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能力优化
【摘要】:
从对供应链环境下物流能力的理解入手,对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体系结构从物流活动的性质、物流构成要素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划分,并具体从物流系统的抽象特征将其概括为“节点”、“路线”和“网络”能力。并就点、线、网的物流能力优化,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了建模、分析与求解,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与优化物流能力的策略与方法。论文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主要创新性研究工作及其研究结论总结如下。建立了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体系结构,对具体物流能力进行了测度。基于物流系统的一般结构模式,对物流能力从供应链角度进行了全新阐释。从物流活动的性质、物流系统的抽象特征和物流能力构成要素的特点三个角度,对物流能力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建构。将供应链视作物品流通网络,对供应链的最大流量、整体流通量和响应时间三个指标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指标测度的量化公式。通过对公式的分析,对提高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概括。
提出了二维货物装载的启发式算法,以优化节点物流能力。根据货物与货车在容重比(体积/重量)上的差异,结合组合理论设计了基于匹配和标杆思想的多车、多品种装载算法。对于轻质货物,以货车的载重为标杆,在保证货车容积能充分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货车的载重利用率。对于重质货物而言,则以货车的容积为标杆。对于匀质货物,则以货车的容重比为标杆。最后,作者通过数值仿真对算法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对两层次、多品种货物的随机存贮系统中的分拨调度进行了分析,以优化路线物流能力。在单品种货物随机存贮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两层次、多品种货物的随机存贮模型。系统费用由货物运输费、存贮费和缺货损失费三项组成,货物运输费又由中心仓库运到各分拨仓库的运输费用和各分拨仓库之间由于相互调拨而发生的运输费用两项构成。算例表明,即使是在期初货物库存量都已超出最优库存量的情况下,分拨仓库之间也可能发生调拨。
提出了一种在考虑时间约束下含产品结构树的供应链厂商选址和路径选择的新方法,以优化网络物流能力。通过对产品结构树的分析,建立了包括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在内的完整供应链网络。对该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加工循环和调拨循环进行拆分,使其转化为单向拓扑网。按照节点功能、产出、原料来源的不同,对供应链网络中的各节点进行单一化处理。对照产品结构树的结构层次,将拆开后新的网络节点进行合并。对合并后的供应链网络运用相关优化算法,确定满足时间约束的最佳厂商和路径。最后,根据最佳厂商和路径,反向追溯原始供应链网络,找出实际的厂商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