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污染治理与随机内生增长

张学清  
【摘要】: 自从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把环境污染问题引入内生增长理论中以来,已有大量的学者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研究环境污染与长期经济增长的问题。然而大多数的工作是在确定性情形下研究的,所用的数学工具是确定性的最优化方法。实际上,不确定性才能真正反映经济问题的本质。鉴于此,本文利用随机最优化的方法,将环境污染引入到随机内生增长理论中来,主要探讨了污染治理与随机内生增长的问题。 首先,考虑了由政府投资治理污染的问题。政府通过税收进行融资。在将污染引入效用函数的模型中,得到了以下结果:求出了最优的政府环保投资比率和最优的税收政策;最优收入税率与污染外部性指标和生产的扰动均负相关,而消费税率与这两个参数均正相关。在将污染同时引入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模型中,设定了两种生产函数:乘性生产函数和加性生产函数。在两种不同的生产函数情形下得到了以下的结论:增大污染的外部性指标促进经济增长却降低福利;提高政府的环保投资增加福利,但对增长的影响却与污染的外部性指标和污染的负福利效用权数的大小有关。 其次,考虑了由政府与个体共同投资治理污染的问题。政府通过税收和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在只将污染引入效用函数的模型中,求出了最优的个体环保投资比率(个体环保投资-资产比);政府的环保补贴和个体环保投资治理污染的权数对增长均没有影响,对福利的影响均不能确定;政府的环保投资对增长没有影响,政府的环保投资较少时,增加环保投资有利于福利,但过高的环保投资有损于福利;政府开支的波动有利于增长,政府开支的波动较小时,波动增加有利于福利,但过大的波动有损于福利;生产的扰动有利于增长而有损于福利。在将污染引入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模型中,将个体的环保投资比率看作是外生给定的,得出了与第一模型不尽相同的结论:个体环保投资较低时,提高个体环保投资有碍于增长但有利于福利,过高的个体环保投资对增长和福利均无益;增加政府的环保投资对增长没有影响,却有损于福利;个体环保投资治理污染的权数的增大有利于增长但有损于福利。 最后,考虑了利用环保技术来治理污染的问题。在第一个模型中,考虑利用政府投资和外生环保技术治理污染。求出了最优的政府环保投资比率和最优的税收政策,且最优收入税与生产扰动和环保技术扰动均负相关,而最优消费税与这两种扰动均正相关;求出了均衡时统计平均意义下的最优污染水平,且从长远来看,要么减慢经济增长速度,要么加快技术进步速度,否则污染将趋于无穷大。第二个模型为一两部门模型(生产部门和环保技术部门),考虑利用内生环保技术治理污染。得到了以下的结果:求出了最优的经济、技术增长率和物质资本和环保技术在两部门的最优配置份额;物质资本和环保技术的配置与生产和技术的扰动无关,只与生产的弹性系数和污染负福利效用的权数相关:物质资本在生产部门的配置份额与污染负福利效用的权数负相关,环保技术在在生产部门的配置份额则与其正相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涛;;创新驱动 内生增长 加快煤炭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煤炭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2 吕秀君;;纺织服装外来熟练工培训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09期
3 顾金栋;郭东丽;;转变创新驱动 内生增长——与古贝春集团董事长周晓峰一席谈[J];中国酒;2010年04期
4 李贵阳;彭兆丰;;系统实施技术创新 持续提升企业内生增长力[J];冶金管理;2011年01期
5 洪亮;;关注水泥内生增长与行业整合——2008年水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J];中国建材;2008年02期
6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年03期
7 刘学胜;;在鲁西化工感受规矩的力量——解析鲁西化工的规矩文化[J];中国农资;2009年01期
8 吕杨;;时尚同盟促“产政经”高端建设[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09期
9 ;中国神华:年内注入110亿元母公司资产[J];煤炭学报;2008年05期
10 ;三废治理[J];表面工程资讯;2011年04期
11 周仕凭;;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J];环境教育;2011年03期
12 张晓强;;培育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绿色工业发展[J];绿叶;2010年12期
13 杨华;;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海上油气勘探开发[J];中国石油企业;2011年03期
14 陈奇志;许晓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趋势[J];造纸信息;2010年05期
15 杨佑田;王海;刘书红;;加快结构调整 实现内生增长——冀中能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J];中国煤炭;2011年05期
16 王宜林;;推进自主创新 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技术支撑[J];中国石油企业;2010年04期
17 朱继民;;以新的理念,在搬迁调整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J];中国钢铁业;2010年07期
18 金三林;;“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石油石化行业走势[J];中外能源;2011年04期
19 宋马林;王舒鸿;汝慧萍;张廷海;;中国新兴生物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其不确定性——基于DEA和神经网络模拟的面板数据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10期
20 张洪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提升胜利油田发展质量[J];科技和产业;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再贵;;新农保、农民收入与内生增长[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2 逯新红;;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强化内生增长动力[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3 刘玉录;;建设内生增长/宜居城市中的天津房地产业[A];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材料[C];2010年
4 施宏伟;王发年;;内生增长过程的知识共生模型与科技信息效用优化目标[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海贤;;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崛起的空间发展战略探讨——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官卫华;何流;姚士谋;;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兼谈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建宝;;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农业[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9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王金力;;调整煤炭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A];2010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坚;知识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陶军锋;劳动分工、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与收益递增——内生增长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代谦;开放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05年
4 云航;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内在关联与影响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万利;土地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6 朱福林;中国服务贸易外溢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丁谦;公共支出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曾冰;基于知识吸纳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9 林高榜;创新异质性与中国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孟涛;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秋;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内生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广西大学;2013年
2 段玉芳;开放经济下的贸易、环境与城市化的内生增长关系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陆剑;规模报酬递增,内生增长框架和贸易理论新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4 曾祥麟;内生增长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冬;人力资本的随机内生增长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宋学红;积极财政政策及其转型评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郑玉英;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乔建勇;产业链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王珏;内生时间偏好与最优增长[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李里平;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原因分析与城市化模式的选择[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国杰;专攻内生增长型优质企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安也致;重塑发展价值观内生增长驱动市场[N];中国企业报;2011年
3 记者 许红洲 林火灿;重点产业内生增长动力增强向好态势明朗[N];经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徐斌;内生增长促发展 安徽工业呈现良好局面[N];中国工业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沛洁 实习生 张帆 杨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N];平顶山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杨沛洁 实习生 杨洁 张帆;技术创新驱动中平能化内生增长[N];平顶山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孙见友;武汉中百 费用控制带来内生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一峰 通讯员 王军;创新驱动 内生增长[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亚婷 马朋太;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10 记者 童海华;尽快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