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考虑毛细压差后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分形分析

刘艳军  
【摘要】: 多孔介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程材料、生物体及地下结构,所以多孔介质渗流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多孔介质微结构的复杂性,多孔介质渗流问题的理论分析往往需要在多孔介质连续介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分析了多孔介质中毛细管压差对渗透率的影响,并基于Hagen-Poiseulle方程和Darcy定律以及多孔介质统计自相似特性,用平行弯曲毛细管几何模型来模拟多孔介质,并以此推导了多孔介质的渗透率,提出了考虑毛细管压差后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分形几何模型。其次,研究了气-液两相多孔介质的相对渗透率,这是把前一部分的渗透率研究推广到气-液两相多孔介质,并考虑到毛细管压差后,推导了两相多孔介质相对渗透率的一个分形分析解模型。该分形几何模型也是基于Hagen-Poiseulle方程和Darcy定律以及多孔介质统计自相似特性提出的。最后,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气-液两相多孔介质相对渗透率。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多孔介质渗流问题更广泛、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最后指出了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有可能解决其它尚未解决的有关多孔介质渗透率的若干课题和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德文;杜扬;王培文;钱海兵;周毅;;多孔介质中气体流量对流动阻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K.达内什柔;H.瑞米扎尼;R.泰尔毕图第;黄雅意;;多孔材料夹芯的分层复合双壁面圆柱壳体中波的传播[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1年06期
3 马艳飞;郑西来;冯雪冬;李永霞;;多孔介质中石油挥发过程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4 胡建庭;徐沥泉;;感受数学奇异美——数学中化奇异为和谐的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赵明;郁伯铭;;基于分形多孔介质三维网络模型的非混溶两相流驱替数值模拟[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6 李晓泉;尹光志;;含瓦斯煤的有效体积应力与渗透率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黄有泉;;渗透性岩层介质油水两相渗流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2期
8 J·A·饶;S·施崴阿赫;;化学反应对流过半无限垂直多孔板的粘性耗散非定常磁流体流动的影响[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1年08期
9 吴学敏;于广明;滕文刚;;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断裂分布的特征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郑委;鲁晓兵;刘庆杰;张旭辉;;基于双重逾渗模型的裂隙多孔介质连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1 K·拉马克里希南;K·希艾雷恩德拉;黄雅意;;等宽多孔介质壁面管道中磁流体的流动[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1年07期
12 朱正刚;KALISKE Michael;;多孔介质在压力梯度作用下的热质耦合数值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13 李春兰;程林松;杨阳;;惠斯通电桥在水电模拟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1年03期
14 彭梅;陈良;孙良卫;;中子超小角散射在材料研究上的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5期
15 李凯;茅献彪;陈龙;张连英;;采动对承压底板断层活化及突水危险性的影响分析[J];力学季刊;2011年02期
16 王铁良;曹渊;张建鑫;;地下爆炸空腔压力和温度历程数值模拟[J];计算物理;2011年05期
17 李淑霞;王炜;陈月明;夏晞冉;;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开采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6期
18 ;COMSOL Multiphysics V4.2模块简介[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08期
19 周凤玺;赖远明;;饱和冻土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20 许槑;;分形与量子世界[J];物理通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李英;董凤兰;;多孔介质中泡沫的产生和运移[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郭尚平;于大森;吴万娣;;生物脏器的孔隙率[A];全国第一届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1年
3 张德会;李健康;;多孔介质渗透率在金属成矿学研究中的意义[A];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谭文长;;黏弹性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自然对流[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5 李丽;陶果;戴世坤;;弹性波对多孔介质电导率的瞬态影响[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陈瑜;蔡庆东;;基于树网格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及其在渗流等问题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7 刘雪梅;许友生;;格子Boltzman方法研究竖直多孔介质板内混合对流传热传质问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郭尚平;于大森;吴万娣;;生物脏器多孔介质的孔径分布和比面[A];全国第一届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1年
9 陈益峰;周创兵;井兰如;;THM耦合条件下多孔介质的多相流传输过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郁伯铭;;分形渗透率模型对于多孔介质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伏梅;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多孔介质REV尺度的流动与强化传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纪朝凤;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缔合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邓洋波;多孔介质内往复流动下超绝热燃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李守德;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在多孔介质渗流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史玉凤;多孔介质对太阳池性能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满平;油气储层多孔介质的变形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凌忠钱;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及硫化氢高温裂解制氢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8年
8 郭霄怡;分数阶微积分在量子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研究中的某些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宾飞;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及其适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员美娟;多孔介质中流体的若干流动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华;分形多孔介质中非牛顿流体的渗透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唐燕妮;多孔低K电介质介电常数的自相似分形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艳军;考虑毛细压差后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分形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斌;分形多孔介质中幂律型流体的渗透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禹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流道的自相似分叉网络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马世虎;往复流动下预混合气体在多孔介质中超绝热燃烧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景贵成;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特征及模拟[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8 李昊;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刘雅宁;热气机回热器内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强;基于ANSYS的多孔介质中流动、传热与应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刘相东;多孔介质干燥理论与应用并行[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饶文涛;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及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3 饶文涛;新一代燃烧技术——多孔介质燃烧[N];中国冶金报;2009年
4 赵亚辉;谢和平:路在脚下[N];人民日报;2004年
5 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闫文芳;为美术教育开辟新天地[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特约记者  王振江 马立玫 盛玉奎;华北采油五厂稠油油藏实现规模化开采[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尹万珠;森林与水的关系:缝隙现象和合力水运动(上)[N];科技日报;2002年
8 李志伟;“杰青”催化出来的优秀科学家[N];光明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任荃;“绿色”头脑左右创新行动[N];文汇报;2009年
10 银河西证 钟晨;大盘即将展开5浪上攻[N];证券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