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洞穴细菌对铁、锰、钙元素的沉积作用研究

贺秋芳  
【摘要】: 以我国岩溶洞穴董哥洞作为研究洞穴,筛选分离了洞穴中的一些特殊细菌,如能沉积Ca2+、Fe3+、Mn2+等金属离子的特殊细菌,并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这些细菌对Ca2+、Fe3+、Mn2+等金属离子的沉积作用过程,并进行了相关沉积机理的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获得耐酸菌13株、铁沉积细菌7株、锰沉积细菌3株;(2)耐酸菌对钙离子有沉积作用,如菌株Ca0441和Ca0541在培养过程中产碱,并表现出对钙的沉积作用;(3)铁细菌对铁、锰、钙都有沉积作用,如菌株Fe0502生长进入稳定期后,4h内可将溶液中的Ca2+和Fe3+几乎完全沉淀;(4)锰细菌对钙、锰的沉积效果明显,但对锰的作用较慢;(5)X荧光探针(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XRF)、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r, XRD)以及能谱仪分析的结果显示,细菌作用后的沉积物与洞穴原始沉积物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和矿物成分,说明细菌对Fe3+、Mn2+的沉积作用能够形成深色矿物,是洞穴沉积物颜色变深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洞穴微生物在洞穴沉积物形成中的作用和洞穴微生物成矿以及旅游洞穴景观保护与恢复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原海涵;应用自然伽玛曲线研究岩石颗粒比面[J];测井技术;1983年04期
2 王卫星;岩石颗粒图像获取(英文)[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3 霍清,袁世玉,田其娜;吸管-比重瓶法测定岩石粒度级配[J];石油实验地质;1981年04期
4 何永年;林传勇;史兰斌;;岩石颗粒度测量[J];岩石学报;1988年02期
5 黄志平;朱万成;唐春安;李立新;;动态载荷作用下岩石颗粒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张正茂;彭小佳;;岩石应力各向异性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6期
7 Pabitra N.Sen ,徐莉莉;沉积岩的介电和电导响应[J];测井技术;1983年03期
8 张炳全;论证隆昌砂岩露头作声波变密度测井模拟井模块的可行性[J];测井技术;1985年04期
9 王乃星,白雪玲;饱和水砂岩加压实验的声速分析[J];测井技术;1986年01期
10 汪兴模;;岩石颗粒解离试验研究[J];矿物岩石;1990年01期
11 高楚桥,钟兴水;计算岩石矿物成分初始值的极值函数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1992年04期
12 李才伟,吴金平;岩石中结晶颗粒竞争性生长的随机元胞自动机模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13 王平全;破碎性地层概念界定及其破碎的热力学分析[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4 黄维有,德力格尔;土壤中的含汞量与土壤中岩石粒径大小的关系[J];山西地震;2003年02期
15 刘邦勇;;地震中的纵波和横波[J];物理教学探讨;2008年15期
16 高文和;杨玉君;;鲕粒和球粒的建造原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S1期
17 何庆兵;周荣安;汤宏平;古永红;;储层岩石性质对测井解释的影响[J];国外测井技术;2011年01期
18 弗拉基米洛夫;丁禾;;野外用测定岩石孔隙率的仪器[J];中国地质;1954年03期
19 王士天;;水文地质学讲座 第三讲 地下水的运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7年07期
20 E·A·捷米扬诺娃 ,B·И·莫洛佐夫 ,任宏远;钻孔冲洗及其若干计算[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5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石昆法;;震电效应原理和初步实验结果[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C];2001年
2 王江芳;冯增朝;;非均质多孔介质的颗粒分布数值仿真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增朝;赵东;王江芳;;静水压力状态下岩石的应力分布特性[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继文;李瑞;李能根;;辽河油田低电阻率油气层机理研究及在海南3块的应用[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孙宏智;;沉积微相与储集层孔隙结构关系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毛宁波;彭大均;;黄骅坳陷第三系砂岩弹性波参数的超声波实验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复元;姜玉坤;钱绍瑚;;海上地震介质吸收衰减机制及其模型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陈新;孙中春;;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中深层低渗储层测井油气层识别与评价[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章明昱;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震特征正演数学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杨海青;曙光油田曙三区综合防砂配套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信晓栋;渤海地区疏松砂岩适度出砂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张永昌;水驱油田高含水期控水防砂一体化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陈世明;雁木西油田防砂工艺研究与应用[D];长江大学;2012年
6 王鹏;辽河油田L区块细粉砂岩油层固砂技术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7 王红林;海上气田精细防砂设计准则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咸雅;新技术引领纸包装发展之路[N];中国包装报;2004年
2 项军;我国建筑用砂石新国标实施[N];中华建筑报;2002年
3 曹建忠;金牌耀秦岭[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