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海洋悬浮粒子的米氏散射特性及布里渊散射特性研究

林宏  
【摘要】: 海洋悬浮粒子的光学散射特性不仅直接影响激光在海水中的传输特性,而且是海洋环境光学监测的重要理论基础。当一束光射入海水中时,经过光与海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光没有发生频移变化,但是散射特性与入射光的波长、海水的属性以及海水中悬浮粒子的大小、密度等有关。在海水中引发光弹性散射的散射元主要是海水水分子和海洋悬浮粒子等。弹性散射主要包括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无选择性散射三类,其中海水中水分子主要引起的是瑞利散射,而海洋悬浮粒子主要引起的是米氏散射。通过研究海洋悬浮粒子的米氏散射特性,可以得到海水中各种悬浮粒子的大小、密度等信息。光与海水产生的另一类散射是非弹性散射,这类散射存在散射光的频率相对于入射光的频率发生移动。非弹性散射又分为两类:拉曼散射与布里渊散射。拉曼散射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关,而布里渊散射实际上是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它和海水中的温度和盐度等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海洋悬浮粒子的布里渊散射特性,可以构建海洋悬浮粒子水体的温度和盐度检测模型。 通常情况下,海水中水分子比光波波长小很多,可以用瑞利散射理论来描述其散射特性;而海洋悬浮粒子主要包括浮游植物和非色素悬浮粒子这两大类,其粒子的密度、大小、分布极其复杂,还没有严格的描述理论。目前,利用瑞利散射理论研究水分子的散射特性已经比较成熟,而针对海洋中浮游植物散射系数的研究,较多的采用基于叶绿素浓度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其散射系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同时通过经验公式难于分析其散射系数特性;针对海洋中复杂的非色素悬浮粒子,也主要依靠经验公式来计算其散射系数,目前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同时,描述海水中浮游植物和非色素悬浮粒子等海洋悬浮粒子后向散射率特性的严格理论还不存在,使得其后向散射率的具体数值一直难于计算。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重点利用等效球的米氏散射理论分析研究了海洋悬浮粒子的散射特性,首先提出了利用散射效率因子来计算海洋悬浮粒子散射系数的公式,解决了浮游植物和非色素悬浮粒子等海洋悬浮粒子散射系数计算不准确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分析其散射系数特性。接着,提出了利用散射相函数来计算浮游植物和非色素悬浮粒子等海洋悬浮粒子后向散射率的公式,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海洋悬浮粒子后向散射率的大小,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分析其后向散射率特性。 目前,利用布里渊散射技术检测海水温度是通过检测海水中布里渊散射信号的频移量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通常是假定海水盐度为一定值,这样就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同时还不能够测量海水的盐度信息。本文在分析海洋悬浮粒子布里渊散射特性的基础之上,引入了布里渊散射信号功率这一变量,利用布里渊散射信号的频移量和功率两个参量分别建立了海水温度和盐度检测的理论模型,能够实现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检测。通过对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检测系统的研究,针对470nm到550nm光谱区域范围内的碘127分子吸收滤波器吸收谱线进行了仿真,并在此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吸收谱线,完成了整个探测系统鉴频器的设计,分析了满足探测需要的激光单稳频指标,在此基础之上,选择了合适的探测激光器。 文章结合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对该研究应用于海洋悬浮粒子的监测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海洋赤潮的监测应用,文章以探测海洋赤潮密度信息为基础,以检测海洋赤潮水体温度、盐度两个参量为辅助,不仅从本质上解决了悬浮泥沙和水分子对回波信号的影响,而且利用多个参数更加准确、直接的反映出赤潮消长的有关信息,比单参数预报方法有更高的预报精度,为实际海洋赤潮的监测和预报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针对入海口悬浮泥沙颗粒的检测应用,文章利用蓝绿激光能够穿透浑浊的海水,有效的检测海洋悬浮泥沙颗粒的密度信息,为实际的入海口悬浮泥沙颗粒浓度检测提供了指导。通过对海洋悬浮粒子的米氏散射特性和布里渊散射特性研究,为实际海洋环境监测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在海洋赤潮、入海口泥沙等海洋环境监测巡航、预报、应急与跟踪监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任晓斌,弓文平,戴瑞,徐建锋,刘大禾;用碘分子共振吸收滤波器精确测量水中的布里渊散射频移[J];光学学报;2004年10期
2 石锦卫;弓文平;白建辉;刘大禾;;布里渊散射及其在激光雷达中的应用[J];物理;2007年10期
3 徐秉正;海洋光学多参数测量仪和走航式海面照度计通过技术鉴定[J];热带海洋学报;1986年03期
4 刘金全,陈浩,刘玉龙,肖季驹;BGO晶体的布里渊散射与弹性系数测量[J];光散射学报;1997年Z1期
5 王卫国;非晶共聚体PMA_(0.1)PMMA_(0.9)的布里渊散射[J];应用科学学报;1987年04期
6 周佩珍,徐永晨,史金荣,赵明洲;布里渊散射研究K_2SnCl_6晶体的弹性常数和声学模软化[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1年01期
7 何玉钧,尹成群,李永倩,杨志;一个新型的基于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BOTDR系统[J];光子学报;2004年06期
8 汪小勇;;908专项我国近海海洋光学调查与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6期
9 林宏;王新民;卢金军;李卫中;;基于蓝绿激光雷达的海洋赤潮探测方法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0年12期
10 雷印生,王诺,张镇西;液体中He-Ne激光布里渊散射的实验研究[J];物理;1983年07期
11 余昺鲲,周福新,刘盾,赫光生,刘颂豪;光纤的后向布里渊散射特性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4年04期
12 刘大禾;用布里渊散射实现海水中声速的实时遥测[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8年02期
13 张淑芝,何辰;海洋光学浮标[J];海洋技术;1995年01期
