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对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工作的调查,发现目前预防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评估影响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因素,为实现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提供优质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查阅和情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抽样地区乡镇卫生院的性质、人力、财力等基本情况、业务工作情况进行调查;重点对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筛选出影响抽样地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深度访谈对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提高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结果:
1.四个样本县的卫生事业费用支出结构不尽合理,重医疗,轻预防的现象仍十分突出。
2.样本县地区每千人拥有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为0.52人,每千人拥有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0.45人,均低于西部地区水平。
3.样本县中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数为5.53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38.7%,其中专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数为2.46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7.2%,防保工作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4.被调查的73所乡镇卫生院开展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在50%以上的有:喂养指导93.2%、提供新法接生100.0%、提供预防接种服务100.0%、健康教育宣传91.8%以及开展急性传染病的疫情监测93.2%。其他所调查的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开展的比例均在50.0%以下,情况并不乐观。
5.对所调查的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工作开展比例在50%上下的四个项目:是否进行妇科病普查、是否开展艾滋病的疫情管理和监测、是否开展灭鼠工作以及是否协助上级卫生机构开展卫生服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防保收入与是否进行儿童体检、是否提供健康咨询以及是否开展灭鼠工作存在限制性差异。
6.样本县乡镇卫生院上报的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发病总数为3042人,死亡总数为29人,其中排名前五位的是:痢疾、肝炎、伤寒、食物中毒及乙脑。
建议:
1.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组织领导作用的发挥。各级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并明确要求政府其他部门承担职责和积极配合。
2.建议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政府与卫生行政部门双重管理体制,并组建相对独立的防保组织,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局卫生规划、业务指导、卫生监督和技术人员调配,以及预防保健经费的调控。
3.乡镇卫生院要占领社区医疗市场,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模式,成为本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服务是农村卫生机构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也是适应新时期农民卫生需求、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需要。4.贵州省公共卫生最突出的问题是地方病与传染病的控制,所以预防保健
的优先项目应该是针对地方病与传染病的控制开展工作。根据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改变不卫生的生活方式。
5.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并提高农村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议各省市卫生厅局在3-5年内分期分批对50岁以下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培训工作可委托医科院校和县级医院开展。
6.乡镇卫生院要根据人口、交通、经济状况、服务半径等因素,本着有利于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并实施农村地区区域卫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