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

黄来  
【摘要】: 工业生产中的水泥预分解炉是整个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热力反应容器。其作用是承担水泥生料的吸热分解,减轻回转窑的热负荷并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目前对水泥分解炉的设计过程仍旧是采用冷态模型试验和中试试验,然后再经过工业放大进行设计。由于其内部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经过放大后的实际运行分解炉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对于分解炉的研究国内外趋向于采用成熟的数值理论技术并结合实验进行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多采用一维、二维简化模化,其模化结果只具有半定性的意义。三维全尺度模化大多集中在气固两相流动和独立的燃烧、分解过程上,模化结果具有一定的定性意义,但是对于分解炉内的物理化学过程揭示尚不够全面。因此在力求更加精细模化,以揭示分解炉内流动、燃烧、分解及其耦合关系的要求下,对于分解炉的全尺度模化进而进行分解炉的优化设计已成为国际上化工领域研究的重点。 本文应工业界的需求,提出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的三维全尺度模化理论模型和优化设计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值求解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案,对水泥预分解炉进行了如下研究: 在推导三维圆柱坐标下流场输运方程的基础上,针对三维圆柱坐标下流场模化中存在的极点问题,通过推导极点处特殊网格的输运方程,提出了解决极点问题的新方法,并将其作为边界条件同时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对双喷腾型分解炉进行了流场模拟,并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极点问题处理的合理性。同时还推导了三维直角坐标下复杂结构造型的方法,对直角坐标下的旋喷结合分解炉进行了模化,预测了旋喷结合分解炉内的流场。 在描述分解炉内气固两相流动输运方程的基础上,针对直角坐标下结构化网格处理颗粒轨迹时存在的堆积问题,提出了新的颗粒—壁面边界条件处理方法,解决了模化时颗粒堆积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分解炉内燃烧、分解的“四混合分数”耦合模型,同时将焦炭燃烧的均相和非均相反应融入了化学反应过程。在全面建立描述分解炉内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工业生产中的双喷腾分解炉和旋喷结合分解炉进行了三维模化,模拟结果分析了分解炉内气体组分分布、温度分布、颗粒分布,并和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通过对分解炉内氮氧化物生成过程的分析,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分解炉内的NO生成和转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在模拟结果得到验证的基础上,对现行主体2500t/d水泥生产线的双喷腾分解炉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在以不影响生产为前提的条件下,考察了分级燃烧对分解炉内NO生成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降低分解炉出口NO浓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提出了针对分解炉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思路,并且详细地介绍了分解炉虚拟样机的构造、正交设计合理安排实验方案、神经网络分析输入与输出之间强烈非线性关系、方差分析方法推断分解炉结构参数对结果的影响显著性以及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反推优化结构参数。通过将现代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以及机理模型进行有效地融合,将现场经验和理论方法相结合,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分解炉优化设计思路,并且得到了双喷腾分解炉优化后的结构参数。 该论文成果已应用于实际工业实践,并在所承担的国家高技术发展863项目“水泥预分解窑低氮氧化物控制的技术研究”中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得到了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文垒;;NMFC流化炉压床的分析及处理[J];水泥;2011年09期
2 杨云庚;;关于分解炉压床事故分析和处理方法[J];中国水泥;2011年07期
3 王武亮;张士民;;矿井大型轴流式通风机整机流场的数值模拟[J];矿山机械;2011年07期
4 吕刚;陆继东;谢新华;胡芝娟;;水泥分解炉内煤焦及煤粉还原NO的试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5 李永良;左艳学;邢路文;李洪文;;优化工艺参数 提高熟料质量[J];水泥技术;2011年04期
6 张雪丽;陈雷;李昌勇;;带余热发电系统的2500t/d生产线的运行状况分析[J];水泥;2011年08期
7 张启辉;周履平;姚小朋;王宝付;;两档短窑在3500t/d熟料生产线的应用[J];水泥技术;2011年04期
8 高大林;;三次风对挂窑皮的影响[J];水泥;2011年07期
9 黄伟;徐顺伟;梁照刚;;华润阳春2500t/d生产线调试经验[J];水泥;2011年09期
10 邹立;龚明华;张维;张兴江;;预分解窑采用钢渣配料的体会[J];水泥技术;2011年04期
11 曹勤;胡国林;袁志坚;;1200t/d预分解窑的技术改造[J];水泥技术;2011年04期
12 曾跃进;;五级预热器窑熟料生产线综合节能改造[J];中国水泥;2011年09期
13 赵进城;;2500t/d及5000t/d生产线烧成系统设备检修及改造[J];水泥;2011年08期
14 崔素萍;梁乾;兰明章;;新型干法水泥窑系统热工性能反求方法与应用[J];新世纪水泥导报;2011年04期
15 张伟林;;中压变频器在窑尾高温风机上的应用[J];新世纪水泥导报;2011年04期
16 朱永礼;;浅析垃圾焚烧对窑系统运行的影响[J];水泥工程;2011年03期
17 王家安;贲道林;张桂峰;;节能煅烧技术集成在回转窑上的应用研究[J];江苏建材;2011年02期
