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研究

王卫华  
【摘要】:移动机器人定位是机器人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对于提高机器人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定位方法分为两类: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绝对定位要求机器人在不指定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位置。相对定位指机器人在给定初始位置的条件下确定自己的位置,是机器人定位处理中主要的研究方向。论文对相对定位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包括机器人系统参数校核、轮子打滑辨识与校核、测程法噪声建模和噪声统计特性的自适应估计、激光扫描数据和环境地图的匹配及基于激光扫描数据的机器人位姿误差补偿等问题。 准确的机器人系统参数是精确定位的前提。UMBmark 校核算法是最广泛使用的机器人系统参数校核方法; 然而在实验机器人控制精度较低的情况下,该算法不能有效校核由于驱动轮实际直径的均值和名义直径不相等导致的方向误差,从而影响校核效果。论文深入分析UMBmark 校核算法,提出改进算法以测量低控制精度机器人的系统误差。改进算法以不相等的轮直径、轮距的不确定及驱动轮实际直径均值和名义直径不相等为测程法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建立新的测程法系统误差模型,给出详细算法计算机器人的系统参数及对应的校核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比UMBmark校核方法具有更好的校核效果。 校核轮子打滑导致的误差是提高机器人定位精度的关键。在电磁罗盘不受磁场干扰的前提下,基于编码器和电磁罗盘的测量信息,提出移动机器人直线移动时轮子打滑辨识和校核算法。基于实验数据,利用统计理论建立机器人直线移动时的轮子打滑模型。该模型能够判断机器人移动过程中轮子是否发生滑动; 当轮子打滑时,提出一种新颖的算法来判断哪个轮子发生滑动并校核对应的位置误差和方向误差。基于轮子打滑模型,进一步提出一种间接卡尔曼滤波器校核机器人驱动轮直径和轮距。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校核轮子打滑导致的误差,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得到显著提高,且间接卡尔曼滤波器对机器人驱动轮直径具有良好的校核效果。 测程法噪声统计特性的自适应估计问题是机器人定位研究的难点。论文系统分析了测程法的噪声来源,考虑编码器测量精度的影响,建立测程法噪声模型。基于该噪声模型,推导出计算测程法噪声统计特性的方程,使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导航环境的变化实时地、自适应地估计测程法噪声统计特性。 激光定位是目前定位研究的热点,快速实现激光扫描数据和环境地图匹配以提取线段特征是激光定位研究的重要步骤。论文定义g-权重Hough 转换,提出“平面有效区域”的概念,从激光扫描数据中提取线段特征的同时实现了线段特征和环境地图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吴成东;冯晟;张云洲;;基于异步卡尔曼滤波的移动机器人动态定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2 梅黎锦;;无嗅卡尔曼滤波在移动机器人定位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12年07期
3 余铎;王耀南;毛建旭;郑海华;周显恩;;基于视觉的移动机器人目标跟踪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9年01期
4 袁铸;靳果;;基于修正预测状态的移动机器人跟踪定位算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8年08期
5 安雷;张国良;张维平;敬斌;;移动机器人扩展卡尔曼滤波定位与传感器误差建模[J];信息与控制;2012年04期
6 靳果;朱清智;;移动机器人的卡尔曼滤波定位算法改进与仿真[J];兵工自动化;2018年04期
7 赵皎云;;移动机器人充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1年12期
8 林振强;;物流移动机器人减速机的产品和技术发展[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1年12期
9 赵皎云;;物流移动机器人调度系统的不断迭代与创新[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1年12期
10 杨怡婷;;两轮自平衡可移动机器人能耗最优运动轨迹规划方法[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01期
11 徐晓康;张国伟;卢秋红;王博;疏雅丽;;基于可控伸缩轮的移动机器人研究[J];机械工程师;2022年02期
12 陈荔;申健;;基于横向微位移补偿的非完整移动机器人控制[J];计算机仿真;2020年12期
13 张洪赫;刘玉梅;卜春光;范晓亮;眭晋;;救援移动机器人爬梯构型分析[J];装备机械;2020年04期
14 ;腾讯公布2项移动机器人方面新进展[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20年06期
15 赵皎云;;海康机器人: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技术应用日渐深入——访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尧[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玉鹏;海丹;郑志强;;基于测程法的四轮全向移动机器人自定位方法研究[A];2005中国机器人大赛论文集[C];2005年
2 杨春雨;豆衍玮;潘全科;;基于人机互信度和环境信息的移动机器人共享控制方法[A];第32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21)论文集[C];2021年
3 陈新宇;冯丽根;章庭祺;吴维敏;胡瑞芬;;一种无碰撞无死锁的多移动机器人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A];第32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21)论文集[C];2021年
4 孙昊晟;赵祎明;韩家琪;丁三波;;改进的移动机器人随机路图采样算法[A];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论文集[C];2021年
5 卢铁;杨春雨;;矿区废弃地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设计[A];第31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20)摘要集[C];2020年
6 陈腾飞;邓中亮;张朝晖;;基于改进A~*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A];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S09 用户终端技术[C];2021年
7 陈炜;马利;王立柱;;双臂移动机器人在不平路面激励下的振动特性分析[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8 王润孝;仲于海;;四足移动机器人研究现状及核心关键技术[A];2017年第七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9 汤亚锋;姚红;杨庆;;气浮式移动机器人的模糊运动控制方法[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9年
10 李斌;刘景泰;孙雷;王鸿鹏;李宝炯;;面向复杂环境作业的轮式滑动转向移动机器人平台设计[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11 赵晖;王天然;刘德林;;分布式数据库在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2 李伟;江晓佳;王彦昕;王永强;;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的室外移动机器人道路边沿抽取的方法[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13 高志军;颜国正;丁国清;颜德田;;多移动机器人间通讯机制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14 郭丙华;胡跃明;吴忻生;;未知或已知环境中的非完整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5 刘国栋;吕福生;谢宏斌;;基于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研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6 李世华;田玉平;;一种非完整移动机器人有限时间跟踪控制算法[A];江苏省自动化学会七届四次理事会暨2004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7 常飞;赵忆文;;基于模型参数估计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航向保持[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18 周慧;李剑汶;江昊威;童峰;;基于单超声传感器的移动机器人沿墙导航[A];2014年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9 王斐;魏巍;吴成东;;未知动态环境下的多移动机器人协作围捕[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20 吕科阳;孟偲;;基于直线的室内移动机器人视觉定位方法[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卫华;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牛亚旭;人因约束下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协作订单挑选过程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2021年
