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
目的: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简称PPS)为咽外侧、颈部上段、深部的呈漏斗状的潜在性筋膜间隙。其解剖部位深在,结构复杂,内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交感神经、第IX~XII对脑神经、颈深上淋巴结群等重要结构。本文通过对咽旁间隙肿瘤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以期提高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减少咽旁间隙肿瘤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1988年1月~2005年1月我科收治的咽旁间隙肿瘤病人138例,咽旁间隙的转移性肿瘤和侵及咽旁间隙的鼻咽癌未计入内。男83例,女55例,年龄7~73岁,平均44.7岁,其中12例为术后复发第二次手术。63例术前行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所有病员均作CT或/和MRI检查。38例行纤维(电子)鼻咽镜、喉镜检查。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进行放疗、化疗。全部病人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0月~15年。结果:①138例咽旁间隙肿瘤中,良性肿瘤121例,占87.69%,恶性肿瘤17例,占12.32%。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和神经鞘膜瘤为多见,分别占38.41%和32.61%。②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表现以咽部不适、咽部异物感和打鼾为多见,分别占59.34%和52.90%,无症状占24.64%。⑧咽旁间隙肿瘤体征以咽部触及包块、咽侧壁内移、颈部包块、软腭下塌、鼻咽腔狭窄较多见,分别占35.51%、31.16
%、29.71%、27.54%、23.19%。④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
病理诊断相符者47例,不符合者16例。FNAC对咽旁间隙肿瘤诊断
准确率为74.60%,敏感性为73.78%,特异性为100%。⑤咽旁间隙
术后并发症以呛咳、伸舌偏斜、Homer's综合征、术后感染和声嘶为
多见,分别占10.87%、8.70%、5.80%、5.07%和5.07%。⑥CT和
MRI可较好地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肿瘤的边缘是否光滑和
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⑦138
例咽旁间隙肿瘤病人均行手术治疗。121例良性肿瘤中,12例复发。
复发病例经第二次手术切除肿瘤后未见再次复发。声音嘶哑、呛咳等
并发症大多在术后半年基本恢复。17例恶性肿瘤中,存活1年病例
14例(82.35%),存活2年病例11例(64.71%),存活3年病例9
例(52.94%),存活5年病例6例(35.29%)。结论:咽旁间隙肿瘤
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征性。肿瘤的性质以良性为主,以多形性腺瘤最
为常见。CT和MRI可较好地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肿瘤的
边缘是否光滑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FNAC对肿瘤的性质有较高的
准确率,并且快速、安全、经济。PPS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手术径路有经口径路、颈侧径路、颈腮腺径路、下颌骨裂开外旋径路、
上颌骨外旋径路。手术径路的选择对手术成功与否有重要意义。手术
径路选择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的暴露肿瘤以便完整切除之,而对功能
及外形美观以最小程度的损害。颈侧径路是目前切除PPS肿瘤的主
要手术径路。如果咽旁肿瘤病员伴有明显咽痛、头痛、发热,应怀疑恶性肿瘤的可能。良性肿瘤的预后较好,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为35.29
%。
|
|
|
|
1 |
;咽旁间隙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8年05期 |
2 |
任迎春,何若吉,张俐娟;不同射野治疗鼻咽癌咽旁间隙肿物消退情况比较[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5年01期 |
3 |
王雅棣,周道安,高淑珍,万钧;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咽旁间隙的关系[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6年03期 |
4 |
马秀芬
,郑家伟;咽旁间隙肿瘤[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6年03期 |
5 |
郭军,邓仕莉;左咽旁间隙巨大混合瘤1例[J];四川医学;2002年06期 |
6 |
王延安;国际文摘[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
7 |
郭得安;颅外肿瘤的血管分布动态CT测定 Ⅱ.整体处理方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6年02期 |
8 |
张恩罴,钱剑扬;鼻咽癌咽旁间隙的侵犯与放射治疗设计[J];癌症;1987年03期 |
9 |
;鼻咽旁间隙CT扫描─正常变异与肿瘤侵犯标准[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4年01期 |
10 |
周明光,汤建国,张雷,侯铁宁;咽旁间隙巨大混合瘤2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6期 |
11 |
喻勋菊;咽旁间隙坏死性筋膜炎并颈动脉闭塞和偏瘫[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5年01期 |
12 |
张恩罴,钱剑扬,曾祥发,董蓉;鼻咽癌咽旁间隙的侵犯与放射治疗设计[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88年02期 |
13 |
李醒予,唐耀华,杜少云;CT诊断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探讨[J];衡阳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14 |
陈宪,夏康适;咽旁间隙肿瘤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5年12期 |
15 |
张治成!463000河南驻马店,高学瑞!463000河南驻马店,林汉文!463000河南驻马店,邹伟云!463000河南驻马店;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15例[J];人民军医;1999年04期 |
16 |
刘庆坤;左咽旁间隙巨大结石1例[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
17 |
葛俊恒
,胡俊兰
,赵瑞利;咽旁间隙肿瘤45例疗效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08期 |
18 |
付尚志;李万平;;咽旁间隙炎性假瘤1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8年05期 |
19 |
鞠远福;侵及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口腔医学;1997年04期 |
20 |
王永功!450003郑州,崔广庆!450003郑州,刘青青!450003郑州;侵及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