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光学成像
【摘要】: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oproteinases,MMPs)是一种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水解酶,在恶性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与应用潜力。建立实时在体检测MMPs活性的方法,对于高通量在体筛选MMPs抑制剂具有重要的作用。1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用于在体检测水解酶活性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探针,通过FRET成像能动态监测在体外和不同细胞表达水解酶的活性。本研究中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了两对可用于在活细胞或活动物体内检测MMPs活性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探针,此FRET探针设计原理为:将能发生FRET的荧光蛋白对CFP/YFP或CFP/DsRed用MMPs识别的肽相连,构建成YFP-MMPs底物识别序列-CFP或DsRed- MMPs底物识别序列-CFP的融合蛋白。在体外利用纯化的荧光探针对MMP酶的活性及抑制剂的作用进行了实时动态的光谱学分析,而且此探针对MMP2具有较高的酶切特异性。将这两个探针用展示技术锚定在细胞膜的外表面,用于检测分泌到细胞外的MMPs活性。当细胞外液无MMPs时,此FRET探针保持其完整性时,CFP与YFP或CFP与DsRed之间能够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当肿瘤细胞高表达MMPs,分泌到细胞外液中的MMPs活性较高时,FRET探针被MMPs裂解,使得荧光受体蛋白YFP或DsRed游离到细胞外液中,而荧光供体蛋白CFP仍保留在肿瘤细胞上。因此,无论是通过FRET荧光成像还是单独检测YFP或DsRed荧光信号,均能灵敏地反映肿瘤细胞的MMPs活性。本研究中,将此FRET探针分别转染到MDA-MB 435s细胞(高表达MMP s)和MCF-7细胞(低表达MMPs),筛选稳定表达荧光探针的细胞株,利用FRET技术在活细胞内实时监测了MMPs的活性及MMPs抑制剂GM6001的作用。此外,将稳定表达FRET探针DsRed- MMP识别序列-CFP的MDA-MB 435s细胞接种在无壳鸡胚尿囊膜上,通过监测DsRed和CFP的荧光比例信号在体反映肿瘤生长过程中的MMP活性,同时用MMPs抑制剂GM6001作用于肿瘤3天,发现消失的DsRed荧光信号明显增强,结果表明构建的FRET探针能够灵敏在体地检测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因此,所构建的荧光探针可以灵敏地检测MMP的活性并用于MMP抑制剂的活体的抗癌药物的研究。
|
|
|
|
1 |
李华,王禄增,刘维全,崔振中,王太一;GFP-p16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在BHK HeLa细胞中荧光蛋白表达的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8年01期 |
2 |
段小军,周跃,杨柳,何天佐,戴刚,陈光兴,李忠;应用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对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监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
3 |
段小军,杨柳,周跃,唐康来,陈光兴,董世武;不同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年07期 |
4 |
魏泉德,叶苓,徐劲,余新炳:;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年05期 |
5 |
靳更林,郭建辉,马泓,孟麟;肿瘤及胚胎特异表达蛋白CEP65的真核细胞表达及其细胞定位[J];癌症;2005年05期 |
6 |
程远雄,钟南山;重组白细胞介素10-pEGFP-N2质粒构建及表达[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7 |
张蕾;金辉;田力;李伟伟;李鹏飞;;人甲状腺鳞癌细胞中端粒酶启动子功能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2期 |
8 |
;随时间变色的荧光蛋白[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9 |
司履生;现代免疫细胞化学和荧光图像技术[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
10 |
杜红延,王捷,郭勇,郑霖,杨静,刘大志;骨唾液蛋白非融合荧光蛋白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特异性骨转移乳腺癌细胞中的稳定表达[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
11 |
刘阳子;倪士银;倪士峰;侯恩太;骆蓉芳;赵桂仿;;生物发光研究及其应用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9年03期 |
12 |
刘志锋,姜勇;报告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
13 |
李红乐,邢飞跃,孙学刚,曹永宽,宋革,张秀明,姜勇,李树浓;腺病毒介导的EGFP基因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中的高效表达[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年03期 |
14 |
谢书阳;王萍玉;姚宝洪;焦飞;王桂兰;杨成;;应用珠蛋白启动子驱动荧光蛋白在K562细胞中表达[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15 |
李红乐,秦清和,王静珍,邓鹏,李树浓,姜勇;应用细菌同源重组法快速构建和制备重组腺病毒[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年11期 |
16 |
潘炜华,廖万清,顾菊林,霍克克;新生隐球菌荚膜基因CAP60与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系统的构建[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年03期 |
17 |
段小军,杨柳,周跃;荧光蛋白标记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脂诱导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8期 |
18 |
段小军;杨柳;周跃;辛榕;李起鸿;;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对骨折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示踪[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
19 |
田力;李伟伟;李鹏飞;张蕾;;人端粒酶启动子(hTERT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20 |
余松涛;黎川;陈陵;汤旭东;房殿春;杨仕明;;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的应用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