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学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陈志军  
【摘要】: 高速铁路是一个专业面极广、技术先进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建设节能社会理念的提出,高速铁路建设方兴未艾。目前对桥梁结构设计采用的静态设计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高速铁路桥梁车-线-桥的动力相互作用,同时高速铁路桥梁对轨道不平顺以及桥梁变形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建立高速铁路桥梁动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考虑车辆、轨道与桥梁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减小桥梁的动力响应是合理设计高速铁路桥梁结构的实际需要,对高速铁路桥梁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总结和吸收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桥梁中的动力学问题以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学问题主要体现在车辆-轨道-桥梁的动力相互作用方面,属于大系统动力学范畴,本文阐述了高速铁路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以及高速铁路桥梁的动力性能评定标准,给出了车辆、轨道和桥梁的动力学模型和方程,并指出目前广泛采用的耦合动力学分析理论由于考虑了过多的车辆自由度而难以直接应用于高速铁路桥梁振动控制。 2、结合轮轨的高频振动特点,简化了机车模型,同时考虑到高速铁路桥梁轨枕减振的需要而强化了桥轨关系,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构造了一种新的车-线-桥共同作用单元,利用该单元可将高速铁路桥梁的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问题转化为普通空间梁的动力有限元分析,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分析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32m跨径标准梁进行分析,讨论了列车速度、轨枕阻尼以及轨道不平顺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 3、给出了各国高速铁路轨道随机不平顺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描述及多种数值模拟方法,为实现时域内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提供了前提。 4、高速铁路桥梁对徐变上拱值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本文将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应用于混凝土梁的徐变系数和徐变上拱值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高速铁路桥梁的混凝土徐变上拱值;同时指出,在准确预测徐变上拱值的前提下,可以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高速铁路桥梁的徐变上拱值纳入轨道高低不平顺进行动力学分析与评定,为突破高速铁路桥梁的跨径“瓶颈”扫清障碍。 5、高速铁路桥梁振动系统实际上是耦合的串联系统,理论上应从大系统控制的观点出发提出振动控制策略,本文在阐述结构控制理论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研究了高速铁路桥梁的TMD和MTMD振动控制,探讨了车桥的多重共振反应及控制策略。论文还介绍了智能控制理论中的神经网络控制原理与实施步骤,提出了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设想。最后,进一步论述了振动控制一体化策略是高速铁路桥梁振动控制最为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从而构建了实现高速铁路桥梁振动控制的技术路线与控制策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敬东,李贞新,李小珍;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结构型式及特点[J];四川建筑;2005年04期
2 赵淑成;;高速铁路轨道设计特征[J];中国勘察设计;2006年07期
3 张格明;160km/h线路轨道不平顺管理标准的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1995年04期
4 许玉德,李海峰,周宇;铁路轨道高低不平顺的预测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赵力;;高速铁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J];硅谷;2009年18期
6 陈宪麦;王澜;杨凤春;柴雪松;吴旺青;;无碴轨道谱的初步分析[J];铁道建筑;2006年12期
7 张媛;程旭东;李静;;轨道不平顺引起的车轨桥空间耦合振动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年03期
8 胡立发;;客运专线有碴轨道结构减振措施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4年03期
9 ;关于机车车辆/轨道系统随机激励函数的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1985年02期
10 罗林 ,罗文灿 ,朱开明 ,李仰训;干线轨道不平顺紧急补修标准的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1990年02期
11 谭复兴;轨道结构与车辆垂向耦合振动模型及轨道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1997年S1期
12 许玉德,李浩然,李海峰;铁路轨道养护维修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中几个技术问题的研究[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13 陈果,翟婉明,左洪福;仿真计算比较我国干线谱与国外典型轨道谱[J];铁道学报;2001年03期
14 任盛伟,刘铁,许贵阳,王彦君,张伟;GJ-3型轨检车检测系统的升级改造[J];铁道建筑;2005年11期
15 翁梁锋;林建辉;;基于小波的轨道不平顺信号分析[J];中国测试技术;2006年01期
16 高建敏;翟婉明;徐涌;陈东生;;基于概率分布的轨道不平顺发展统计预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17 刘金成;;高速铁路桥梁梁面聚脲防水层喷涂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1年03期
18 张洁,林建辉;轨道不平顺非均匀采样信号的变频抽样重构技术[J];振动与冲击;2001年04期
19 林玉森,信丽华,李向国;短波激励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走行性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20 吴双卿,王泽勇,高晓蓉;倾角传感器检测轨道不平顺状态[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公连;胡楠;刘文硕;;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新进展[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宁晓骏;周亦唐;强士中;;高速铁路桥墩横向刚度的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3 宋国华;黎国清;高芒芒;;桥梁墩台不均匀沉降时的车-线-桥垂向系统耦合振动分析[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胡新明;;高速铁路轨道设计特征[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高芒芒;潘家英;程庆国;;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动力特性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6 龙志强;史国华;王连春;;磁浮列车轨道不平顺对悬浮状态的影响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7 李娟;;浅谈提速线路轨道不平顺的整治[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8 牛斌;;中国高速铁路桥梁综述[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姜巍;;高速铁路架桥机研究[A];中国的经济建设与21世纪的物料搬运技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张格明;;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及高速线路轨道不平顺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军;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学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林玉森;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走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张格明;中高速条件下车红桥动力分析模型与轨道不平顺影响[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1年
4 黄林;列车风与自然风联合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洁;轨道不平顺非均匀采样信号谱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陈玉骥;高速铁路下承式钢桁结合梁桥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宁静;基于EMD和Cohen核的时—频分析研究及其在轨道不平顺监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尹一平;大跨度三主桁高速铁路桥梁静力特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高建敏;铁路有砟轨道下沉及高低不平顺发展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玉云;铁路轨道不平顺对车轨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2 周佳亮;基于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的轨道不平顺估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德水;轨道不平顺的测量与数据处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魏冲锋;轨道不平顺功率谱时域转换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冬梅;轨道不平顺数值模拟中的随机数生成算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卫纬;车辆—轨道系统运行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常超;轨道不平顺引起的结构与地基振动[D];浙江大学;2012年
8 黎琦琦;轨道不平顺激励下车辆—轨道空间耦合系统动力学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汪建平;桥墩沉降对轻轨轨道平顺度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效奎;高速铁路桥梁检测车结构设计与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稳稳支撑住高速铁路桥梁[N];人民铁道;2009年
2 记者 贺丹;高速铁路桥梁喷涂聚脲防水研讨会召开[N];中国建材报;2009年
3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大型施工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葛海峰 洪芬;勇当潮头领跑者[N];人民铁道;2011年
5 铁科院咨询监理项目部;自主创新铸造世界一流大桥[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记者 梁晓莹 通讯员 欧建平 洪芬 实习生 谷春艳;从“追赶者”变身“领跑者”[N];湖北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淑会;我省一人一集体获殊荣[N];河北日报;2009年
8 吴玉龙 冯学亮 记者 束洪福;世界最大跨度铁路转体连续梁成功对接[N];科技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程志;扼京沪高铁咽喉 助南京地铁过江[N];中华建筑报;2008年
10 通讯员 吴玉龙 冯学亮;京石客专大跨度铁路转体连续梁成功对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