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与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

熊健民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引入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方法,利用SPSS系统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效益入手,通过对我国248所高等职业院校、1093所高等学校,以及对1998年至2002年间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进行的案例分析,分别从高等职业教育收入与支出及其构成、教育内部效益等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探索如何提高规模效益更好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职业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系统格局中的地位空前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明显凸现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从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实证研究也证明,如高等职业教育的猛烈扩张,相当部分是依靠新建(或新增)院校“外延”发展实现的; 高等职业院校整体教育效益较全国高校平均水平低,部分院校规模偏低甚至过小,根本谈不上规模,教师、教学仪器设备等资源普遍利用率不高,导致办学成本很不经济。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在分配上比较分散,在高等职业教育猛烈扩张的过程中,过于追求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育机构数量上的增长。又如从教育收入与支出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收不抵支”。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经费来源及筹措渠道比较单一,连续超常发展使大量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持续处于紧张运营甚至难以为继。经费紧张逐渐演变为供需之间尖锐矛盾,使得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普遍处于一种分光、发光、用光所有能筹措到的经费后还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的状况。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并不存在一个包罗万象的规模效益。在当前高等教育经费分配格局下,规模是决定学校生均教育收入和教育总支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隶属、地区、学科和层次等不同类型院校,分别存在着不同规模条件下的最小生均教育总支出和生均教育经常性支出,即无论那种类型的院校都存在着一定的适度规模。而且,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随规模变化而变化。在规模为5000人以下时,随着规模的扩大,生均教育总支出降低,内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提高; 当规模超过5000人以上时,生均教育总支出逐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下降(而从生均教育经常性支出来分析,最小支出的适度规模在5000-8000人之间)。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益较低,教职工、教师负担学生数只有高校平均水平的60%左右; 物力资源利用效益较低,教学仪器设备、藏书册数和教室、图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传学;;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及特色刍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高原,曹晔;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结构[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卢镜;;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高职教育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刘晓明;王金明;;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8期
5 曹明荣;曹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之我见[J];经济师;2008年08期
6 张存凯;金秀华;;对高等教育产业化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1期
7 曹稳;;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J];教育与职业;2002年03期
8 ;群言[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18期
9 ;速览[J];教育;2010年35期
10 包炜;刘燕红;;高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6年06期
11 蒋茂东;胡刚;万云霞;;高等教育“学与术”发展不平衡的思考——兼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术科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33期
12 于炳诚;;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与经济依存关系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年04期
13 徐东;发掘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J];辽宁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14 姚多忠;如何办好中专升格的高职学院[J];教育文汇;2002年06期
15 张丽;米俊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S1期
16 何乃慧;电视大学向职业教育转轨势在必行[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7 金彩娥;;终身学习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J];考试周刊;2007年28期
18 戴志明;;本科农业高等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探讨[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19 常红;;论高职实训基地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20 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教育公平问题[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巍;;浅谈高职英语课课型改革[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志;;高等职业教育的永续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方凤玲;李迈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走向[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玫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与社会生活导向关系浅析[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李英英;张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德国双元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前言[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桂芳;张学英;任秀巧;;WTO环境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9 张银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认识[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吴建慧;;提高高等职业教育遗传育种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健民;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与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4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9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5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7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潘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理性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以国;怀柔区 200余万元助学款帮助贫困大学生[N];中国社会报;2009年
2 记者 卢磊;高等教育要成为自主创新动力源泉[N];宁波日报;2007年
3 熊丙奇;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提高学历层次?[N];苏州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周仕兴;夯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N];广西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斌峰通讯员 兰增干;职业教育 再现生机不是梦[N];陕西日报;2008年
6 记者 阮莉珠;创新型 开放型 特色型[N];上海科技报;2008年
7 ;高等教育的成功案例 三亚理工成就品牌高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叶泽林;“八大工程”助推我省职业教育[N];湖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席萍;法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N];中国纺织报;2006年
10 周秀芳;投入增加使我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