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

岳林继  
【摘要】: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结合(下简称银证混营)是一种金融组织制度创新,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模式是银证混业经营组织制度的各种具体表现。从分业经营制度向混业经营制度的过渡是金融组织制度从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的变迁,符合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 在国际化的金融混业经营大趋势下,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在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的现阶段,推行银证混业经营制度变迁不仅必要,而且也相当迫切。在外部环境尚不完备的条件下,采取何种模式发展混业经营才能获取效率最大化,即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制度变迁理论的框架下,依据制度与效率的一般关系,分析了不同业务模式下银证混营的制度变迁效率,设计了不同模式的变迁路径。 银证混营的效率是一种制度变迁效率,就其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效率而言,表现为收益与成本的对比; 而考虑对金融消费者、证券经营机构和政府等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的外部效率时,银证混营的效率表现为社会金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银证混业经营制度的需求来自于多个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只有在混业经营制度变迁的模式对多数参与主体有效率时,市场各方才会产生对银证混营制度的需求。银证混营制度的供给取决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只有在银证混营模式与外部环境相互匹配的情况下,市场主体的效率才有可能实现最大化。本文从供需两方面对我国银证混业经营制度的均衡进行了因素分析。由于金融市场外部环境因素的不足,制约了银证混业经营制度的有效供给。许多研究据此认为,当前国内仍然应当沿袭低效率的分业经营制度或者应当在外部环境条件完备的情况下推行银证混营制度。本文对这种观点静态的、片面的进行了反驳,分析了银证混营制度对环境因素的内生推动机制,根据银证混营业务模式与效率的相互关系分析,以效率优化为标准,提出了内部化模式、控股公司模式和银证战略联盟模式三种基本类别和不同类别的设计原则。 在包含商业银行、证券经营机构和政府三个主体在内的三维效率分析模型框架下,基于商业银行资金配置趋势分析的效率检验方程,结合宏观经济环境的情况分析,可以验证,国内商业银行的现有内部化证券业务为银行提高投资组合收益和改善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创造了契机; 更有效地满足了证券经营机构的融资需求,并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范围得以深入证券市场,优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结构,从而对社会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也存在着品种单一等不足。为保证内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2011年征稿要点[J];新金融;2011年07期
2 ;贵阳市商业银行更名为贵阳银行[J];贵阳文史;2011年01期
3 傅小梅;;商业银行税收筹划策略[J];金融博览;2011年07期
4 张鸿宇;;加息周期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金融危机[J];金融电子化;2011年04期
5 闫培雄;;资本约束下商业银行如何实施战略转型[J];内蒙古统计;2011年03期
6 金声;;面对新形势新挑战 加快推进转型发展 2011年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及走势展望[J];中国城市金融;2011年02期
7 王珏帅;;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朱思思;刘春;;商业银行体验营销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
9 吴智勇;;浅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建设[J];中国审计;2010年13期
10 李维;刘晓鸣;;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11 刘小亿;刘飞;;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黄金之路”[J];投资研究;2010年11期
12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吴宗辉;杨彤;张济华;盛明;孙路;王建明;;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效能提升研究[J];金融论坛;2011年04期
13 张伟;孟昭凤;;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华章;2011年23期
14 杨继玲;;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中的风险[J];金融经济;2005年12期
15 马雅博;;浅谈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缺陷以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16 赵金龙;夏江徽;;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之探讨[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17 赵健;;商业银行创新产品发展状况探究[J];当代经济;2011年13期
18 王冬华;王兴国;;优质服务惠民兴市——记辽宁省优秀经营者、朝阳市商业银行凌滨支行行长刘敬岩[J];当代工人(精品版);2011年02期
19 吴凡;常路;周碧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应用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20 岳宝生;;商业银行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问题浅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监管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对策[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2 赵葆华;孟洪涛;张晖;;浅议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宁;;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启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邓清;;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5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6 苏文川;;服务国家建设 服务商业银行——代前言[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7 周洪俊;;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的优化与管理[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8 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研究部课题组;沈佩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9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坚;;商业银行反假货币工作初探[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林继;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3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4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宏;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何亮;商业银行的厂商理论[D];暨南大学;2005年
7 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彭纯;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方芳;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正我;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2 申法志;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张焱芾;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评价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张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体系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5 向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及其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樊勤;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海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唐光慧;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宋庆迎;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宋晓茜;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及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淑玉;商业银行如何增强竞争力[N];承德日报;2005年
2 吴冰冰;商业银行应该在哪儿上市引发争议[N];证券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冯小月;商业银行热衷债市[N];证券日报;2005年
4 何丽梅 李岩;商业银行骆驼评价体系分析[N];财会信报;2005年
5 何丽梅 王志昆 李岩;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指标简析[N];财会信报;2005年
6 何丽梅 王志昆 李岩;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指标[N];财会信报;2005年
7 刘海东;商业银行怎么说[N];中国审计报;2005年
8 崔云良 郑国中;当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9 方道明(作者单位:农行江苏镇江分行);对构建和谐商业银行的几点思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10 周希凡;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方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