14 ;非线性光学 非线性光散射、振荡与谐波产生[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1期
15 李芳菲;崔启良;何志;崔田;李敏;贾茹;周强;邹广田;;发展中的高温高压布里渊散射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04期
16 刘玉龙,萧季驹;布里渊散射深入研究Y_(3-x)Bi_xFe_5O_(12)晶体中的磁振子和声学声子(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2年01期
17 宋牟平;微波电光调制的布里渊散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J];光学学报;2004年08期
18 ;海洋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8年04期
19 ;海洋光学—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暨光谱新技术应用研讨会顺利举行[J];食品科技;2010年02期
20 周伟庆,赵明洲;LiNbO_3晶体的布里渊散射与弹性常数和压电常数的测定[J];光学学报;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翔;刘玉龙;蒋最敏;;晶体弹性的布里渊散射测量及计算[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2 李滨耀;王进贤;;液体聚合物的布里渊散射和松弛[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3 李志超;;科大物理系新实验——布里渊散射[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4 管詠民;;布里渊散射系统的微波定标[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5 史久林;何兴道;刘娟;李淑静;夏健;;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双光束放大技术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陆金男;;海洋科学独具潜力的分支学科——海洋光学[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郑浩平;赵明州;;ZnO晶体的布里渊散射[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8 程光煦;;拉曼布里渊散射纵横谈[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海鸥;張齐年;刘燕;;钨酸钵(ZnWO_4)晶体布里渊散射谱的研究[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10 杨文煌;周佩玲;李从周;;室温下钛酸锶单晶的布里渊散射[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宏;海洋悬浮粒子的米氏散射特性及布里渊散射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欧中华;光纤中后向布里渊散射传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周强;激光加热原位高温高压拉曼、布里渊散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芳菲;含氢分子体系的高温高压物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迪仁;长距离分布式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如刚;光纤中布里渊散射的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常天英;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贾茹;氩的高温高压布里渊散射研究及快速增压制备大块非晶硫[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解宜原;高速光分组交换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重要子系统开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10 史彦新;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昕;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双光路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杨帆;应用于布里渊温度传感的外差检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婷婷;单池双光束布里渊散射放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李德桥;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管道弯曲变形监测影响因素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5 陈聪;水下悬浮粒子对光的散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陈慧;机载海洋激光雷达监测赤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高英;激光布里渊散射感知水下信息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何玉钧;基于自发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9 薛乐梅;光纤中布里渊散射慢光的形成机理[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10 裘超;基于光相干检测布里渊光纤时域反射计的双参量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特点[N];中国包装报;2009年
2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非典”(01)[N];保健时报;2003年
3 记者 杜娟通讯员 钟奇振;广州空气适合人居住[N];广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马艳红;新技术改善药品生产环境[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广州空气质量明显改善[N];广东建设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威;查清近岸海洋环境状态 服务各类海上活动[N];中国海洋报;2006年
7 邬晓薇 本报记者 王翰林;室内空气质量: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N];科技日报;2007年
8 翁淑贤;环保手拉手 粤港天更蓝[N];人民日报;2007年
9 季欣;家电常“净身”延寿又放心[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非典”(24)[N];保健时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