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型制造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摘要】: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走信息化道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并在制造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企业的制造资源达到共享、从而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制造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就是制定优化的生产调度计划的手段。
以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为制造平台,以我们为该企业开发并投入使用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本硕士论文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制造企业当前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结合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具体的组织情况,提出了一种“综合型制造系统”的理念,它是一类业已存在的、被国内制造业广泛采用的制造系统。其次,分析了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的典型产品的制造流程,以该公司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和典型产品工艺流程为基础,建立了“综合型制造系统”的排队模型。最后,开发了“综合型制造系统”的原型仿真器,对典型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制造过程中的拥塞环节,从而提出了改进的制造方案。
“综合型制造系统”是一类长期存在并且广泛应用的制造系统,它的研究对提高制造企业的制造水平和竞争力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
|
|
|
1 |
熊有伦,吴波,丁汉;新一代制造系统理论及建模[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Z1期 |
2 |
袁清珂,吕传毅,赵汝嘉;先进制造系统和21世纪的制造业[J];机电一体化;2000年01期 |
3 |
李龙洙;粒子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方案探讨[J];机械设计;2001年06期 |
4 |
盛伯浩 ,罗振璧 ,俞圣梅 ,赵晓波 ,赵宏林 ,张建民 ,张文河;快速重组制造系统的构建原理及其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年01期 |
5 |
戴国洪;论知识经济时代制造系统的创新发展[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6 |
江志斌,胡宗武;论制造系统模式的新进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年02期 |
7 |
李明,李军,张彼德,李继军,刘伟,桂伯文,曾莉;面向经营的制造系统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8 |
江平宇;e-制造系统的实现方法与应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年04期 |
9 |
周军,邓建新,刘战强,艾兴,杨学锋;可重组制造系统[J];机械设计;2003年10期 |
10 |
马新莉;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制造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1 |
谢永宏,陈芳;敏捷化自治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2 |
孙远敬;;典型先进制造系统中人的作用[J];煤矿现代化;2005年06期 |
13 |
夏新涛,王中宇,朱坚民,李旭东;制造系统的非统计调整与误差预测[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
14 |
张伯鹏,张越姮;支撑制造系统有效运作的制造信息差的性质和作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02期 |
15 |
孙远敬;;信息在先进制造系统中的重要作用[J];煤矿现代化;2006年01期 |
16 |
饶运清;EFSTATHIOU Janet;;基于信息熵的制造系统复杂性测度及其在调度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
17 |
郭君;曹岩;刘宁;;企业制造系统的理论思考[J];一重技术;2006年04期 |
18 |
高振清;孙厚芳;陆远;;基于智能反馈的制造系统动态监测与调控[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年09期 |
19 |
高振清;孙厚芳;;制造系统动态监测与调控技术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年12期 |
20 |
闫法义;程林;朱新军;王新林;;大型复杂产品快速组构制造系统及其应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