18 温旭东;;篦冷机出口熟料温度过高的解决措施[J];水泥;2011年07期
19 孙义燊;胡道和;;一种水泥旋风预热器窑余热发电方法——烟气分流法[J];水泥工程;2011年03期
20 江旭昌;;对预分解窑煤粉燃烧用风命名之我见[J];水泥工程;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源源;王威琪;;利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血流的湍流和涡流[A];首届全国医疗器械学术与产业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阳祥;李增耀;陶文铨;;离心浮升力对旋转方通道内湍流混合对流影响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开君;董家齐;严龙文;洪文玉;钱俊;程均;;测地声模带状流频率的背景湍流包络的结构及其非线性激发[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柳绮年;刘彬;李战华;;应用热膜流速仪测量及研究边界层特性[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5 李新亮;傅德薰;马延文;;含被动标量场的可压衰减湍流的直接数值模拟及分析[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刘君;;湍流、两相流和非平衡流模型统一离散方法及其在超声速燃烧流场模拟中的应用[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7 韩志斌;杨志勇;李桂青;;风对建筑物作用的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8 艾邦成;马晖扬;;高超声速湍流热流数值模拟[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陈军;佘振苏;;面向工程应用的湍流结构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10 孔祥东;张晓剑;姚静;李立丰;;水压机主分配器内进水阀的数值模拟及结构改进[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来;水泥分解炉内物理化学过程模拟和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胡芝娟;分解炉氮氧化物转化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余徽;浮力存在下的层流及湍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4 梁丙臣;海岸、河口区波—流联合作用下三维悬沙数值模拟及其在黄河三角洲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王岳;重力对稀燃弱湍流预混V形火焰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2年
6 张鲁;变构酶生化反应—扩散体系复杂时空自组织的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柯峰;开口后台阶引射及窄宽度二维台阶绕流的湍流非定常特性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陈思维;窑尾预分解系统冷模流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相国;预分解系统内流动、燃烧与分解的研究及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世杰;水泥预分解窑系统内生料分解、煤粉燃烧与NO_X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吕清;分解炉内氮氧化物生成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小霞;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预热与窑外分解过程控制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3 李祥东;分解炉内燃烧与分解的CFD技术应用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4 李秀秀;分解炉内煤粉燃烧与NO生成的数值模拟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肖国权;分解炉内伴有燃烧、化学反应的两相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李昌军;分解炉炉内可视化及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刘晓琳;基于神经网络的水泥分解炉温度控制[D];燕山大学;2003年
8 齐灵水;仿真技术在新型干法水泥窑系统中的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9 张顺利;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罗志久;平板和沟槽面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的大涡模拟[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平;研究湍流的后起之秀[N];浙江日报;2000年
2 王志秋;生料制备系统与分解炉投产初期的调试经验[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连锦添;遭遇湍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记者王春;国际湍流论坛再掀漩流[N];科技日报;2002年
5 方景光 兰明章 姜德义;琉璃河水泥厂TSD型分解炉性能分析与评议[N];中国建材报;2004年
6 王国吉;广西鱼峰一线二线检修技改同步进行[N];中国建材报;2008年
7 林宗寿;新型干法窑为何要控制入窑生料碳酸钙分解率[N];中国建材报;2008年
8 任一言;佘振苏:一位长江学者的承诺[N];光明日报;2007年
9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花建;在文化投资的湍流中[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北京东方博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王峰;用先进技术改造水泥生产线的若干实践体会[N];中国建材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