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河悬索桥隧道锚围岩的蠕变研究
【摘要】:蠕变对岩石工程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对蠕变特性的深入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及试验实施困难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还远谈不到完善。
本文以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研项目“四渡河特大跨经悬索桥隧道锚数值分析”为依托,对岩体蠕变及隧道锚围岩的稳定开展了研究:1)按照蠕变理论,基于蠕变试验结果,选取了Time hardening form 和Kelvin-Voigt 两种蠕变本构模型来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拟合确定了模型参数; 2)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基于两种蠕变模型,并分岩体立面和控制点两个层次分别对四渡河隧道锚围岩进行了粘弹性分析:(1)在岩体立面层次:得到了不同时刻的岩体最大主应变、顺桥向位移和最大主应力的分布; (2)在控制点层次:首先以相关的五个控制点为研究对象,得到了不同时刻的最大主应力、最大主应变和竖直方向位移的分布,然后又对其中的单个数据点得到了应变-时间和位移-时间关系曲线; 3)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基于两种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随后分析了模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本文关于岩石蠕变的研究成果直接为四渡河悬索桥隧道锚固系统的安全度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
|
|
|
1 |
朱玉,廖朝华,彭元诚,杨耀铨;大跨径悬索桥隧道锚设计及结构性能评价[J];桥梁建设;2005年02期 |
2 |
陈彰贵,罗建彬;重庆长江鹅公岩大桥东锚碇隧道锚工程的质量控制[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3期 |
3 |
熊德碧;涂潜;;坝陵河大桥隧道锚工程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公路;2008年11期 |
4 |
陈湘君;软弱膨胀性围岩隧道的设计与施工[J];铁道标准设计;1994年12期 |
5 |
刘波;曾宇;彭运动;;坝陵河大桥隧道锚隧洞稳定及支护优化设计[J];公路;2009年07期 |
6 |
谷兆祺,陈敏中,吕明;地下埋藏式压力钢管钢板与围岩联合作用问题[J];水利学报;1982年10期 |
7 |
李运涛;隧道施工围岩现场监控量测设计[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3期 |
8 |
谭俊;;隧道工程围岩注浆效果检测初探[J];路基工程;2009年03期 |
9 |
赵海斌;于新华;彭运动;蒋中明;;坝陵河大桥隧道锚围岩力学特性原位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10 |
闵祥;杨明;王科甫;;悬索桥隧道锚开挖施工技术研究[J];铜业工程;2011年05期 |
11 |
刘传起,王德贵;围岩洞室的加固机理与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3年03期 |
12 |
熊也良,刘东,郎珉;浅议设计围岩变更对隧道施工经济效益的影响[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0年03期 |
13 |
李永珑;隧道锚喷基本工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04期 |
14 |
潘家铮;地下结构设计和有限单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80年04期 |
15 |
齐占国,高崇林,张金锋;围岩量测技术在隧道新奥法施工中的应用[J];东北公路;1997年01期 |
16 |
李德钦,唐红敏;悬索桥复合式隧道锚开挖及支护施工技术[J];施工企业管理;2003年08期 |
17 |
张文倬;水 工 隧 洞 灌 浆 问 题[J];红水河;1994年03期 |
18 |
赵震英;洞群开挖围岩破坏过程试验[J];水利学报;1995年12期 |
19 |
李治平;新奥法施工特点及施工要点[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
20 |
叶明亮;地下结构围岩锚固参数的弹塑性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