作为一种非连续介质单元,接触单元因此成了当今土木工程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土木工程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复合地基与边坡进行了仿真研究,尝试将接触单元引入其中,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规律。主要内容如下: (1)有限元中接触单元的力学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对接触单元的研究现状、单元类型及本构模型进行了全面综述。在接触单元的力学机理方面,从接触界面条件、Coulomb摩擦类型和接触界面条件的弱形式等三个方面对接触单元的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指出接触问题的关键在于接触体间的相互关系,此关系又可分为接触前后的法向关系与切向关系。在法向与切向关系上,讨论了两种方法:罚函数法与拉格郎日乘子法各自的优缺点以及结合二者长处的扩展拉格郎日乘子法的优越性。 (2)对复合地基仿真中接触单元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参数取值的一般规律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实例验证的结果证实了桩土之间采用接触单元,土体模量考虑土体结构性而取变形模量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3)运用接触单元,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仿真,全面研究了桩土垫层各种参数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的规律。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某些接触界面光滑,刚度较大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而言,用无厚度接触单元可以有效地模拟桩土之间的滑移作用。2)在影响复合地基沉降的诸多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压缩模量和土的内聚力。3)土的内摩擦角,桩的弹模、半径和长度以及垫层弹性模量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也很显著。4)其他因素,诸如土和垫层的泊松比等对沉降仅有较小的影响。 (4)对作者给出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及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用给出的CFG 桩沉降计算公式,通过选取适当的参数, 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沉降计算,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在桩与周围土体之间设置接触单元来处理二者之间的位移不协调性,得到的模拟值与计算值较为一致。结果证实了该沉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涛,徐永福;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复合本构有限元法适应性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S2期
2 杨立;崔文志;;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现状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05期
3 杨昭杰;;浅析条形基础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J];居业;2016年03期
4 易光伟;;海南某机场桩网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J];交通科技;2016年02期
5 高学立;冯震;;复合地基沉降研究方法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18期
6 刘利民,陈有亮;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位移协调法[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7 陈富强;杨光华;张玉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9年10期
8 杨丽君;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若干问题[J];四川建筑;2004年02期
9 赵明华;张玲;赵衡;;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10 陈冠华;;桩网复合地基沉降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11 熊自新;陈宏伟;;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3期
12 张渭波;周磊;张四化;周同和;;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传统方法参数取值研究[J];河南科学;2010年09期
13 杨涛,殷宗泽;复合地基沉降的复合本构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1998年02期
14 谭献良;邓宗伟;;Logistic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5 张东晓;刘晓红;;泊松方程在储罐复合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9年06期
16 张亚杰;洪宝宁;于丽鹏;;基于正交试验的单桩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因素分析[J];路基工程;2014年02期
17 姚志勇;程谦恭;王寒冰;;潮汕车站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规律数值分析[J];路基工程;2011年06期
18 曾芳金,魏超玉,王军;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及有限元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02期
19 杨耀平;唐爱云;;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可靠性分析[J];科技资讯;2009年07期
20 杜海金;宋连河;刘远鹏;李军;;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可靠性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成祥;吴军民;;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2 王恩远;梁瑞琳;刘熙媛;任文杰;;多层砖混住宅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点及发展规律[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龚晓南;马克生;白晓红;梁仁旺;巨玉文;张小菊;;复合地基沉降可靠度分析[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朱方敏;严振瑞;;应用耦合分析技术的复合地基沉降研究[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忠坤;杨俊峰;李海斌;殷宗泽;曹正康;;复合地基沉降的半解析元数值分析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陈甦;将玉军;魏琛宇;陈国兴;;路堤荷载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理论计算[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谭峰屹;郑华蓉;曾令华;;粉喷桩多桩复合地基沉降因素的数值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李明;王春;李世奎;;浅析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量计算及工程应用[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文杰;卢康明;张孟喜;;加筋边坡稳定分析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10 于海莲;;高层建筑复合地基沉降观测实例分析[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1 杨晓东;白良;张玉婕;李苓;何友义;;水泥粉喷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12 吴小涛;马克生;;基于ABAQUS的刚柔桩复合地基沉降性状的有限元分析[A];《工业建筑》2016年增刊Ⅰ[C];2016年
13 储王应;高治;杨志红;;有关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若干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4 唐旭海;郑超;张建海;;基于虚结点的多边形有限元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5 徐春晖;李明瑞;;可离散有限元法中应变度量的选择[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16 Liu Bin;Xu Ran;Zhang Yihui;Fang Daining;;原子有限元法在多物理场研究中的新进展(英文)[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7 丁胜勇;邵国建;;基于多边形有限元法的混凝土细观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8 李永盛;;水泥土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及其工程应用[A];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C];1998年
19 陈璞;傅向荣;孙树立;陈斌;;有限元法教学的知识体系与素材选择[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20 邓娇;王宏志;傅向荣;邓小环;宋孟燕;葛丽娜;田歌;;单自由度时空有限元法[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必昌;岩土工程仿真中接触单元和相关参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丁铭绩;京津客运专线路基桩板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国利;挤密效应对高铁路基复合地基沉降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孙林娜;复合地基沉降及按沉降控制的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姜龙;京沪高速铁路凤阳段桩板复合地基沉降时效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张峰;武广高铁浅埋基岩段软土复合地基沉降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7 牛建东;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性状及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郑安兴;扩展有限元法及其在岩体裂隙扩展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万德涛;有限元框架下完全与高阶光滑技术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8年
10 魏芸;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固结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1 陈胜;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12 周海祚;刚、柔性荷载下不同类型地基稳定破坏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3 曹凤帅;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在势流理论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4 李泰灃;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桩网复合地基体系沉降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
15 卜令方;增强有限元法及其在岩土工程非连续变形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16 尚新生;多元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7 常诗卉;HIFU经颅聚焦焦域调控及骨声窗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18 刘丽萍;复合地基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9 郑冰;多元复合地基与筏形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20 姜琛;大变形固体和层流流动耦合问题的光滑有限元法[D];湖南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原朝玮;深厚软土复合地基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20年
2 刘常虹;高速铁路桩—筏复合地基沉降特性与桩土应力比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3 尧俊凯;高速铁路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邓云;考虑土拱效应的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5 周斌;高速铁路载体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曹虹;下卧倾斜硬层软土区复合地基沉降分析[D];湖南大学;2014年
7 欧明喜;水泥土软化特性及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从友;湿陷性黄土地区挤密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D];兰州大学;2009年
9 熊乾;高速铁路有砟轨道黄土路基螺杆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9年
10 赖夏蕾;深厚软基悬浮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11 李新宇;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12 陈世雷;水泥粉煤灰搅拌饱和黄土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13 李保坚;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与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4 朱孝笑;基坑降水对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路基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5 王慧彬;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6 高学伸;多元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7 赵峰;柔性基础复合地基沉降分析[D];长安大学;2006年
18 黄登强;铁路高填方路基层状复合地基沉降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19 吴宗皓;机场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20 刘双;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基坑降水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实习记者 南秀渊;有限元法研究的峥嵘岁月[N];新清华;2014年
2 陈园园;河南加强高层建筑复合地基审查[N];中国建设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