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磁性纳米膜微波磁谱测量系统研究

彭显旭  
【摘要】:随着吸波材料在微波通信、微波暗室、抗电磁辐射以及电子对抗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研究和开发满足以上各种要求的吸波材料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Fe基、Co基为主体的磁性合金纳米颗粒膜及纳米多层膜由于在微波频率下具有很高的磁导率和磁损耗,可3实现微波的宽频带吸收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磁性薄膜的复磁导率μr对吸波性能有重大影响,因而在吸波材料研究中提出了对该类薄膜磁谱进行测量的紧迫要求。 本文围绕在吸波材料研究中磁性薄膜复磁导率的提取与评估这一问题,在对国内外薄膜复磁导率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微带反射法对薄膜复磁导率进行测量的技术原理。以一般传输线方程为基础,推导了反射系数与传播常数的关系后; 又从Maxwell方程组出发,推导出了传播常数和等效复介电常数ε_eff和复磁导率μ_eff的关系式; 最后通过网络分析仪测出样品放置前后短路微带线的反射系数,求解出了磁性薄膜材料的复磁导率μ_r。 运用高频结构仿真软件Ansoft-HFSS设计了短路微带结构测试夹具,并对测量进行了仿真,直观地验证了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利用Agilent 8722ES微波网络分析仪和个人计算机,加上自行设计的短路微带腔,再配置一根82357USB/GPIB电缆,采用GPIB总线结构搭建了一个薄膜磁导率测量系统,并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自动测试软件,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利用该自动测量系统对沉积在硅基片上、厚度为0.4μm的FeCo基薄膜样品在0.5-5GHz频率范围内的复磁导率进行了测量,结果基本可靠。 微带反射法具有样品易于制作、测试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并且计算简单,直接求出了薄膜复磁导率的显示表达式,不需要采用迭代法求解方程,运算速度极快。该方法既适合于面内各向同性纳米膜磁导率的测量,又适合于面内各向异性纳米膜磁导率的测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秀成,何华辉;带线法的测试范围和误差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2 孙宏亮;王群;;特高频高磁损耗材料的制备及其磁特性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12期
3 吴杰;赵锐;;固体介质电磁参数自动测试系统[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6年04期
4 江建军;彭显旭;杜刚;张秀成;何华辉;;影响磁性薄膜微波磁谱测量精度的因素[J];微波学报;2006年05期
5 邱景;龚荣洲;冯则坤;聂彦;王鲜;;Ni添加量对FeCoNiB-SiO_2薄膜电磁性能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10期
6 沈秀英,郑戟,顾隆道,李佩芝;微波吸收材料电磁参数的计算机辅助测量[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4年03期
7 江建军;吴挺华;邸永江;何华辉;;玻璃包覆Fe基非晶微丝制备及其微波电磁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唐宗熙;张彪;;用自由空间法测试介质电磁参数[J];电子学报;2006年01期
9 邓联文;熊惟皓;冯则坤;江建军;何华辉;;FeSi纳米晶片状微波吸收剂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年09期
10 王忠友;江建军;张传坤;张韬奇;;核壳型磁性颗粒微波磁导率模拟与实验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10期
11 周熠;丘泰;冯永宝;;扁平化对FeSi吸波材料微波电磁性能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04期
12 喻冬秀;;基于电磁参数的多层电磁波屏蔽涂料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3 Е.Б.Абкйн;杰雄;;估算微波频率上材料复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测量准确度的统计方法[J];国外计量;1983年05期
14 高峰;李鹏飞;王群;;扁平化对FeSiAl合金结构及电磁特性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1期
15 倪尔瑚,林薇薇,张志鸿,施铁矛;在微波频率下测量高损耗材料的复介电系数和复磁导率[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89年02期
16 倪尔瑚;;测量高损耗材料电磁参数的微波系统[J];科技通报;1989年03期
17 ;2011IEEE EMC国际学术研讨会——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1年05期
18 姚堪怡;陆静英;陈蛟琦;;铁氧体在微波频段的介电共振[J];微波学报;1986年04期
19 赵常青,李世智;电磁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的空间标量测量方法[J];微波学报;1997年01期
20 杜刚;江建军;刘成;张秀成;何华辉;;磁性薄膜微波电磁参数测试方法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将伟;许卫东;杨燚;唐东明;张豹山;陆怀先;;谐振腔方法测量金属磁性薄膜复磁导率的误差分析及改进方案[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2 王俊玲;王添文;李永卿;郭红霞;王群;;磁性材料磁导率的测量及其分析[A];第17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毛健;陈家钊;涂铭旌;黄婉霞;谢宁;;微细铁粉/聚乙烯复合材料复磁导率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徐平;韩喜江;王晓红;;无定形B-Co合金包覆对尖晶石钴铁氧体电磁性能的影响(英文)[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7年
5 何华辉;邓联文;冯则坤;江建军;;磁性纳米颗粒膜微波物性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6 聂彦;张磊;龚荣洲;何华辉;;过程控制剂对机械合金化制备Fe-Co合金的影响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7 王达;胡湘岳;贝承训;周克省;;La_(0.8)Sr_(0.2)Mn_(1-x)Co_xO_3微波电磁特性与损耗机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8 倪尔瑚;刘德清;;用复合谐振腔法测量复合半导体材料的介电特性[A];1993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3年
9 邓龙江;周佩珩;翁小龙;;磁性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A];2005年功能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阚茹心;顾家琳;康飞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Y型六角钡铁氧体及其电磁性能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雪峰;纳米复合粒子的合成及电磁响应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邸永江;玻璃包覆合金微丝制备及其静磁和微波物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孙昌;低频微波吸收剂的优选、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喻冬秀;包覆型短碳纤维的制备和电磁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
5 晁坤;四针状氧化锌晶须雷达吸波涂层的优化设计与机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曹晓非;低频锂锌铁氧体吸波材料及其在聚合物中分散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牟国洪;空心微球/钡铁氧体轻质复合粉末的制备和吸波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一龙;表面包银(中空)核壳复合粒子及其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红英;稀土六方铁氧体的合成、表征及吸波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显旭;磁性纳米膜微波磁谱测量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陶洁;磁性纳米膜微波电磁参量谐振腔法测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袁兰英;W型稀土铁氧体Ba_(1-X)RE_XCo_2Fe_(16)O_(27)的合成及性能表征[D];吉林大学;2004年
4 黄鹏;掺杂六角铁氧体及在微带介质天线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赵秀青;FeSiB纳米晶颗粒的制备及其微波电磁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健;稀土掺杂六角晶系铁氧体材料电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永军;碳纳米管/钡铁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与电磁参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吴挺华;玻璃包覆非晶磁性微丝的制备与电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毛帅;电磁材料复介质常数测量反演算法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李小莉;多晶铁纤维雷达波吸收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