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结合(下简称银证混营)是一种金融组织制度创新,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模式是银证混业经营组织制度的各种具体表现。从分业经营制度向混业经营制度的过渡是金融组织制度从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的变迁,符合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
在国际化的金融混业经营大趋势下,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在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的现阶段,推行银证混业经营制度变迁不仅必要,而且也相当迫切。在外部环境尚不完备的条件下,采取何种模式发展混业经营才能获取效率最大化,即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制度变迁理论的框架下,依据制度与效率的一般关系,分析了不同业务模式下银证混营的制度变迁效率,设计了不同模式的变迁路径。
银证混营的效率是一种制度变迁效率,就其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效率而言,表现为收益与成本的对比; 而考虑对金融消费者、证券经营机构和政府等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的外部效率时,银证混营的效率表现为社会金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银证混业经营制度的需求来自于多个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只有在混业经营制度变迁的模式对多数参与主体有效率时,市场各方才会产生对银证混营制度的需求。银证混营制度的供给取决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只有在银证混营模式与外部环境相互匹配的情况下,市场主体的效率才有可能实现最大化。本文从供需两方面对我国银证混业经营制度的均衡进行了因素分析。由于金融市场外部环境因素的不足,制约了银证混业经营制度的有效供给。许多研究据此认为,当前国内仍然应当沿袭低效率的分业经营制度或者应当在外部环境条件完备的情况下推行银证混营制度。本文对这种观点静态的、片面的进行了反驳,分析了银证混营制度对环境因素的内生推动机制,根据银证混营业务模式与效率的相互关系分析,以效率优化为标准,提出了内部化模式、控股公司模式和银证战略联盟模式三种基本类别和不同类别的设计原则。
在包含商业银行、证券经营机构和政府三个主体在内的三维效率分析模型框架下,基于商业银行资金配置趋势分析的效率检验方程,结合宏观经济环境的情况分析,可以验证,国内商业银行的现有内部化证券业务为银行提高投资组合收益和改善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创造了契机; 更有效地满足了证券经营机构的融资需求,并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范围得以深入证券市场,优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结构,从而对社会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也存在着品种单一等不足。为保证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