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苯丙氨酸衍生物凝胶剂形成的超分子有机凝胶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近年来,由凝胶因子(Gelator)形成的有机小分子凝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凝胶因子在分子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可形成氢键、π-π堆积、配位键等非共价作用的位点,在一定的介质中,凝胶因子分子之间在这些非共价力的作用下自发地聚集、组装成有序的纤维结构,这些纤维能进一步形成缠结的三维网络结构,从而将溶剂小分子锁定在三维网络结构中。由于其性质具有介于固、液体之间这一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催化、纳米材料的模板、药物分子的控制释放载体、手性分离等领域。
本文合成了N-十八烷基-N'-马来酰基-L-苯丙氨酸(ODMA-L-Phe)凝胶因子,对其在有机溶剂中凝胶化性能及自组装机理进行了研究。合成了N-十八烷基丁二酸(ODSA)凝胶因子,并研究了其在可聚合溶剂中的自组装性能。合成了N-十八烷基-N'-丁二酰基-L-丙氨酸(ODSA-L-Ala)、N-十八烷基-N'-马来酰基-L-丙氨酸-N”-偶氮苯(ODSA-L-Ala-AZ)、N-十八烷基-N'-丁二酰基-L-苯丙氨酸(ODSA-L-Phe)凝胶因子,并对它们在有机溶剂中的凝胶性能进行了研究。合成了N-十八烷基马来酸(ODMA)可聚合凝胶因子,利用其在可聚合有机溶剂中的自组装,原位UV固化制备了胆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考察了其对胆固醇的吸附性能。本论文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由BOC-L-苯丙氨酸、十八胺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分别经缩合、去保护和酰胺化反应得到N-十八烷基-N'-马来酰基-L-苯丙氨酸可聚合凝胶因子(ODSA-L-Phe)。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偏光显微镜(POM)对该凝胶因子在溶剂中自组装聚集体形态进行了表征。利用~1H-NMR及园二色谱(CD)对ODSA-L-Phe在有机溶剂中自组装机理进行了研究。
(2)以丁二酸酐、十八胺为原料合成了N-十八烷基丙胺酸(ODSA)凝胶因子。对凝胶因子在可聚合溶剂中的凝胶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偏光显微镜(POM)表征了该凝胶因子在有机溶剂中的聚集形态。并用先凝胶,再在常温下VU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
(3)合成了N-十八烷基-N′-丁二酰基-L-丙氨酸(ODSA-L-Ala)、N-十八烷基-N′-丁二酰基-L-丙氨酸-N”-偶氮苯(ODSA-L-Ala-AZ)、N-十八烷基-N'-丁二酰基-L-苯丙氨酸(ODSA-L-Phe)凝胶因子系列凝胶因子,并对它们在有机溶剂中的凝胶性能进行了研究。
(4)合成了分子结构中带有双键的N-十八烷基马来酸(ODMA)可聚合凝胶因子。利用该凝胶因子能够在可聚合溶剂,如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和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200)酯(PEG200DMA)及其混合溶剂中自组装形成稳定的超分子有机凝胶,以3-胆固醇酰氧基-丙酸作为模板分子,在常温下将该凝胶进行原位UV光聚合制备胆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进一步对该印迹聚合物对胆固醇的吸附进行了研究。
|
|
|
|
1 |
付新建;王宁霞;杨亚江;;十八烷基-L-苯丙氨酸齐聚物在有机溶剂中的自组装[J];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
2 |
周勤,袁笑一;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J];科技通报;2005年01期 |
3 |
黄建坡,高仰哲,朱武军;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酶转化条件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1年02期 |
4 |
吴广文,梅付名,李光兴,纪元;L-苯丙氨酸制备的研究进展[J];湖北化工;2001年01期 |
5 |
何洪华,龚大春,韦萍;L-苯丙氨醇的制备[J];化学试剂;2005年02期 |
6 |
王健;叶酸、L-苯丙氨酸、维生素E废水治理方案研究[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
7 |
杨逸群;易成林;王益华;江金强;刘晓亚;;交替共聚物P(St-alt-Ma-Dopa)的自组装及乳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11期 |
8 |
张鸣九;L-苯丙氨酸开发前景及市场分析[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6年16期 |
9 |
韩文爱,陈立群;L-苯丙氨酸的合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10 |
吴山,严忠,吴子生;富含L-苯丙氨酸乳状液膜的后处理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0年02期 |
11 |
周华,何若平,韦萍,欧阳平凯;L-苯丙氨酸的产业化开发[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0年24期 |
12 |
袁正英;L-苯丙氨酸的产业化研究项目通过鉴定[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13 |
张圣祖;郑敏;邓帆;谢琦;马笑;;胆固醇分子印迹聚合有机凝胶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吸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1年04期 |
14 |
王利亚,吴复初,费玲芳,殷文峰;L-苯丙氨酸结晶过程研究[J];江苏化工;1999年03期 |
15 |
左美林,朱武军,高仰哲;粘红酵母产L-苯丙氨酸解氨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年01期 |
16 |
张志良;王兵;;分子识别材料D-萘普生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结构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9期 |
17 |
潘光亮,何学军,郑剑;L-苯丙氨酸的生物合成[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18 |
刘立建,杨平,卓仁禧;固定化胰凝乳蛋白酶拆分L-苯丙氨酸[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年08期 |
19 |
;直接发酵法生产L-苯丙氨酸[J];沈阳化工;2000年03期 |
20 |
樊可可,韦萍,吴锡军;离子交换树脂回收L-苯丙氨酸[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