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褪黑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沈延春  
【摘要】: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对5/6肾切除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此实验分3组:CTL组(假手术组)、STN组(5/6肾切除组)、MEL组(5/6肾切除+褪黑素(5mg/kg.d)),在40周的观察期内分8个不同的时间段对各组进行肾功能、尿蛋白排泄量、肾重/体重及残肾组织标本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褪黑素对残肾的肾功能和肾脏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STN组1周即出现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显著升高,进入氮质血症期,40周时进入肾功能衰竭期。肾脏病理变化为:2周肾小球增大、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管扩张;8周系膜重度增生、间质炎细胞浸润和增宽;12周出现局灶节段性硬化的肾小球、肾间质轻度纤维化;40周时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和硬化、肾间质重度纤维化。MEL治疗能够部分改善肾功能,显著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延缓进入肾功能衰竭期;形态学上可以减轻系膜基质的增生、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 结论:5/6肾切除是研究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逐渐进展所致慢性肾衰竭的理想动物模型,MEL对残肾组织的功能和形态有保护作用。 第二部分褪黑素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中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EL)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在细胞增殖、凋亡、炎症、氧化应激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5/6肾切除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MEL(5mg/Kg·d)使用40周,检测1周、2周、4周、8周、12周、16周、26周和40周共8个不同的时间段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肾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凋亡(TUNEL)和炎性细胞浸润(ED-1)的情况。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残肾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显著升高;增殖和凋亡指数均升高,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增殖/凋亡比值升高后并最终降至基线水平以下,肾间质增殖/凋亡比值一直高居不下;肾间质炎性浸润指数显著升高。与STN组比较,MEL能够减少MDA的产生,在8周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能上调SOD活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减少间质炎性细胞浸润(p<0.05,p<0.01);主要减轻16周后肾小管的凋亡、下调肾间质8周前的增殖和上调同期的凋亡。相关分析显示氧化应激、炎症与增殖和凋亡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增殖和凋亡的平衡紊乱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肾小球、肾小管实质细胞的凋亡持续增加和肾间质的过度增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褪黑素能够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抑制肾间质炎性细胞的浸润和增加其凋亡减轻肾间质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第三部分褪黑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凋亡相关基因及信号途径的调控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不同时段残肾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意义,褪黑素(melatonin,MEL)对肾实质细胞凋亡的调控和作用的信号途径。方法:实验分3组:CTL组(假手术组)、STN组(5/6肾切除组)、MEL组(5/6肾切除+褪黑素(5mg/kg.d)),分别在1周、2周、4周、8周、12周、16周、26周、40周采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进行Fas、CytC蛋白质定位和半定量分析、比色法检测caspase-8、caspase-9活性,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残肾组织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分析凋亡信号途径在模型中动态变化及褪黑素对凋亡的作用程度和调控途径。结果:STN组Fas、CytC在肾实质细胞的表达随着建模时间延长显著增加;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升高,caspase-9上升幅度显著高于caspase-8;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mRNA及相应蛋白质明显增加且表达趋势一致。与STN组比较,MEL组Fas、CytC表达减弱,caspase-8,-9的活性降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mRNA及相应蛋白质升高幅度减小,caspase-9下降幅度显著。结论: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均参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过程,褪黑素通过这两条凋亡途径减少肾实质细胞凋亡,但以线粒体途径为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单岩;张谦;刘章锁;;褪黑素在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中对肾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2 肖永良,董银生;褪黑素的抗衰老与老年性疾病[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9年06期
3 熊加祥,黎海蒂;褪黑素抗自由基作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0年01期
4 田少江,贾汝汉,丁国华,叶林峰;褪黑素对庆大霉素致急性肾损害的保护作用[J];重庆医学;2002年10期
5 杨迎暴,罗景慧;褪黑素与肿瘤[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5年06期
6 王黎生;褪黑素“倒拨老化时钟”[J];长寿;1998年12期
7 许建明,徐叔云;褪黑素拮抗肝氧化性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年01期
8 钱白音,魏伟,徐叔云;褪黑素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9 伊见;;昨晚,您睡了吗?[J];中国保健;2001年19期
