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事业人假设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杨震  
【摘要】: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共同强化着知识和人才在社会繁荣及国力增强中的关键作用,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孵化、知识创造的摇篮,高等院校为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而大力推进教育体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如今正步入人力资源管理变革这一最重要也最困难的阶段。由于改革直接涉及高校智力资源的最终载体——高校教师,因此,合理构建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巨大潜能成为关系整个高教改革成败的关键。可现实进程却步履维艰,一方面,面向商业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方法层出不穷,并多出自高校教师的研究,但专门面向高等院校、针对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却相对鲜见,“理发师的头发无人可理”; 另一方面,部分改革实践者在没有系统理论指导的情况下,照搬、挪用针对商业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法和措施,由于其理论假设和适用范围的局限,造成大量“水土不服”的症状,甚至扼杀了高校教师诸多与生俱来的潜在社会功能。面对如此现状,从全新视角深入研究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方法,凸现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和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我们认为,当前高校教师资源开发的瓶颈就在于缺乏一种紧扣高校教师主体属性、体现管理学、教育伦理学等多种价值标准的管理理论基础,以及由此建立的开发方法体系。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探索,通过提出事业人假设的概念和高校教师事业人的定位,进行基于事业人假设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论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论文首先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先前文献进行了回顾与综述,并对其应用于高校教师这一特殊事业群体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揭示出本文研究的直接动因。并为了给高校教师“事业人假设”主体属性的提出奠定基础,论文对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并兼顾高校中老年教师的人力资源属性,归纳出高校教师群体的需求特质。 然后,论文运用现实归纳的方法提出“生存人、职业人、事业人”的人群分类; 以先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适用性研究和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为基础,从管理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宝环;全面认识高校教师思想表现行为的若干特点[J];高等农业教育;1991年06期
2 王献策;新时期金融高校教师思想状况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3 庄红蕾;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4 王术青;;高校教师业绩档案的作用[J];兰台内外;1997年06期
5 刘合群;高校教师教育创造力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1998年02期
6 杨慧选;试论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的历史演变及发展态势[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赵文杰,姚武,施有良;高校教师体质现状的调查及体质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陈志鸿,黄春姣;高校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10期
9 冯套柱;二十一世纪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继续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0年03期
10 邱丽英,李汉汀;加快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1 赵爱芳;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2 熊湘敏;面向21世纪加强高校师资培训[J];中国流通经济;2001年S1期
13 刘安民;浅谈创新教育对高校教师的要求[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4 纪勇平;欠发达地区高校教师积极性激励策略[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15 李小林;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回眸[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6 王伟,杨尧志;高校教师的重任[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7 尹杰钦,陈春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论略[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8 王术;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高校教师应重视的问题[J];引进与咨询;2002年02期
19 姜树民;;关于加强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2年02期
20 谢笑珍;;论高校教师“针对式”在职培训[J];师资培训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厉;;我国高校教师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邢丽刃;于翔;徐博;;推进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周明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多层次群模糊综合决策方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4 王玉珅;曹国兴;;高校实施EAP具体方案的设计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林崇德;;高校老师的师德建设[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海波;沈晶;;计算机专业教师教书育人探索与实践[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刘晓丽;姜能志;高峰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及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路红;;EAP:值得引入的高校教师压力管理组织机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姜红;孙健敏;;高校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林斯丰;;和谐校园视域下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震;基于事业人假设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龚钰淋;行政法视野下的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爱敏;我国公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朱伏平;中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赵惠君;“校园内的公共服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关云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天印;基于系统模拟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雷;我国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曹厉双;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3 易鸣;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完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郭凌云;美国PFF项目对我国高校教师职前培养的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明月;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胡静;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与能力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刘志成;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可;高校教师学习需求调查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9 惠连晓;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静瑞;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评探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宏;我省高校教师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N];江西日报;2001年
2 ;高校教师热衷出国深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3 中科院院士 林群;建议高校教师普遍做科研[N];光明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张梦薇 郑巧;高校教师校际流动现状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基地 执笔 湖南科技学院院长、教授 邓楠;高校教师应做终身学习的标兵[N];湖南日报;2011年
6 李春生;引导——高校教师的责任[N];中国建材报;2000年
7 记者 王晖;我省高校教师不离岗 学生不停学 师生不离校[N];河南日报;2003年
8 记者 毛光勇;应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N];湖北日报;2010年
9 黄玉迎 通讯员 冯京红;首都高校教师半年纳个税过亿元[N];北京日报;2004年
10 郑仰成;首先要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N];山西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