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La填充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鲍思前  
【摘要】: CoSb_3 Skutterudite化合物因具有较大的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其热导率较高,因而如何降低热导率(尤其是晶格热导率)是提高热电性能的关键。向Skutterudite结构的空隙中填充大质量的稀土原子或碱土金属,形成所谓的Filled-Skutterudite化合物结构,通过填充原子在晶格中的“扰动”(rattling)大幅度降低晶格热导率,从而有效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MA)和热压烧结(HP)的方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La_xFe_yCo_(4-y)Sb_(12) (y=1,2,3,4)的p型填充Skutterudite和名义成分为La_xNi_(0.2)Co_(3.8)Sb_(12)(x=0.1, 0.3, 0.5, 0.7)n型填充Skutterudite化合物热电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观察(FE-SEM)、能谱分析(EDAX)、Seebeck系数和电阻率及热导率测试(TC-7000)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填充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热电性能、热稳定性能及抗氧化性能。 本文的绪论部分对热电材料特别是填充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作了详细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HGTE-I型Seebeck系数和电阻率复合测试仪。该测试仪包括温度控制系统、样品台、数据采集系统和测试软件。对参考样品的Seebeck系数和电阻率测量表明,它具有测试温度高(R.T.~800K)、自动化程度高,全自动控温、数据采集和处理,测试精度高等优点, Seebeck系数误差在6%以内,电阻率误差在5%以内。 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球磨时间、热压时间、热压温度、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对名义成分为La_(0.4)FeCo_3Sb_(12)材料的相组成及微观组织结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热压时间超过2h并且热压温度超过650℃,热压样品为单相Skutterudite化合物。对其断口形貌观察表明,试样中明显存在着两种不同形状的组织,一种是由等轴状晶粒组成的纳米基体,晶粒大小约为70nm;另一种是基体上随机分布呈放射状珊瑚状组织,它由许多长条状的晶粒聚集在一起,晶粒的长轴尺寸大约在200nm-800nm之间;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并趋于均匀化,珊瑚状组织逐渐消除。 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烧结(MA-HP)工艺制备了不同填充量名义成分为La_xFe_yCo_(4-y)Sb_(12) (y=1,2,3,4)的p型Skutterudite和名义成分为La_xNi_(0.2)Co_(3.8)Sb_(12)(x=0.1, 0.3, 0.5, 0.7)n型Skutterudite结构化合物,热电性能研究表明,p型La_(1.5)Fe_4Sb_(12)退火样在750K左右能得到最大的ZT值0.51,而n型La0.5Ni_(0.2)Co_(3.8)Sb_(12)热压样在750K左右能得到最大的ZT值0.33。 采用DBWS-9807程序,对CoSb_3及La_xFe_yCo_(4-y)Sb_(12)退火样品进行了Rietveld结构精修研究。结果表明La原子具有异常大的热振动参数,证明了填充原子在晶格空隙中处于“扰动”状态;对Skutterudite化合物的键长、键角以及空隙半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La填充量及Fe置换量的增加,Sb-Sb键的键长逐渐增加,特别是较短的Sb-Sb键的键长增加较明显,空隙半径逐渐增大。 考察了MA-HP工艺制备的CoSb_3及La_xFe_yCo_(4-y)Sb_(12)样品的热稳定性能,并研究了CoSb_3和La_(1.5)Fe_4Sb_(12) Skutterudite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La填充量及Fe置换量的增加,Skutterudite相的包晶分解温度降低,热稳定性下降。首次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CoSb_3和La_(1.5)Fe_4Sb_(12)在350℃-650℃温度范围内氧化反应的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CoSb_3和La_(1.5)Fe_4Sb_(12)氧化反应活化能Q分别为149.32±15.38kJ/mol和126.95±11.81kJ/mol。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炳尧;梅本富;;Fe_(33)Si_(67)热电材料机械合金化的相变特点[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2 宋新莉;袁泽喜;刘静;彭冰;文长波;;机械合金化及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Skutterudite热电材料Fe_xCo_(4-x)Sb_(12)[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胡建民,吕强,荣剑英,信江波,王月媛;赝三元热电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冷压烧结法制备[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宋新莉;杨君友;张同俊;彭江英;朱文;;机械合金化-热压法合成填充式Skutterudite化合物及电性能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周芸,周兆,沈容;机械合金化制备β-FeSi_2热电材料的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2004年04期
6 宋新莉;刘静;袁泽喜;沈冬冬;张鑫;李倩;;机械合金化与等离子体烧结法制备CoSb_3热电材料[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彭江英;杨君友;宋新丽;陈跃华;鲍思前;张同俊;;Fe置换CoSb_3基Skutterudite化合物Co_(4-x)Fe_xSb_(12)的机械合金化-热压-退火制备工艺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8 任帅;孙康宁;刘科;庞来学;;热压烧结制备Ti_3Al/TiC+ZrO_2陶瓷复合材料[J];材料工程;2007年01期
9 周敏;李来风;李敬锋;;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AgPbSbTe热电材料[J];材料研究学报;2010年02期
10 李瑜煜;张仁元;颜中得;;热电材料NaCo_2O_4热压烧结工艺研究[J];材料导报;2007年S3期
11 李佳;张忻;路清梅;张久兴;卫群;;MA-SPS制备高热电性能p型(Bi,Sb)_2Te_3合金块体[J];功能材料;2008年06期
12 李瑜煜;张仁元;;N型热电材料ZnO热压烧结工艺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5期
13 邹敏敏;李敬锋;;机械合金化与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TiNiSn基Half-Heusler热电化合物[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2期