10 高思海,杨辰垣;褪黑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2年02期
11 钟历勇 ,张林 ,金晖 ,王惠 ,杨志红 ,董莉 ,杨兵全 ,李玲 ,孙子林 ,葛祖恺;褪黑素对糖尿病应激状态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年03期
12 陈伟家,翁辉廉,温预关;褪黑素的研究近况[J];医药导报;2003年10期
13 李经才,于多,李争;褪黑素的神经保护作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年S1期
14 袁媛,龙村,关彬,史世勇,温福兴,张燕婉;褪黑素对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4年04期
15 邱贵兴;王海;吴志宏;;褪黑素、5-羟色胺和钙调蛋白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16 范武峰;;失眠与褪黑素[J];养生大世界(B版);2008年09期
17 ;德研究发现褪黑素能预防皮肤癌[J];家庭医药;2010年02期
18 徐峰,李经才,马孔琛,王敏,黄永军,高光恩;β-内啡肽、5-羟色胺对褪黑素降皮质酮作用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19 高允东,耿金荣;褪黑素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年03期
20 刘莉,王永明;褪黑素对人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增殖指数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冰;;补肾活血排毒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衰竭进展的影响[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双华;蒋成燕;陈登科;曹建林;周昌贵;;益肾解毒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血流参数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任金刚;;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志清;梁国标;薛一雪;刘云会;;褪黑素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大鼠颅内出血造成的脑损伤[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吴德芸;;扶正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6例疗效观察[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沈玉先;魏伟;杨军;刘丽华;董晨;徐叔云;;褪黑素对AD动物模型的作用及机制[A];第七届中国抗炎免疫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夏保芦;李林;;褪黑素对染铝大鼠行为学和体重的影响[A];2008年神经内分泌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石琼;孙儒泳;张崇理;许荣昆;;人体中褪黑素的生理作用[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于家菊;韩履祺;赵淑珍;王珏;陈再影;;益肾四号系列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3年
10 王剑飚;樊绮诗;石厚荣;璩斌;;新参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铁缺乏的分型及预后判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来军;转褪黑素合成酶基因林烟草的产生及其抗逆性和外源褪黑素对离体植物生长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2 付洁;褪黑素对体外脑缺氧模型中神经干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徐丽;褪黑素抗小鼠胃癌作用及其膜受体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李晓峰;褪黑素对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侯尚伟;褪黑素对海马CA1神经元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畅;褪黑素在自噬介导的小鼠肝癌H22细胞存活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7 鹿文葆;褪黑素对H_2O_2诱导的大鼠脑微血管周细胞损伤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沈延春;褪黑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胡俊杰;双峰驼繁殖季节生殖轴系中褪黑素受体分布及信号转导[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10 王芳;影响褪黑素催眠作用的诸因素分析[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莉;马晓燕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卞蓉;何学红教授中医药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彭灵;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路径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晖;褪黑素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5 黄福新;褪黑素及其重要衍生物的化学发光和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6 包小丽;壮肾排毒颗粒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徐维平;褪黑素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8 李秀;褪黑素与中华蜜蜂行为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何毅;褪黑素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金锁;褪黑素提高肝癌细胞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的敏感性[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褪黑素安全否看看专家怎么说[N];健康报;2002年
2 任骏 张晓;不必滥用褪黑素[N];科技日报;2002年
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营养科临床营养中心 金迪 (临床营养学硕士) 蔡东联(教授);揭开褪黑素神秘的面纱[N];家庭医生报;2009年
4 李延斌;褪黑素就在你身边[N];健康报;2000年
5 杨 春;向慢性肾功能衰竭者进言[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敬荐;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方[N];民族医药报;2001年
7 许永付;向慢性肾功能衰竭者进一言[N];民族医药报;2004年
8 主任医师 吕斌;褪黑素使用过量会影响生育[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9 王轶名;褪黑素冲出“黑色”旋涡[N];科技日报;2002年
10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教授 张均田;含褪黑素保健品的功效[N];光明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