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学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高速铁路是一个专业面极广、技术先进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建设节能社会理念的提出,高速铁路建设方兴未艾。目前对桥梁结构设计采用的静态设计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高速铁路桥梁车-线-桥的动力相互作用,同时高速铁路桥梁对轨道不平顺以及桥梁变形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建立高速铁路桥梁动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考虑车辆、轨道与桥梁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减小桥梁的动力响应是合理设计高速铁路桥梁结构的实际需要,对高速铁路桥梁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总结和吸收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桥梁中的动力学问题以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学问题主要体现在车辆-轨道-桥梁的动力相互作用方面,属于大系统动力学范畴,本文阐述了高速铁路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以及高速铁路桥梁的动力性能评定标准,给出了车辆、轨道和桥梁的动力学模型和方程,并指出目前广泛采用的耦合动力学分析理论由于考虑了过多的车辆自由度而难以直接应用于高速铁路桥梁振动控制。
2、结合轮轨的高频振动特点,简化了机车模型,同时考虑到高速铁路桥梁轨枕减振的需要而强化了桥轨关系,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构造了一种新的车-线-桥共同作用单元,利用该单元可将高速铁路桥梁的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问题转化为普通空间梁的动力有限元分析,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分析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32m跨径标准梁进行分析,讨论了列车速度、轨枕阻尼以及轨道不平顺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3、给出了各国高速铁路轨道随机不平顺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描述及多种数值模拟方法,为实现时域内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提供了前提。
4、高速铁路桥梁对徐变上拱值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本文将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应用于混凝土梁的徐变系数和徐变上拱值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高速铁路桥梁的混凝土徐变上拱值;同时指出,在准确预测徐变上拱值的前提下,可以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高速铁路桥梁的徐变上拱值纳入轨道高低不平顺进行动力学分析与评定,为突破高速铁路桥梁的跨径“瓶颈”扫清障碍。
5、高速铁路桥梁振动系统实际上是耦合的串联系统,理论上应从大系统控制的观点出发提出振动控制策略,本文在阐述结构控制理论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研究了高速铁路桥梁的TMD和MTMD振动控制,探讨了车桥的多重共振反应及控制策略。论文还介绍了智能控制理论中的神经网络控制原理与实施步骤,提出了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设想。最后,进一步论述了振动控制一体化策略是高速铁路桥梁振动控制最为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从而构建了实现高速铁路桥梁振动控制的技术路线与控制策略。
|
|
|
|
1 |
曾敬东,李贞新,李小珍;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结构型式及特点[J];四川建筑;2005年04期 |
2 |
赵淑成;;高速铁路轨道设计特征[J];中国勘察设计;2006年07期 |
3 |
张格明;160km/h线路轨道不平顺管理标准的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1995年04期 |
4 |
许玉德,李海峰,周宇;铁路轨道高低不平顺的预测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5 |
赵力;;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J];硅谷;2009年18期 |
6 |
陈宪麦;王澜;杨凤春;柴雪松;吴旺青;;无碴轨道谱的初步分析[J];铁道建筑;2006年12期 |
7 |
张媛;程旭东;李静;;轨道不平顺引起的车轨桥空间耦合振动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年03期 |
8 |
胡立发;;客运专线有碴轨道结构减振措施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4年03期 |
9 |
;关于机车车辆/轨道系统随机激励函数的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1985年02期 |
10 |
罗林
,罗文灿
,朱开明
,李仰训;干线轨道不平顺紧急补修标准的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1990年02期 |
11 |
谭复兴;轨道结构与车辆垂向耦合振动模型及轨道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1997年S1期 |
12 |
许玉德,李浩然,李海峰;铁路轨道养护维修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中几个技术问题的研究[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
13 |
陈果,翟婉明,左洪福;仿真计算比较我国干线谱与国外典型轨道谱[J];铁道学报;2001年03期 |
14 |
任盛伟,刘铁,许贵阳,王彦君,张伟;GJ-3型轨检车检测系统的升级改造[J];铁道建筑;2005年11期 |
15 |
翁梁锋;林建辉;;基于小波的轨道不平顺信号分析[J];中国测试技术;2006年01期 |
16 |
高建敏;翟婉明;徐涌;陈东生;;基于概率分布的轨道不平顺发展统计预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
17 |
刘金成;;高速铁路桥梁梁面聚脲防水层喷涂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1年03期 |
18 |
张洁,林建辉;轨道不平顺非均匀采样信号的变频抽样重构技术[J];振动与冲击;2001年04期 |
19 |
林玉森,信丽华,李向国;短波激励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走行性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
20 |
吴双卿,王泽勇,高晓蓉;倾角传感器检测轨道不平顺状态[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