3 王志瑞;四面体杆式移动机器人的系统设计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4 林俊钦;非结构环境中移动机器人视觉定位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5 熊辉;基于分层优化的移动机器人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6 张启彬;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与导航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7 李晔卓;可重构多模式地面移动机器人的构型设计与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8 黄辰;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定位方法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8年
9 程传奇;非结构场景下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10 冯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室内动态定位[D];东北大学;2017年
11 邱增帅;面向室外环境的移动机器人自主场景理解[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12 陈伟华;社会环境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13 欧屹;特种地面移动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14 姜健;多移动机器人协作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5 刘大亮;一种球形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分析与控制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6 徐贺;可重构多机动模式移动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7 郭丙华;非完整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18 赵素娜;脑控非完整移动机器人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19 齐海铭;管内移动机器人示踪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0 陈余庆;多移动机器人的协作运动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付亚平;信息融合技术在移动机器人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张致境;基于室内非视距环境下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9年
3 王晓娟;基于多传感器信息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谭兴祚;球上平衡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5 徐荣;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算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6 韩利华;基于惯性导航和视觉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唐骥锋;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决策及规划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陈建楠;面向人群环境的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
9 谢朦;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10 顾明伟;室内动态环境中的多移动机器人协作定位[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1 孙强;全向全驱移动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9年
12 王玉全;基于全景视觉的移动机器人粒子滤波定位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3 卢洁莹;移动机器人及编队的轨迹估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4 姚聪;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5 胡胜豪;室外移动机器人的定位与运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6 张晨;基于群智能算法的移动机器人导航系统设计及应用[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17 闫行;双移动机器人协同作业控制系统研究[D];济南大学;2021年
18 张洪赫;救援移动机器人典型地形通过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21年
19 张凯文;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全向移动机器人导航算法[D];青岛科技大学;2020年
20 张雅楠;多移动机器人调度与路径优化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任晓宁;解码移动机器人[N];经济观察报;2021年
2 本报记者 任晓宁;灵动科技:做移动机器人是“正确时间做正确的事”[N];经济观察报;2021年
3 记者 温才妃;福州大学等 新方法让移动机器人变得更高效[N];中国科学报;2021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袁静娴;深圳优艾智合创始人张朝辉:找到工业移动机器人的生命力[N];深圳商报;2021年
5 本报记者 郎晶晶;郑棋元:坚守初心 技能报国[N];云南日报;2021年
6 记者 张红波;云南技师学院郑棋元勇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N];云南经济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黄辛 赵广立;给移动机器人装上“最强大脑”[N];中国科学报;2018年
8 湖南日报记者 姚学文;驰众 跻身工业移动机器人第一方阵[N];湖南日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郝晓明;移动机器人“冰屏”炫舞“北京八分钟”[N];科技日报;2018年
10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李海英;炫舞“北京8分钟” 沈阳新松移动机器人团队荣获“市长特别奖”[N];沈阳日报;2018年
11 本报记者 孙宏阳;移动机器人巡逻机场高速[N];北京日报;2017年
12 本报记者 周明阳;移动机器人:“百变万用”真神奇[N];经济日报;2015年
13 本报记者 杨成万;图灵时代:打造移动机器人 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N];金融投资报;2021年
14 ;技能人才的春天来了[N];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
15 本报记者 姜福涛;“福州智造”闪耀冬奥[N];福州日报;2022年
16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黄鸿基 欧志葵 肖文舸;各路能工巧匠显身手[N];南方日报;2020年
17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李芳蕾;履坦科技:打造地面行走的农机典范[N];中国工业报;2019年
18 记者 杜华斌;美研制出世界最小移动机器人[N];科技日报;2005年
19 秦志刚;MiR移动机器人鼎撑未来工厂[N];国际商报;2018年
20 见习记者 徐然;新松国产移动机器人成长全纪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