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
【摘要】:
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与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进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主体意识的每一次觉醒和进化都反过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进步,因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教育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与当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人的主体性发展既是自然过程,受到各种自然规律的制约,也是一个教化的过程,受到教育过程和各种教育规律的制约,教育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但是教育必须以个体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遵循个体主体性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的发展的确表现为一种节奏或阶段,人的发展尤如一张由千丝万缕的线织成的网络,而缕缕网线并非都以相同的延伸长度联接到一起,正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认为的“这种节奏包含一种交织在一起的若干循环周期,而整个过程作为发展中的小旋涡,又受一个具有相同特点的更重要的循环周期的控制。此外,这种节奏显示出某些可确定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合理的。”因此,每个阶段的教育要适应学生在这个发展节奏中已经达到的水平。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主体性的萌生和初期发展阶段,中小学教育的责任更多地是对学生进行教化和引导;大学教育阶段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转折期,由自我的主体性向自觉、自由主体性发展的过渡,大学教育的责任更多地体现为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化、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到了成人阶段,人的主体性逐渐成熟,并向着自觉、自由的方向发展,成人阶段的学习和教育主要体现为自我指导和自我教育。
大学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过程和阶段,它与中小学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相比,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即专业性和学术性,也就是传授高深的知识和探究知识,大学教育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具有适切性。那么大学期间,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这既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也是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涵,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大学生的发展明显地具有二重性,从生理上来讲,大学生已日渐成熟,“成人感”出现,自我意识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从心理上来看,他们还远未成熟,还处于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处于个体社会化的末期,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逐渐摆脱受教育状态,走向自我教育,从而使主体性获得自由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涵就表现为自我教育和个体社会化。大学教育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学教育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不总是呈现出一致性,大学教育也可能会阻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层面上,大学理念和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等经典大学理念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工具主义”、“理性主义”等大学理念可能带来大学生发展的工具性和技术性倾向;二是制度层面上,大学、政府和市场三者的关系对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三者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尤其是在中国,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仍然比较大,大学缺乏相应的自治和学术自由,这成为阻碍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制度因素。
主体性本身是一个关系范畴,主体性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关系,因此,在一定的关系中反思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学习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大学生要超越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占有式”的主体性发展,向生存意义的主体性发展;二是教学活动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模式要由讲解传授向参与性教学进行转变,师生关系也要由教师权威走向共同探究;三是虚拟实践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我们既要认识到虚拟实践对主体性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避免虚拟实践带来的主体性困境,尤其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本质,培养大学生网络中的独立人格;四是权力分配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权力的缺失并不利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学生权力是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教育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达到自我教育和完成个体社会化,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变革。确立以生为本的大学教育观念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利益表达机制,为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观念、制度和机制环境。除此之外,还必须构建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主动地、积极地、自觉地进行学习;优良的学风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大学生真正地主动学、勤于学、乐于学和志于学,变“要我学”到“我要学”;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个复杂的系统,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大学教育环境的支持,但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的自我投入、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必须在学生与教育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提升,因此,大学生对教育环境的积极参与是其主体性发展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