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高压并联电抗器及线路保护综合研究

辛振涛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大电网互联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超高压、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是我国电网日益面临的问题。为了补偿超高压线路沿线分布电容的容性充电功率,抑制超高压线路的工频过电压,在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一侧或两侧安装了超高压并联电抗器。而超高压并联电抗器故障后,除了跳开本侧线路断路器,还要跳开线路对侧的断路器,因此,超高压并联电抗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样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美国、欧洲等相继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后,波及范围之大,后果之严重,更充分说明安全、可靠的保护控制措施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课题。 论文在对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工频过电压分析基础上,围绕着超高压并联电抗器在超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应用,研究了超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功率平衡法纵差保护和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一种改进型双端故障测距算法,开发了超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装置。 超高压并联电抗器匝间短路的保护是并联电抗器保护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继电保护研究者所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一个课题。论文分析了常用的零序功率方向和带补偿的零序功率方向匝间短路保护原理的不足,提出了同时采用零序和负序功率方向保护原理的新型匝间短路保护方案。 针对匝间短路时零序功率方向保护灵敏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能量法保护原理。对故障后的零序和负序分量构建了相应的能量函数,能够正确地对并联电抗器发生的故障做出灵敏、可靠的判断。 在超高压输电线路中,由于电压等级较高,距离较长,因此发生故障后,暂态过程比较复杂,特别是并联电抗器的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剧了暂态过程。与此相对应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要求超高压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切除故障的时间较短,因此,就必须寻找合适的能够适应这种实际需要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原理。论文在两种离散化长线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时利用线路两侧电压和电流信息的功率平衡法保护原理,能够对超高压输电线路实施快速、灵敏的保护。 针对一种常用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双端测距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伪根的缺陷,对其测距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具通用性。新算法以离散化的长线方程为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索南加乐;宋国兵;邵文权;孙丹丹;张怿宁;;两端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永久故障判别[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20期
2 商立群;白维祖;程刚;曹小鹏;柳秦;李军;;带并联电抗器的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故障判别原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6期
3 何雷;李丽平;;单端暂态量保护在带并联电抗器的超高压线路上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胡亚平;吕飞鹏;;超高压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类型识别的新方法[J];四川电力技术;2010年01期
5 陆岩;郑玉平;沈军;吴通华;张哲;李九虎;曹小拐;;超高压有并联电抗器线路无故障重合闸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6期
6 戚琦;吕飞鹏;;带并联电抗器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单相故障性质识别新判据[J];四川电力技术;2011年01期
7 索南加乐;孙丹丹;付伟;王向兵;刘文涛;焦在滨;;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单相自动重合闸永久故障的识别原理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8 边江;500kV神侯交流输电系统的无功补偿雏议[J];山西电力技术;1996年05期
9 何东平 ,孙白;35kV并联电抗器故障情况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3年04期
10 毕大强,王祥珩,王维俭;基于测量阻抗变化的并联电抗器小匝间短路保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3期
11 栾鹏飞;李含善;;潜供电流影响因素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2 李斌,李永丽,盛鹍,曾治安;带并联电抗器的超高压输电线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13 黄绍平;金国彬;李玲;;750kV输电线路单相重合闸仿真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4 张春合;高旭;沈全荣;;特高压站用电并联电抗器匝间保护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20期
15 朱成;;基于500kv变电运行技术的研究[J];硅谷;2011年13期
16 刘海莹,魏宾;干式空心电抗器的运行分析及故障处理[J];高压电器;2004年03期
17 刘东超;李永丽;曾治安;;带并联电抗器的双回线故障测距算法研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年02期
18 黄衍臻;陈小明;;一起特殊的干式电抗器故障分析[J];电工技术;2008年10期
19 邰彬;;35kV并联电抗器故障分析[J];广东电力;2011年02期
20 刘润;;提高超高压远距离交流输电功率的途径及方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非;刘行;余长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并联电抗器及其仿真研究[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德忠;;紧凑型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及可控型并联电抗器的应用[A];2004年电力电容器学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星德;汪凤泉;韩晓林;;采用多步能量法进行系统模型降价方法研究[A];振动工程学报(工程应用专辑)[C];2001年
4 薄丽雅;刘念;陈卓;幸晋渝;郝江涛;;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宋一凡;贺拴海;赵煜;;弹性地基高桥墩施工稳定性分析的能量法[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曾林锁;刘卓;;500kV并联电抗器试验电源的设计及试验方法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李召家;黎东升;;真空断路器投切并联电抗器试验研究[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张秀丽;;能量法在运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探析[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张旭;吴志刚;杨超;;基于能量法的等效梁建模与动力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程颖;;一起接地故障造成停运线路保护动作的原因分析[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振涛;超高压并联电抗器及线路保护综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侯纪勇;汽轮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分析及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许伯强;异步电动机绕组故障分析及其检测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4 罗旗帜;基于能量原理的薄壁箱梁剪力滞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哈恒旭;超高压输电线路边界保护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2年
6 李斌;特高压输电线路过电压及保护与控制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张向奎;汽车车身部件快速成形仿真技术平台与关键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邹新军;基桩屈曲稳定分析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王俊;高耸工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周晓杰;曲线曲面造型中的变形方法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杏朵;超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预测模型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胡楠;并联电抗器选相投切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范李平;基于小波能量谱的超高压输电线路自适应单相重合闸技术的研究[D];三峡大学;2010年
4 蒋洪涛;超高压输电线路新型纵联保护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武文姣;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时振动特性分析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6 胡桂平;500kV电抗器保护上层管理系统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匡军;超高压输电线路单端暂态电流保护算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玉坤;基于Prony算法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暂态量保护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9 张平平;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后电磁场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10 孟敬;特高压系统中可控电抗器应用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维任 本报记者 孙庆阁;国内首条500 220千伏同塔四回超高压输电线路竣工[N];东北电力报;2003年
2 宋常青;机器人巡检超高压输电线路[N];人民日报;2004年
3 通讯员 孟志超;超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问世[N];中国电力报;2004年
4 肖锋;衡变18项新产品一次通过国家鉴定[N];衡阳日报;2009年
5 肖锋 尹翔宇;衡变18项新产品通过国家鉴定[N];中国工业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石珊珊;衡变18项新产品一次通过国家级鉴定[N];机电商报;2009年
7 孙岗 王宁华;世界首台单柱式320兆乏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研制成功[N];国家电网报;2009年
8 记者 刘文硕 通讯员 李杰;特高压五种设备通过机械联合会鉴定[N];国家电网报;2008年
9 彭怀胜 左劲松;河南公司新型抢修塔试验告成[N];国家电网报;2010年
10 陕西 张霆;电子变压器初级匝间短路次级电压升高吗?[N];电子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