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电化学微加工机理与实验研究
【摘要】:
激光电化学微加工技术是一种将激光加工技术与电化学加工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微加工新技术,在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学位论文以发展激光电化学微加工技术为目的,分别对连续激光电化学和脉冲激光电化学微加工的机理与实验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在溶液中连续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热效应方面,针对激光加热溶液中物质时存在的爆发沸腾这一复杂现象,根据连续激光的加热特点,提出了以设置溶液沸腾换热系数来模拟爆发沸腾对温度场的影响,从而来求解溶液中物质温度场的简化处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激光作用下溶液中物质的温度场分布求解模型。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连续激光电化学刻蚀金属的机理,对连续激光作用下固—液界面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根据连续激光加热沸腾特点提出的温度场求解简化处理办法,针对连续激光定点和扫描电化学刻蚀实验,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溶液中连续激光加工的瞬态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激光定点加热达不到金属熔点但能使照射微区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激光扫描和溶液的冷却作用大大缩小了热效应,使连续激光实现了脉冲激光的加热效果。
采用808nm半导体连续激光聚焦照射浸于硝酸钠溶液中的不锈钢,实现无屏蔽、单步的激光电化学刻蚀金属。针对定点刻蚀中较为严重的横向刻蚀问题,通过激光扫描的方法减小了刻蚀线宽、提高了分辨率,并得到线宽62.5um的图形。实验研究半导体激光电化学微刻蚀金属工艺,对连续激光定点和扫描刻蚀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连续激光加热溶液中物质温度场分布的分析,对半导体激光电化学刻蚀金属的实验现象和工艺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溶液环境中激光加工的热效应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激光电化学刻蚀不锈钢是一个激光光热作用诱导电化学溶解的复合过程。
根据高能量短脉冲激光加热溶液中物质产生爆发沸腾复杂现象的特点,提出了以导热过程为主导机制来进行准分子激光加热溶液中物质的传热分析;同时研究了准分子激光作用溶液中物质的光热效应对激光电化学刻蚀硅工艺的影响。采用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理论、空泡理论分析了脉冲激光电化学微加工过程中力学效应的特点。同时,探讨了溶液中高能短脉冲激光加工的力学效应对脆性材料的去除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材料去除率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水下激光加工的实验进行了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冲击力对脆性材料有较大的去除率。热-力学效应分析表明:该复合工艺的热效应较小,力效应显著。
探索一种新的硅刻蚀工艺—准分子激光电化学刻蚀硅工艺。对高功率密度的准分子激光电化学微刻蚀工艺进行一系列的工艺实验研究,并对激光加工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与激光直刻的比较,分析了复合工艺刻蚀质量和刻蚀速率的特性。相比激光直刻,复合工艺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和较快的刻蚀速率。该复合工艺同时包含三种刻蚀作用:激光直接刻蚀作用、电化学刻蚀作用和激光与电化学的耦合刻蚀作用,其中激光直接刻蚀作用占主要部分。在耦合作用中,溶液中激光加工的力学效应对材料的刻蚀作用很大。通过对准分子激光与溶液中靶材相互作用过程的热-力效应分析,更深入地探讨准分子激光电化学工艺的刻蚀机理。从工艺原理分析可知,该工艺在硅微结构的三维加工领域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
|
|
1 |
苏茂根,陈冠英,张树东,李澜,薛思敏;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实验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2 |
颜永安,牛德芳,孙正鼐;石油勘探MEMS传感器的研究[J];物探装备;2005年01期 |
3 |
卿健,石艳玲,李炜,朱自强,赖宗声;射频分布式MEMS移相器Bragg频率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4 |
邹彪;;强激光诱导冲击波参数的计算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07期 |
5 |
赵晓峰,温殿忠;MEMS研究与发展前景[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
6 |
王辉明,宋志翔,马国庆;MEMS加速度传感器开发及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年03期 |
7 |
李振宇;;可调谐激光器在光通信网络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09年08期 |
8 |
彭杰纲,周兆英,叶雄英;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流量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5年03期 |
9 |
邵毅明;张帆;;车用MEMS传感器原理与发展[J];科技资讯;2008年03期 |
10 |
朱晓蕊,罗元,李向东,黄尚廉;MEMS光开关及其与光纤组装方式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2年11期 |
11 |
关荣锋;王晓雪;;MEMS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2 |
陈丽洁;杨士莪;;压阻式新型矢量水听器设计[J];应用声学;2006年05期 |
13 |
沈伟东,王建浦,陈海星,李海峰,刘旭,顾培夫;基于MEMS的波长可调谐微腔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设计[J];光子学报;2004年02期 |
14 |
;博士园[J];科技成果纵横;2004年01期 |
15 |
梁宏军,张兴社;MEMS与MEMS光开关[J];应用光学;2005年01期 |
16 |
张玉德,孙道恒;小波变换在MEMS降阶建模中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17 |
王鸿雁;;MEMS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与前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
18 |
南昊;田露;;叉指电容式汽车安全气囊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和分析[J];今日科苑;2010年20期 |
19 |
张道中,程丙英,鞠蕊,赵小康;激光诱导下Yb—Ba间的能量转移过程[J];物理学报;1985年12期 |
20 |
孙成城,何淑芳,秦宏,薛保兴;制作集成半导体激光器光栅的新技术——激光诱导腐蚀法[J];中国激光;199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