14 刘玮书;张波萍;李敬锋;刘静;;机械合金化合成CoSb_3过程中的固相反应机理的热力学解释[J];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15 李成川;任维丽;潘志军;张澜庭;吴建生;;热电材料CoSi化合物的机械合金化合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6 任帅;孙康宁;庞来学;;Ti_3Al含量对TiC/(Ti_3Al+ZrO_2)陶瓷复合材料晶粒生长及性能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6期
17 韩啸;汤文明;任榕;汪峰涛;吴玉程;郑治祥;;原位颗粒增强Fe_3Al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J];金属功能材料;2010年01期
18 韩啸;汤文明;任榕;汪峰涛;吴玉程;郑治祥;;机械合金化及真空热压制备纳米晶Fe_3Al的组织及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年05期
19 李静;尹衍升;刘英才;林晓娟;岳雪涛;;热压烧结Fe_3Al金属间化合物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04期
20 鲍思前;杨君友;朱文;樊希安;段兴凯;;La填充Fe基Skutterudite化合物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张忻;路清梅;张久兴;卫群;;球磨时间对P型Bi_2Te_3基热电材料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2 陈跃华;杨君友;彭江英;宋新莉;胡安徽;;机械合金化法制备N型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3 李根;杨君友;张建生;张晖;冯双龙;刘铭;彭江英;;成形工艺条件对In4Se3系热电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久兴;刘科高;路清梅;张隆;周美玲;;CoSb_3纳米晶块体热电材料的制备研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5 张丽娟;张波萍;葛振华;于一强;李敬峰;;AgBi_3S_5多晶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宋新莉;杨君友;张同俊;彭江英;朱文;陈跃华;;机械球磨-热压法制备Bi_(0.5)Sb_(1.5)Te_3热电材料[A];第七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暨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热电材料及其应用[A];2009中国材料研讨会会议程序和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晓珍;付道贵;王美玲;简敏;;热电静态转换器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2册)[C];2009年
9 商佳程;刘颖;付道贵;刘晓珍;邹从沛;涂铭旌;;动态熔炼法制备Bi2Te3热电材料[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林翠萍;胡淑双;武伟名;徐桂英;;B掺杂P型Si80Ge20热电材料的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思前;La填充Skutterudite热电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樊希安;(Bi,Sb)_2(Te,Se)_3系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彭江英;Skutterudite系热电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朱铁军;β-FeSi_2基热电材料的制备及电输运作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5 刘科高;MA-SPS制备CoSb_3和RE_xCo_4Sb_(12)的热电性能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6 许洁;过渡金属氧化物型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马俊;纳米WC-MgO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热压烧结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任帅;TiC/(Ti-Al+ZrO_2)复合材料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汪峰涛;新型钨铜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姜一平;CoSb_3基热电材料的高温高压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国;机械合金化与热压烧结制备TiAl基合金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李良彪;Bi_2Te_3系材料等离子活化烧结工艺及热电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张金庆;Fe_3Al块体材料的热压烧结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宋新莉;Filled-skutterudite/Bi_2Te_3基梯度结构热电材料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南军;Ca_3Co_4O_9基材料的合成,结构和热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王丽七;稀土掺杂Mg_2Si基热电材料的快速合成及其性能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燕;稀土掺杂的钙钴氧系热电转换材料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华;非平衡结构填充方钴矿基热电材料的制备和热电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红霞;纳米Al_2O_3颗粒增强黄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李明亮;碳化硅基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明;神奇的热电材料[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2 汪海;华东师大取得热电材料研究新进展[N];上海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刘霞;掺杂稀土让热电材料转换率提高25%[N];科技日报;2011年
4 王小龙;新型热电材料可将汽车废热转为电能[N];科技日报;2011年
5 ;热电材料及其应用[N];科技日报;2004年
6 冯卫东;有热的地方就能有电[N];科技日报;2008年
7 任红轩;纳米热电材料获重大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4年
8 任红轩 记者 束洪福;我科学家在纳米热电材料上获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04年
9 唐茵;硅材料可将废热变电能[N];中国化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林妍;纳米新材料带来冷热巨变[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