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卫生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目前,卫生服务物品社会生产效率不能够满足居民的健康需要;卫生服务物品社会分配的不公平极大地影响着居民健康状况的不平等。这些问题,必须得立足于国家或者地区整体社会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现有的卫生经济学理论,属于微观范畴,不能够担当此重任。因此,有必要开发用于解决卫生服务物品社会生产效率和社会分配公平问题的宏观理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创建宏观卫生经济学学科。
二、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内容有八个方面,①宏观卫生经济学的理论支撑体系;②宏观卫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探讨;③卫生服务物品生产和分配的结构及其运行规则;④国际卫生经济制度比较研究;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卫生经济政策的实践;⑥宏观卫生经济政策的理论研究;⑦我国未来宏观卫生经济政策的框架;⑧宏观卫生经济学发展前景展望。
研究技术路线是,①学习理论文献,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演绎,归纳,借用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学、社会医学等学科的理论,构建宏观卫生经济学理论框架。②查阅政府统计文献,按照理论研究开发的分析框架,验证有关卫生服务物品社会生产效率与社会分配公平的理论假说。③将理论规范分析与数据实证分析结合在一起,开发用于实践工作的宏观卫生经济政策框架。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理论研究部分应用规范分析方法,实践研究部分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用逻辑的规范分析方法提出理论,用数据的实证分析方法验证理论。
四、研究结果
①在宏观卫生经济学的理论支撑体系研究方面,阐述了系统论、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制度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福利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学、公平理论,“人民健康优先”理念和人本主义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在创建和发展宏观卫生经济学学科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理论在解决卫生服务物品社会生产效率和社会分配公平问题时的不足之处,对此进行了修正发展。
②在宏观卫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我们提出了劳动交易价值论、社会合作竞争理论,论述了社会合作竞争理论与罗尔斯主义公正理论的联系,阐明了这些理论构建宏观卫生经济学的作用。
③在宏观卫生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论述了卫生服务物品生产和分配的结构及其运行规则。
④在国际卫生经济制度比较研究方面,我们选择美国与英国为样本,根据社会合作竞争理论规定的框架,进行了卫生经济制度比较研究。得出结论,英国卫生计划体制的效率和公平程度低,美国卫生市场体制的效率和公平程度高。以卫生计划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合作不能够达致卫生效率和公平;以卫生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合作能够达致卫生效率和公平。
⑤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卫生经济政策实践研究方面,调查发现,今天中国的卫生经济制度是卫生计划经济制度,还不是卫生市场经济制度,虽然整个卫生系统置身于正在逐渐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之中;数据证明,我国宏观卫生经济政策的社会效率低下,社会公平程度低下。经过理论规范分析,我们认为,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居民健康公平性的道路上,应该选择卫生市场经济制度,而不应该实行卫生计划经济制度。
⑥在宏观卫生经济政策的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做了理论分析,卫生财政政策资助经济主体的顺序应该是公共卫生服务物品生产和分配机构,医疗保障机构,患者,医生,医疗机构。应该向国有医疗机构和其他非营利医疗机构征收税收;应该实行差别税率,以调节医疗服务物品结构和区域卫生事业发展速度,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我国现阶段应该制定有效的宏观卫生经济政策,促进卫生总费用增长,合理调整卫生总费用的结构,增进社会健康资本数量和质量,以此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⑦根据以上理论规范研究和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在社会合作竞争理论规定的范围内,我们设计了我国未来宏观卫生经济政策的框架。
⑧宏观卫生经济学发展前景展望。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宏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五、研究创新
1.劳动交易价值论;
2.社会合作竞争理论;
3.社会公平决定社会效率、公平与效率统一于公正的理论论断;
4.衡量社会平等程度的平等系数X系数;
5.修正的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最优状态也是最公平状态的结论;
6.卫生事业性质公域性理论。
六、研究不足之处:
1.规范研究结论还需要实践验证。
2.实证研究范围还需要扩大。
|
|
|
|
1 |
李荣庆;;绿色营销:国内研究述评[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2 |
季娇;刘晓梅;;嫉妒心理研究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3 |
陈海华;陈松;;创新集群的相关研究及进展[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
4 |
于靓;;考试焦虑的理论模型发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5 |
周良墉;;环面蜗杆理论与技术的创新[A];第十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梁天培教授纪念会文集[C];2008年 |
6 |
蒋卫东;;知识管理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7 |
张加林;曹晋芳;文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任重而道远[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
8 |
李勇;吕拉昌;;中国创新城市空间体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9 |
于学馥;刘同有;;金川的充填机理与采矿理论[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
10 |
熊冬连;薛家翠;;黄连木丰产栽培理论与技术[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