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
【摘要】:
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智力成果和商业识别性标记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制度对于高校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当前,深入探讨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问题,对于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极其紧迫的现实问题。
本文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的视角,采用比较研究、法解释学、调查研究、历史考察等方法,以专利为中心,对知识产权制度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考察美国、日本和欧盟高校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了整体性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构建。
首先,论文介绍了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探讨了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论文还从历史发展角度和理论上阐释了知识产权制度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影响。本文指出,当前高校基于科技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推进创新政策的重要工具,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认为,合理、适度的知识产权制度可以激励、保护和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但是,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或者滥用知识产权就会遏制、妨碍高校科技创新。通过Olivieri事件和Madey诉杜克大学案的分析,本文指出,高校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冲突的实质是科学研究自由与知识产权私权性之间的冲突。从案例中可以获得如下启示,一是建立合理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衡量机制;二是高校应制定灵活务实的知识产权政策。
其次,论文比较考察了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的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政策法律体系、知识产权权属制度、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制度、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与组织、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等。本文认为以下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政策法律体系;重视产学间的技术转移;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权属制度;制定灵活的利益分配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
再次,论文介绍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政策法律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绩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在绩效上有: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比例偏低;科技创新取得的知识产权转化效率低下;科技创新中总体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不足;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表现在制度上有: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体制、政策和法制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文化缺失;知识产权权属与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最后,论文以知识产权生命循环模式为基础,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整体性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构建。本文提出了制度构建的三个层面的具体建议:一是知识产权创造层面,包括:改革高校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知识产权权属与利益分配制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高校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层面,包括: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组织建设、严格高校知识产权内部管理与保护制度、强化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知识产权工作;三是知识产权利用层面,包括:政府主导产学官战略联盟的建设;建立产学官联盟知识产权转移创新平台;合理定位高校知识产权转移的目标;制定专门的高校等技术转移促进法规。
|
|
|
|
1 |
沈炯
,谢永利;高校科技创新若干问题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8期 |
2 |
张宗仁,殷小龙,李东红;高校科技创新应坚持的三项原则[J];河南科技;2003年05期 |
3 |
张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加速构建陕西高校科技创新体系[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1期 |
4 |
张瑾;论高校科技创新[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3期 |
5 |
赵沁平;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开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J];科技与经济;2003年04期 |
6 |
戴军,穆养民,李兴鑫,吴锋,王晓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结构与建设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
7 |
谢强,马跃;高校科技创新联盟的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
8 |
张铁忠;浅论高校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
9 |
杨晓云;立足成果转化 增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2期 |
10 |
雷朝滋;抓住机遇 扎实工作 努力实现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新突破 2003年度全国部分高校科技处长会议工作报告[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03期 |
11 |
杨力,周文燕,杨端光,蒋科兵;高校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者的现代意识[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
12 |
晓闻;高校科技创新呼唤体制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年02期 |
13 |
王祖温;高校科技创新呼唤体制与机制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0期 |
14 |
范英;论高校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6期 |
15 |
张炜;研发经费视角下中美两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3期 |
16 |
陈海英;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的若干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2期 |
17 |
李君明;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 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步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12期 |
18 |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150所)[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8期 |
19 |
凌健,宣勇;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现状与思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
20 |
谢焕忠;实施“高校科技创新计划”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