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跨国公司与欧盟经济一体化

陆芳  
【摘要】: 二战结束以来,一体化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现象。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扩张也是二战后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纵观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上同时进行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正是这两种层次一体化的统一。从宏观层次上来看,某一地区内的各国政府是一体化的主导力量,政府通过相互之间的政策协调,甚至建立超国家的协调机构,人为地消除成员国之间的各种阻碍贸易、资本、人员流动等活动的因素,以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经济联系,推动该地区达到经济一体化的状态;从微观层次上来看,跨国公司通过自身在某一国际区域内的跨越国界的投资、生产、贸易等各种行为,大大加深该区域内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从而促使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也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但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对跨国公司影响经济一体化现象的研究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并以欧盟为研究背景,通过对跨国公司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上的行为分析,阐明其市场行为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本文把跨国公司对欧盟经济一体化影响的研究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研究在政治层面上,跨国公司或跨国公司集团作为重要的利益集团组织如何对欧盟决策机构展开游说而对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直接产生影响;另一个是研究在经济层面上,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直接投资、内部贸易、跨国并购等一系列经济行为如何强化欧盟各国的经济联系,消除各国之间的经济障碍。 在当代西方社会,利益集团是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政治力量。本文首先概况了欧盟跨国公司利益集团所拥有的独特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欧盟特殊的多层决策机制和欧盟跨国公司利益集团影响欧盟决策的博弈模型。最后通过对欧盟跨国公司利益集团的典型代表――欧洲工业家圆桌会议的具体案例,充分说明了欧洲跨国公司利益集团对欧盟一体化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二战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战后对欧盟直接投资以及欧盟各国之间的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等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两者均是欧洲各国的国际分工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的重要因素。此外,本文用福特公司在欧洲的生产组织案例,证明跨国公司将价值链安排在欧盟内各国直接推动了欧盟一体化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最后,欧盟跨国公司在欧盟区域内的相互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还促使欧盟各国税收政策的协调和投资政策的调整。 二战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产业内贸易也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展开。本文在深入分析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和产业内贸易这两种贸易形式的本质和特性等后,指出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理论和统计联系。由于欧盟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数据难以获得,因此本文用欧盟产业内贸易的数据来分析其对欧盟贸易一体化的影响。欧盟产业内贸易的数据和欧盟贸易一体化指标数据显示,战后欧盟地区产业内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区域内部贸易份额和贸易密度指数也不断上升。此外,欧盟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还推动了欧盟层面贸易政策向战略性贸易政策转变。 20世纪80年代后,欧盟内部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而且大部分是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的。本文首先分析了80年代以来欧盟跨国并购的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接着分析了跨国并购对欧盟竞争政策带来的变化和挑战。此外,通过对欧盟银行业的跨国并购进行分析,发现跨国并购提高了市场集中度。通过对沃达丰与曼内斯曼合并案例的分析,证明欧盟跨国并购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成功的跨国并购还带来了企业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进一步促进了欧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跨国公司的技术标准战略是其技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技术标准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技术标准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这一性质的确定,说明技术标准对欧盟和跨国公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欧洲移动通信GSM标准确立过程的案例分析,表明欧盟跨国公司技术战略联盟在标准建立上的重要作用。由于技术标准具有公共属性,使其成为欧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欧盟跨国公司通过建立技术标准联盟,为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通过政治层面直接影响欧盟一体化的进程,通过经济层面,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公司内部贸易、跨国并购、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等多种行为,对欧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影响,客观上推动了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开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邱立成;浅析公司内部国际贸易[J];南开经济研究;1990年01期
2 孙宪华;欧盟跨国集团化公司内部贸易统计调查[J];数据;2005年10期
3 张新丽;韩海英;罗晓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转移价格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08期
4 阿蒙特·厄特尼,劳务;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欧洲共同体的重要贸易伙伴[J];世界经济文汇;1988年01期
5 柳剑平,雷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2期
6 樊建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李雪;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辽宁经济;2004年10期
8 李茜;;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母国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及启示[J];商业经济;2006年02期
9 罗晓春;杨淑华;;试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的转移定价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年29期
10 樊建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J];商业时代;2006年28期
11 左伟娜;朱志刚;;网络经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发展中国家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2期
12 纪玉山;常忠诚;;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趋势及发展中国家的对策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3 黄文华;朱晶晶;;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结构透析[J];求索;2009年04期
14 赵玉璞;刘雯;;在华韩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15 唐彬;;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0年S8期
16 陈晶瑛;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J];南方经济;2000年05期
17 孙纲;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0年06期
18 严涛;论自由化贸易对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影响[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19 陈继元;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我国的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3年08期
20 王建;美元贬值将推动亚洲国家加速整合[J];中国企业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银净;;中韩FTA可行性及发展战略[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2 吕静;;国际转移定价的财务功能[A];2004年对外经济财会论文选论文集[C];2004年
3 陈银飞;;2000~2009年世界贸易关系的块模型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秀慧;全球工序分工背景下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利益分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郑传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乔娟;中国主要粮食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4 陆芳;跨国公司与欧盟经济一体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陈艳林;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集群化及其贸易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武博;论中国工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能力[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刘伟;在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税收规制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8 鄂立彬;跨国公司转让定价与政府规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常秀娟;在华跨国公司避税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茂荣;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胡云峰;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一玮;欧盟东扩对其内部贸易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徐洲;非洲内部贸易发展进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汤欢欢;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中美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Ngahemera Shaban Shermarx(舒班);[D];山东大学;2013年
7 江浴阳;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及对我国企业国际化影响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崔娟娟;“金砖国家”内部贸易比较与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9 陈继元;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国际竞争优势[D];武汉大学;2004年
10 赵在洪;网络经济视角下的跨国公司贸易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锋;欧亚经济共同体内部贸易额增加[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2 清议;欧元不会崩盘[N];经济参考报;2011年
3 王湘穗;步入币缘时代的世界[N];中国国防报;2008年
4 费静;南亚成为亚洲经济新亮点[N];宁波日报;2005年
5 林 华;“亚元”试水从人民币起步?[N];中国商报;2005年
6 雷曼兄弟亚太区研究部;2007年经济降幅风险将超过预期[N];证券日报;2006年
7 何芬兰;搭上区域经济快车发展贸易[N];国际商报;2007年
8 江涌;欧元的诞生[N];中国经营报;2003年
9 早报特约评论员 梅新育;着力推进双边自由贸易是中国全球贸易务实之举[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徐以升;中国首超日本 成为2004年全球外汇储备最大增加国[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