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压电圆柱形夹杂对邻近裂纹三维应力场的影响

邓谦  
【摘要】: 本文利用三维力电耦合有限元研究了压电复合材料薄板中压电圆柱形夹杂与邻近宏观钝裂纹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分析了不同外加力场和电场作用下,裂尖附近的压电圆柱形夹杂对裂尖三维应力场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当外加电场较小时,外加力载荷对裂纹附近应力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应力水平的改变上,而对于应力场分布情况影响不大;而在不同的外加电场作用下,压电体不仅能改变裂尖张开应力的大小,还能改变其分布。其次,还分析了不同的板厚情况下,裂尖附近的压电圆柱形夹杂对裂尖三维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厚度只对绝对值足够大的电场作用下的裂尖应力场沿厚度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三种不同的夹杂形式(无压电的各向异性夹杂(NPCM)、各向同性材料(NPHM)和压电各向异性夹杂(PCM)),阐述了各种夹杂形式之间的异同。所得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线弹性介质中裂纹的启裂控制有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稚清,刘金喜;含椭圆夹杂二维各向异性电磁弹性介质的耦合问题[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年10期
2 杨新华;曾国伟;陈传尧;;含周期性分布导电夹杂压电陶瓷的力电损伤分析[J];机械强度;2008年05期
3 高存法,陈普会;含共线刚性线夹杂各向异性体的平面问题[J];应用力学学报;1999年03期
4 仲政;含柔性涂层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估计[J];固体力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冯仰德,汪越胜,章梓茂;考虑单侧接触结构-介质动力相互作用的边界元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6 丁皓江,王国庆,陈伟球;压电材料平面问题的基本解[J];中国科学E辑;1997年03期
7 冯仰德,汪越胜,章梓茂;单侧摩擦接触约束夹杂物与平面波的动力相互作用——时域边界元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刘金喜,姜稚清,冯文杰;压电螺位错与椭圆夹杂的电弹相互作用[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年11期
9 孙忠;;商场中“人力能源”的利用[J];科学之友;2000年12期
10 杨新华,陈传尧,胡元太,王乘;压电切口张开角和深度对其尖端力电损伤场的影响[J];固体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11 常莉红;李星;;压电材料中圆形夹杂界面开裂问题的反平面应变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2 常莉红;;螺旋位错与压电材料椭圆夹杂干涉问题的一般解[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3 杜善义,梁军,韩杰才;含刚性线夹杂及裂纹的各向异性压电材料耦合场分析[J];力学学报;1995年05期
14 候密山,高存法;压电材料反平面应变状态的任意形状夹杂问题[J];应用力学学报;1997年01期
15 黄模佳,扶名福,H·布弗勒南昌大学(南区)工程力学研究所;弹塑性损伤问题的自洽分析方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8年12期
16 陈勇;宋迎东;高德平;范绪箕;;热、机械载荷作用下夹杂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J];计算力学学报;2005年06期
17 杨新华;董靓;陈传尧;胡元太;;根据损伤扩展力预测压电断裂载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8 卞雷祥;文玉梅;李平;程磊;刘盼刚;;GMM,PZT和弹性基板复合磁电耦合效应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Z1期
19 林玲;;基于ANSYS的压电陶瓷材料有限元仿真分析[J];科技资讯;2009年36期
20 常莉红;丁生虎;李星;;压电材料中双周期裂纹的反平面应变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坚;刘金喜;;压电螺位错与圆夹杂的电弹相互作用[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2 张克明;刘冬青;;微/纳米ZnO薄膜的压电行为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永波;石志飞;;梯度功能材料悬臂梁受线性分布载荷作用[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祥琴;刘金喜;;含椭圆夹杂压电材料反平面问题的基本解[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5 李平;;应用超声聚能器的超磁致伸缩和压电材料复合磁电换能器[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6 应祖光;;平面应变轴对称压电圆柱壳的随机响应[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常冬梅;王保林;凡友华;王旭越;;压电/弹性基底结构的静态反平面电/机械特征[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旭;靳凡;;基于广义JKR模型的横观各向同性压电半空间黏附接触[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晓明;亢战;;多层压电作动器结构拓扑优化设计[A];结构及多学科优化工程应用与理论研讨会’2009(CSMO-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邹小平;段宝平;;压电复合材料及其在医用仪器方面的应用[A];海峡两岸医疗仪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操卫忠;微态电弹性理论及其在压电材料微尺度计算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群;压电功能材料的断裂理论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3 平学成;各向异性材料和压电材料奇异性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4 戴隆超;压电材料界面和断裂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吴克恭;埋入压电材料的智能复合材料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理论和实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6 林哲祺;压电结构的控制参数与构型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顾佥;压电材料中力学问题的辛体系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向宏军;功能梯度压电智能梁的特性分析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张涛涛;功能梯度压电微结构力—电耦合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陈传文;声导波在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中传播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星;压电式振动给料器的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董洋洋;应用于高性能超声换能器的新型压电材料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吴印泽;挠性体振动控制中传感器/致动器位置的优化配置[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魏双会;压电陶瓷发电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汪心旺;半无限压电材料界面附近圆孔与裂纹的动力反平面特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容里;压电作动器设计及双层球面网壳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徐欣;功能梯度压电梁的多场耦合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谢海军;夹杂在压电材料中的迁移及对压电材料蠕变特性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邓谦;压电圆柱形夹杂对邻近裂纹三维应力场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陈聪;压电材料接触问题再探[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云;日本开发出新型压电材料[N];中国电力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毛黎 聂翠蓉;未来手机不充电[N];科技日报;2008年
3 黄帅 张子雨 周亚楠;西安交大研制出一种新材料[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4 陈超;日本开发出新型压电材料[N];科技日报;2004年
5 记者 张哲浩;西安交大研制出无铅压电材料[N];科技日报;2010年
6 许祖华 冯国;我国首次研制出无铅压电材料[N];中国技术市场报;2009年
7 田原;压电材料令手机摄像机图像更清晰[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日本开发出新型压电材料电致伸缩效应提高40倍[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9 冯卫东;不愁手机没电行囊就是电源[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李况;新型建筑电子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