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满霉素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摘要】:
第一部分美满霉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目的在离体细胞培养中,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MC)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产生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C或LPS加入培养的BV-2细胞中,使用酶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的NO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V-2细胞中iNOS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iNOS mRNA表达。结果LPS(100ng/ml)组BV-2细胞培养上清中的NO含量显著升高(P<0.05),i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也显著升高(均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MC(10μmol/L)预处理可明显抑制上述变化。MC+LPS组BV-2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细胞中iNOS蛋白、mRNA的表达较LPS组显著下降(均P<0.01),但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MC预处理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iNOS的表达及NO产生。
第二部分美满霉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目的在离体细胞培养中,探讨MC对LPS诱导的BV-2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C或LPS加入培养的BV-2细胞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V-2细胞中TNF-α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TNF-αmRNA表达。结果LPS(100ng/ml)组BV-2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细胞中TNF-α蛋白和mRNA的表达也显著升高(均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MC(10μmol/L)预处理可明显抑制上述变化。MC+LPS组BV-2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较LPS组显著下降(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MC+LPS组BV-2细胞中TNF-α蛋白、mRNA的表达较LPS组显著下降(均P<0.01),但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MC预处理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TNF-α的表达。
第三部分美满霉素下调P38MAPK的表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目的在离体细胞培养中,探讨MC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活化与P38MAPK信号传导途径的关系。方法将MC或LPS加入培养的BV-2细胞中,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BV2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各组BV-2细胞P38MAPK总蛋白水平无变化;空白对照组、MC组几乎无磷酸化P38MAPK(P-PMAPK)蛋白的表达;LPS组P-P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MC+LPS组BV-2细胞中P-PMAPK蛋白表达水平较LPS组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结论MC可能通过下调P38MAPK信号途径的活性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第四部分美满霉素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在离体细胞培养中,探讨MC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凋亡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MC或MPP~+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建立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代谢活性,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检测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MPP~+浓度为10μmol/L时,建立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模型。MC100μmol/L预处理可明显升高MPP~+处理的PC12细胞的细胞活性。MC+MPP~+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MPP~+处理组(P<0.01),但仍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C+MPP~+组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低于MPP~+组(P<0.01),仍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MC对MPP~+诱导的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MC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保护MPP~+诱导的细胞凋亡。
|
|
|
|
1 |
刘之荣,卞晓红,李露斯,段德新;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的反应[J];现代康复;2001年11期 |
2 |
兰莉,高蓓,饶志仁;LPS激发大鼠前脑神经元Fos和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改变[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4年02期 |
3 |
李勇,郑荣远,王小同,李剑敏,邵蓓,潘建春,杨学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小胶质细胞的变化[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4年05期 |
4 |
赵洋;孙素真;;小胶质细胞和癫痫[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8年01期 |
5 |
冯涛,朱克,戚晓昆;大鼠持续性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4期 |
6 |
刘春梅,史宝柱,吴家幂,李君;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与神经元DNA损伤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6期 |
7 |
刘煜,宿长军,段丽,曹荣,饶志仁;大鼠胃内伤害性刺激后延髓内脏带中Fos蛋白及OX_(42)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J];解剖学报;2005年03期 |
8 |
王敏;曹秉振;;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S1期 |
9 |
罗晓光;吴晓芝;葛春林;周进;闫荣;张朝东;;BV2对MSC接受受损的PC12上清刺激后神经营养功能影响的研究(英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13期 |
10 |
代玉桥;金道忠;雷德亮;;小胶质细胞与早老性痴呆症脑内炎症[J];生命科学;2007年01期 |
11 |
罗晓光;任艳;葛春林;吴哲;禹红梅;周进;闫荣;张朝东;王秋爽;;活化小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中CREB激活程度影响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
12 |
宋阳;薛一雪;朱丽娜;刘云会;;移植小胶质细胞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吞噬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03期 |
13 |
罗晓光;葛春林;任艳;吴哲;王秋爽;董理;张朝东;;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提高损伤PC12存活率[J];免疫学杂志;2008年02期 |
14 |
鄢黎妮;张兆辉;刘伦;;溶血磷脂酸诱导原代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的凋亡[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年02期 |
15 |
陈前波;袁红斌;;P2X4受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09年01期 |
16 |
章利琴;郁卫东;谢丽娜;严荔煌;曾超美;郭静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在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年03期 |
17 |
景光婵;张孟仁;;中药对小胶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0年11期 |
18 |
杨蕴天;江新梅;林世和;;PrP105-132作用下体外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IL-8的产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23期 |
19 |
杨蕴天;江新梅;林世和;;PrP105-132对体外小胶质细胞活化及IL-6产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02期 |
20 |
刘志强;张均田;唐民科;;小胶质细胞对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发生的调节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