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催化活性纳米铂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摘要】:
研制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电极,并将其应用于环境电化学方面的研究,是一个将纳米技术、环境工程和电分析化学有机结合起来的崭新领域,有利于建立电分析化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环境电化学的发展。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纳米技术与电分析化学相结合的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新型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和应用。本文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出具有高催化活性的载铂纳米修饰电极,将其用于环境检测,并对苯酚电化学氧化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一步原位化学还原法将纳米金属铂直接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纳米铂修饰玻碳(PtNPs/GC)电极,结果表明,大量球形纳米铂颗粒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粒径为40-200 nm。研究了电极性能和半胱氨酸在PtNPs/G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并对甲醇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作用。较高的pH和温度有利于提高其氧化还原反应活性。研究发现:该修饰电极对半胱氨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性能,与铂片电极相比,半胱氨酸的氧化峰电位降低了300 mV,氧化峰电流增加了12倍。半胱氨酸浓度在1.0×10-7 mol/L到1.3×10-5 mol/L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半胱氨酸的检测,检测下限为7.6×10-8 mol/L。
2.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苯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在PtNPs/GC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温度、pH值和苯酚浓度对苯酚电化学氧化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苯酚电催化氧化峰电位逐渐降低,而峰电流逐渐增大。随着pH值升高,氧化峰电位逐渐减小,氧化峰电流在pH小于7时逐渐减小,在pH=7.5时突然增大,超过7.5又减小。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大,苯酚的氧化峰电位逐渐减小,峰电流增大。苯酚在PtNPs/GC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活化能为14.6 kJ/mol。在温度为187 K时只有聚合过程而没有其他的副反应发生。在温度超过375 K后,电极表面发生的主要反应是苯酚的降解和自发形成聚合膜。苯酚的氧化是在铂氧化物表面发生的。介质的类型和pH对苯酚的氧化机理没有影响。常温下,苯酚在PtNPs/GC电极上的氧化过程以聚合为主,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生成速率是其控制步骤。
邻苯二酚在PtNPs/GC电极上的氧化过程是扩散控制过程,氧化峰电流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氧化峰电位逐渐减小。在不同体系中,其电化学氧化反应的机理不同。在常温条件下,邻苯二酚可以自发的在电极表面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具有导电性的聚合膜。反应的温度、邻苯二酚的浓度,介质类型和pH对其氧化过程均有较明显的影响。
对苯二酚在PtNPs/GC电极上的催化氧化反应活化能为14.0 KJ/mol。且随温度的升高,反应可逆性降低,氧化峰电流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
3.以血红蛋白(Hb)为组装分子,利用自组装技术成功地将Hb组装到PtNPs/GC电极上。使用交流阻抗技术对Hb修饰的PtNPs/GC电极(Hb/PtNPs/GC)的性能进行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Hb自组装膜对H2O2的还原反应和Hb的直接电子转移具有催化作用。Hb/PtNPs/GC电极具有比PtNPs/GC电极更好的催化还原H2O2的能力。H2O2浓度在5.0×10-6 mol/L到4.5×10-4 mol/L范围内,Hb/PtNPs/GC电极对H2O2的催化还原电流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7.4×10-7 mol/L。
4.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聚合邻苯二酚/铂复合物修饰膜。电化学聚合的电位范围在-0.6~0.8 V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电活性的聚合邻苯二酚膜。利用循环伏安法成功的将金属铂纳米颗粒引入聚合膜中。复合修饰膜对甲醇的催化氧化活性和铂颗粒的大小和分散性能有关。同时聚合膜对甲醇的催化氧化有协同作用,和直接在玻碳电极表面沉积金属铂相比,复合物对甲醇的催化氧化能力提高了70%。这种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的复合膜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电极材料。
5.研究了甲醛在聚合邻苯二酚/铂复合物修饰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解质、pH、扫速和甲醛浓度对甲醛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甲醛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作用。在0.5 mol/L硫酸中,甲醛主要发生第一步氧化生成甲酸的反应;而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体系中,甲醛能够得到较彻底的氧化。甲醛的第一氧化峰电流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呈线性关系,可用于甲醛的检测。
|
|
|
|
1 |
韩卫清;薛红民;钱添皎;王连军;;三维电极电化学氧化酚醛树脂生产废水[J];环境科技;2010年06期 |
2 |
袁若;曹淑瑞;柴雅琴;高凤仙;赵青;唐明宇;童忠强;谢轶;;血红蛋白/带正电的纳米金层层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7年02期 |
3 |
王庆;刘福胜;于世涛;;磺甲基酚醛树脂的制备[J];精细石油化工;2008年02期 |
4 |
肖新荣,陈仲青,赵成祥,黄增勇;微波辐射降解水中高浓度有机物的H_2O_2综合反应体系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5 |
刘光金;;用苯酚代替甲酚、二甲酚制造3021夹里胶纸的树脂研究[J];绝缘材料;1993年02期 |
6 |
康春莉;唐晓剑;郭平;高红杰;彭菲;;H_2O_2存在条件下冰相中苯酚的光化学转化[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
7 |
赵鸣玉;张书惠;;含苯酚的甲醇在电解银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化工艺条件的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
8 |
卓敏兴;陈文定;;松根轻油—苯酚—甲醛共聚合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9 |
姜成春;庞素艳;江进;欧阳峰;马军;;无机阴离子对类-Fenton反应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
10 |
李燕;高艳芳;刘俞辰;周宇;刘进荣;;血红蛋白在二氧化铈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J];化学学报;2010年12期 |
11 |
李仲谨,杨艳丽,蒲春生;碱木素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5年16期 |
12 |
刘秀玲;张武畏;隋国红;宁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性酚醛树脂中残留的甲醛和苯酚[J];色谱;2007年04期 |
13 |
钟树良;;环保型水性酚醛树脂胶的研究[J];粘接;2009年04期 |
14 |
杨波,胡成生,韦朝海;含甲醛废水的过氧化氢湿式氧化及其反应动力学[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
15 |
何盈盈;王晓昌;吴蔓莉;;过氧化氢存在下电化学高级氧化法处理苯酚废水[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6 |
陈亚红;田丰收;韩俊;;血红蛋白模拟酶催化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J];冶金分析;2010年02期 |
17 |
张信芳,张天巧,萨学理;负载型铁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对苯酚羟基化反应催化作用的研究[J];石化技术;1999年02期 |
18 |
任永利,米镇涛;过氧化氢氧化苯制苯酚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2年11期 |
19 |
任永利,王莅,张香文;苯直接羟基化制苯酚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3年05期 |
20 |
袁履冰,王清文;从甲醛和L-半胱氨酸合成硫杂脯氨酸方法的改进[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