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型固体缓蚀剂的制备及释放性能研究
【摘要】:
液体缓蚀剂在油田使用中暴露出加注繁琐,需预膜处理以及浓度难以控制等缺点,而固体缓蚀剂则具有长效缓释,浓度容易控制,使用方便等特点。
依据均匀设计原理,利用粘结熔融法,通过实验制备出一种含有咪唑啉酰胺类缓蚀剂的缓释型固体缓蚀剂,并在对比的基础上找到一种能够直接测定此类缓蚀剂浓度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显色剂分光光度法。
显色剂选定为MTB,显色剂用量为0.02g/L,加入缓蚀剂后放置1.5小时后开始测量。室温下测定的线性方程为A=0.00322 C(mg/L)+0.07857,相关系数r=0.99927,相对偏差SD=0.5%。常见物质最大干扰浓度如下: NaCl≤4.5%、Na2SO4≤2%、CaCl2≤2%、NaHCO3≤0.5%、FeCl3≤10mg/L、PAAm≤50mg/L。
这种方法既可用于所研究的固体缓蚀剂的浓度测定,也可用于实际使用的液体缓蚀剂的浓度测定,常见物质干扰小,适用于油田污水中咪唑啉类缓蚀剂浓度的测定。
通过对固体缓蚀剂释放速率的测量,发现固体缓蚀剂的释放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表面溶蚀阶段和内部扩散阶段。表面溶蚀阶段表层缓蚀剂的溶出和表层骨架材料的溶蚀对缓蚀剂的释放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表现在释放初期出现两次浓度的波动。表层材料溶蚀达到稳定状态后,缓蚀剂从内部骨架向外扩散成为缓蚀剂释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释放实验发现温度的升高能显著的提高表层溶蚀阶段的释放速率,使其不会呈现出速率平台变化,而介质中盐浓度的增加则对表层溶蚀起到抑制的作用,并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使得缓蚀剂的释放趋于稳定,不会出现明显的浓度突变。
实验发现动态下,由于介质的流动和介质对表层的冲刷作用加速了表面溶蚀阶段缓蚀剂的释放速率,但对于内部扩散阶段的释放速率影响不大。初期释放速率受表面积及初始形状的影响。
通过实验发现表层溶蚀阶段缓蚀剂的释放速率较快,相当于速释阶段,而内部扩散阶段相当于缓释阶段,因此对于固体缓蚀剂的设计应以第一阶段的控制为主,使其具有合适的释放速率,达到理想的释放比率,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实验发现骨架材料与缓蚀剂之间的结合力对固体缓蚀剂的耐温性能有较显著的影响,如果能改善骨架材料与缓蚀剂之间的结合力就能够显著提高固体缓蚀剂的耐温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固体缓蚀剂的表层状态来达到改善高温下固体缓蚀剂表层融化过快的缺点,以达到控制释放速率的要求。
|
|
|
|
1 |
陈普信,郑家胠,王海,张连明,李荣勤,傅朝阳,彭芳明;SIM-1气举井固体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J];油田化学;2001年03期 |
2 |
杨永飞;赵修太;赵晓珂;邱广敏;杜春安;;油田污水介质中的固体缓蚀剂[J];腐蚀与防护;2009年12期 |
3 |
张精卫;;固体缓蚀剂“LAN-888”简介[J];清洗世界;1989年01期 |
4 |
冉箭声;张文可;戚颜华;周改平;闫新平;;固体缓蚀剂的研制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5期 |
5 |
赵修太,杜春安,邱广敏,赵明臣,张兴建;长效固体缓蚀剂的研制及应用[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5年04期 |
6 |
白鹏,孙淑云,李胜华,高强,刘卫芝,韩明俊;固体缓蚀技术在高腐蚀油区的应用[J];国外油田工程;2005年07期 |
7 |
尹成先;阮林华;丁万成;兰新哲;冯耀荣;白真权;;抗高温CO_2腐蚀固体缓蚀剂的研究[J];材料保护;2006年02期 |
8 |
何公平;杨庆勇;;坪北油田油井腐蚀原因与防护措施[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9 |
刘长松;张强德;;中原油田套管内腐蚀机理及腐蚀控制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07年05期 |
10 |
孙艳秋;;延长林樊家油田油井检泵周期[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年07期 |
11 |
李贵贤;TY系列化学清洗技术开发成功[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1年06期 |
12 |
;《材料保护》2006年第2期主要文章摘要[J];表面工程资讯;2006年01期 |
13 |
张南哲;;地热采暖管固体清洗剂的研制[J];化学世界;2006年09期 |
14 |
冉箭声;袁文芳;李爱霞;李俊颖;史庆建;周改平;;气举井的腐蚀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6年05期 |
15 |
陈富昌;;论井下液体连续加药装置的研制[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9期 |
16 |
郭信忠;一种民用固体清洗剂的研制与应用[J];山西化工;2004年04期 |
17 |
;新一代缓蚀剂的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4年01期 |
18 |
赵锋洛;胡状油田腐蚀与防护现状研究[J];全面腐蚀控制;2003年05期 |
19 |
周云,付朝阳,郑家燊;耐高温固体缓蚀阻垢剂的研制[J];材料保护;2004年06期 |
20 |
王海斌;抽油杆受力分析及优化管理[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